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來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政府 淄博 255100
筆者與閻先公陶瓷藝術(shù)大師(右)在研究淄川古陶瓷攵化
在山東淄川博物館二樓的澹廬展室,珍藏著幾百件淄博古窯生產(chǎn)的瓷器,它幾乎涵蓋了淄博歷史上所有的窯口,時代跨越一千多年!當我們有機緣親眼觀賞到這些曾長眠于地下而又橫空出世的一件件精美絕倫、雋秀高雅的瓷器藝術(shù)品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贊美和感謝我們的祖先,是他們用鬼斧神工般精湛的技藝,在泥與火中創(chuàng)造岀了這些傲世千年的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瑰寶。在這些浩繁瑰麗的古陶瓷中,藏有108件形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唐、宋、金各時期的瓷龜。它們被整齊的排列在一個大展廚中,就象一個等待檢閱的龜兵方陣,既威嚴壯觀,又憨態(tài)可掬。使人產(chǎn)生無窮的樂趣和不盡的遐思。
(龜)字
龜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爬行動物,它性情溫和,動作遲緩,耐渴耐餓,生命力極強。被認為是介蟲之長。中華民族的龜崇拜,源遠流長,由此積淀而成的龜文化蔚蔚壯觀。自古以來,龜就是通神的靈物,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極為神秘的意義。黃帝氏族,號為軒轅氏。軒轅,乃天黿之音轉(zhuǎn)。黿,即鱉,龜屬?!冻o·河伯》注云:“黿,大龜也?!碧禳x氏就是以龜為圖騰的氏族。從考古出土資料看,中國人對龜?shù)某绨?,可以上溯到遙遠的原始時代。在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一些文化遺址如山東大汶口、河南賈湖、浙江河姆渡等墓葬中,都曾先后發(fā)現(xiàn)龜崇拜的遺存。在安徽凌家灘遺址中,還出土彌足珍貴的玉龜實物。據(jù)專家考證,這種玉龜是作用祭祀功用的。古人為什么選用龜來祭禮呢?《禮記·禮運》提供了破解的密碼:“麟體信厚,鳳知治禮,龜兆吉兇,龍能變化?!彼^“兆吉兇”,是說龜具有能掌握未來的非凡智慧。龜背“上隆象天”,腹甲“下平法地”,龜甲圖案是星宿或五行八卦二十四節(jié)氣的象征。能“知天之道,明于上古”、“先知利害,察于禍?!薄d亡,王者之疑慮,均可憑著龜?shù)撵`性,通過占卜的形式來解決;所以在夏商周時期,用龜占卜遂成一個文化現(xiàn)象。
商代既是龜卜文化的鼎盛時期,也是系統(tǒng)卜法的形成時期。商人占卜都要把卜事記錄下來并書契於龜甲。我們熟知的甲骨文就是刻在烏龜?shù)陌寮咨系奈淖帧N髦苁驱敳肺幕^續(xù)發(fā)展時期,龜卜既為大事,周代諸王“灼龜觀兆”,以決諸疑,決不亞於殷商。《尚書·大誥》云:“寧王遺我大寶龜,昭天明即命”寧王即周文王,他留給后人的是傳達天意,象征國家安危的大寶龜,只有在國家危難之時,才可以動用寶龜來占卜。春秋時期是龜卜大普及的時代,上至天子,下至諸侯,卿大夫以至於家臣,無不用卜。在此之前,龜卜一直為天子王室壟斷,諸侯當中只有個別有功的大臣有幸得到天子的恩準,可以名正言順地使用龜卜。不過,龜卜在經(jīng)歷了春秋時期的大普及以后,人們對天命神權(quán)的龜卜觀念開始產(chǎn)生動搖,這直接導(dǎo)致了龜卜文化的衰退。
古瓷龜
古瓷龜
夏商周盛行的龜卜現(xiàn)象到漢代已非常少見,人們預(yù)測吉兇禍福,不一定非用龜卜不可,但烏龜作為祥瑞之物,依然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從戰(zhàn)國始,陰陽五行學(xué)說興起,它最早把宇宙物質(zhì)概括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龜不但代表著元素中的“水”,還表示著顏色中的“黑”,占據(jù)著方位上的“北”, 四季中的冬,象征著品德中的“智”。古人把星星劃分為二十八宿,東西南北分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為“四靈”或“四神”(見《禮記·禮運》),而玄武就是烏龜,是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的總稱。