王曉河
《論語·公冶長》篇中有這么一句話: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卑船F(xiàn)在的話來理解,就是孔子說,算了吧,我沒看到過能察覺自己的過錯并在內(nèi)心與自己打官司作斗爭的人??鬃又苡瘟袊?,見識廣矣,然而不曾得識自訟之人,可見自訟是一種高尚的境界和美德。
人生一世,孰能無過,勝過之術(shù),有賴自訟。由于認識能力的制約,由于事物暴露程度和發(fā)展程度的限制,由于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和侵襲,由于面臨著政治立場和道德倫理的選擇,人的內(nèi)心世界里總有公與私、美與丑、善與惡、榮與辱的矛盾和斗爭,總有不犯錯和犯錯的時候。但只要見其過,敢自訟,嚴于解剖,分清是非,就能明理升華,掃除丑惡和灰暗,趨向光明和高尚。
自訟,當有三境界。
一曰“改過當如雷之決”?!妒酚洝份d,漢孝文帝即位后,以為太尉周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陳平功勞不如周勃。于是,勃任右丞相,位次第一;平任左丞相,位次第二。過了一段時間,孝文帝熟悉了朝政,便問周勃,“全國一年審理判決多少案件?”勃曰“不知”。又問“全國一年錢糧收支多少?”勃又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轉(zhuǎn)問陳平,對答如流。周勃知道自己不及陳平,羞愧難當,無地自容,輾轉(zhuǎn)反思,決意稱病請免相,讓位于陳平。周勃不嫉賢妒能,自訟深刻,改正果斷,令人佩服。正可謂“改過當如雷之決,遷善當如風之速”。
二曰“克復功夫仔細尋”。1942年,擔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到甘泉縣視察后又到了鄜縣,聽完縣長謝懷德的匯報后,肯定了他們的成績,也批評了鄜縣工作不如甘泉縣。過后,實踐證明鄜縣工作比甘泉縣做得好。為此,林伯渠特請謝懷德到家做客,坦承當時自己判斷有誤,并叮囑謝懷德“回去一定代表我向大家道歉”,并寫下“欲將爐火煉純青,克復功夫仔細尋”的詩句,表明了細致入微的自我批評精神。的確,自訟是分清錯對的思想斗爭,馬馬虎虎應(yīng)付不行,粗粗拉拉原諒不行,糊涂一點開脫不行,細致才有效,入微才提高。
三曰“敞開心肺給人看”?!靶薪?jīng)萬里身猶健,歷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敝x覺哉的這一即興之作,表現(xiàn)出寬廣胸懷和嚴于律己的高尚品質(zhì)。鄧小平更是敢于自訟。1980年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講到犯錯誤的問題時他說:“這個話我有資格講,因為我就犯過錯誤?!比缓?,他講1957年反右擴大化自己負有責任,1958年大躍進也頭腦發(fā)熱。他在同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談話時說,自己能夠?qū)Π腴_就不錯了。陳毅則有詩云:“中夜嘗自省,悔愧難自文。還是鼓勇氣,改正再前行。靈魂之深處,自掘才可能?!弊栽A其過,不浮皮潦草,不有口無心,須得在內(nèi)心靈魂深處自掘解剖。他觀看話劇《東進序曲》,聽到“陳毅有大將風度”的臺詞,臉發(fā)燒得坐不住。劉伯承面對“常勝將軍”的橫匾說:“說我是常勝將軍,我不敢當。不會是常勝,多數(shù)勝就不錯了?!蓖鈬讶朔Q彭德懷是“百戰(zhàn)百勝的將軍”,彭德懷連忙說,我是個軍人,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三位老總面對贊美之詞,不是欣然接受,而是反思其過,實在令人佩服。
責任編輯:戚本遜
前線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