在漢代銅鏡及畫像石中,玄武是常被表現(xiàn)的對象。玄武的形象為龜或龜蛇結(jié)合體,是人們認為龜只雌無雄,龜要繁衍后代,只能與雄蛇相配。《埤雅》中說:“廣肩無雄,與蛇為匹,故龜與蛇合,謂之玄武?!彼魏榕d祖《補注》云:“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薄抖Y記·曲禮上》曰:“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孫穎達疏:“玄武,龜也?!睉?zhàn)國時,大將之旗以龜為飾,名為“龜旗”:漢時,列侯、丞相、大將軍的印紐都刻成龜形,名日“龜紐”;漢武帝時,曾鑄造龜文之幣,名為“龜幣”;北魏孝明帝時,還曾把年號改為“神龜”三年,以資自譽。唐武則天時,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佩戴一種龜形袋子,名為“龜袋”,龜袋上分別飾有金、銀、銅三種金屬,以區(qū)分官員品級的高低。 將傳統(tǒng)的調(diào)兵遣將的虎符改為“龜符”,北方邊陲的都護府改名為“龜林府”。因為金龜是高官的官印,所以女子的丈夫位居高官,就稱之為“金龜婿”。 罷官時被稱為“解龜”。
在流傳下來的許多文獻古籍中,對龜長壽的美譽更是枚不勝舉?!痘茨献印氛f:“龜之千歲。”《論衡》說:“龜三百歲大如錢,游華葉上,三千歲則青邊有距。”任肪《述異記》說:“龜一千年生毛,五千歲謂之神龜,壽萬年曰靈龜?!倍际①潪觚敒殚L壽之物。中國道家在學(xué)習(xí)烏龜方面是最成功的?!扒屐o無為,修身養(yǎng)性”是道家崇尚的目標,而烏龜是這方面的典范。一般動物都靠飲食維持生命,而龜則不吃不喝,靠調(diào)氣也可以生存。道家發(fā)現(xiàn)烏龜這些習(xí)性后就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養(yǎng)生法。故道家養(yǎng)生,講求“氣”,認為“氣”是萬物生成的根源,也是生命之源。道家氣功,即有龜息之法。“龜息”,就是說練氣功時,要象烏龜那樣緩緩地呼氣?!对企牌吆灐肺灏嗽疲骸熬珰獬湟纾火嚥豢?,龜龍?zhí)ハ?,綿綿長存?!薄侗阕印λ住吩疲骸爸旡Q之遐壽,故效其導(dǎo)引以增年。”所謂“龜息”,“龜鶴導(dǎo)引”都是指仿效烏龜行氣的。道家的辟谷功也是模仿龜行事的,并有一專門術(shù)語“龜腸”。所謂“龜腸”,是說人們的肚腸要盡量像烏龜那么空著,這樣才能長壽。人們常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可見不僅是它生命的連綿不絕,它所賦予歷史的文化也博大深遠。
在中國民間,亦常以“龜齡鶴壽”、“龜鶴之年”、“龜鶴遐齡”等成語寓意長壽。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也有“龜鶴齊齡”、“龜龍麟鳳”、“龜年鶴壽”等。為追求長壽,古老的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共同心理:效龜之行,借龜之名,托龜之庇,同龜齊年,以龜頌人。60歲——花甲,是為長壽,而百歲以上統(tǒng)稱為“龜齡”,以龜齡作為人生最高追求?,F(xiàn)在南方一些地方的人過60歲以上生日還簡稱“作龜” 。
在古人詩文中,也往往將龜與壽聯(lián)系在一起,寄寓美好。如唐人白居易詩《效陶潛體》中有“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句,李商隱《祭張書記文》中有“神道甚微,天理根究,桂蠹蘭敗,龜年鶴壽”句。魏武帝曹操的《龜雖壽》,更是中國古文學(xué)借龜言志的典范之作。宋真宗命儒臣修撰一部君臣跡冊,則題命為“冊府元龜” 。
正因為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所以古人多有以龜為名者:周時宋國有公子圍龜、楚國有斗韋龜,漢代有京兆尹陳龜。唐朝有名望叫李龜年的就有三位:一是唐太宗的十四子專王李龜年,另一位是曾任京兆司戶參軍的李龜年,再就是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的好友樂工李龜年。還有進士張仁龜、農(nóng)學(xué)家陸龜蒙等等;古人還認為龜為天地中精物,不但靈且壽,藏之更是大吉祥,能守土保疆安社稷,所以《禮器》云:“諸侯以龜為寶,以圭為瑞?!薄妒酚洝敳吡袀鳌分^:“龜者,是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十戰(zhàn)十勝……王能寶之,諸侯盡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庇盅浴澳艿妹斦?,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 受這些思想的影響, 民間什物中龜?shù)脑煨秃芏?,如龜硯、龜枕、龜紋磚、龜床等。另民間又有“懷龜骸求聰敏”之俗,以為“龜骸環(huán)裳,子孫聰明,取龜骸左環(huán)而帶之,子孫吉祥” , 因而模制或捏制的兒童玩具瓷龜大量出現(xiàn)。淄博窯出土的這些數(shù)量眾多古瓷龜,應(yīng)該就是這些習(xí)俗的最好見證。
古瓷龜背面
古瓷龜模
但是後來,烏龜幾乎從寶座上跌落,被編入了罵人辭典(如烏龜王八蛋、龜孫子等),成為人們最瞧不起的動物之一。與龜崇拜文化觀念格格不入的是,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能聽到有人用“烏龜”或“王八”來罵人??磥怼巴醢恕被蛘摺盀觚敗痹谌藗兊男哪恐惺菢O其丑陋卑賤的了,其形不堪入目,其事不堪入耳。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關(guān)于“王八”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往曾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如有人根據(jù)《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記載,說“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國時的前蜀主王建。因為王建年輕時乃是個無賴之徒,專門從事偷驢、宰牛、販賣私鹽的勾當,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和他同鄉(xiāng)里的人都叫他“賊王八”。另一種說是,“王八”即“忘八”的諧音,是指忘記了“禮義廉恥孝悌忠信”這八種品德的人(見趙翼《陔余叢考》)。以上兩種說法雖然都不無道理,但所說的“王八”均非民間所忌諱的“王八”。民間所忌諱的“王八”,指的就是烏龜。因為“王八”即烏龜?shù)膭e名。(民間俗稱烏龜為“王八”)為什么烏龜又叫王八呢?這只要讀一讀《史記·龜策傳》就明白了。在這篇由西漢史學(xué)家褚少孫增補的《龜策傳》中,作者根據(jù)遠古時代三王、五帝以“神龜”和蓍草卜筮的傳說,將“神龜”分為八種。每一種都有一個名稱,第八種名為“王龜‘,于是,后人便將這列在第八位的“王龜”簡稱為“王八”。久而久之,“王八”也就成了烏龜?shù)膭e名,人們也常將烏龜與王八放在一起連用。如明代郭勛編的《雍熙樂府》中有一首《叨叨令兼折桂令》,就將“龜兒”和“王八”連在一塊,用來指同一種人:“蝦兒腰,龜兒輩,玉連環(huán)系不起香羅帶;脊兒高,絞兒細,綠茸毛生就的王八蓋。”
那么,這樣一種曾被人崇拜,又被人作踐的兩種完全不同褒貶含義的文化現(xiàn)象是從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有人認為應(yīng)從元代開始,因為元代是蒙古族政權(quán),草原游牧民族不崇龜。證據(jù)就是元代一位叫陶宗儀的文人在錄《敗家子孫詩》中說:“興廢從來固有之……宅眷皆為撐目兔, 舍人總作縮頭龜?!痹谠姾?,陶氏又作補充說明:“夫兔撐目望月而孕,則婦女不夫而妊也,妻有外遇,兔喻其夫?!惫柿R人“縮頭龜”、“龜孫子”、“兔崽子”等,皆指妻有外遇或其母行娼亂倫野合而生的雜種,說明這種貶龜?shù)奈幕F(xiàn)象在元代已經(jīng)很盛行了。
從龜身上所反映出的這種不同文化內(nèi)涵,說明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fù)雜性和多元性,也表現(xiàn)出了中國漢字文化豐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
現(xiàn)代科學(xué)證實,龜確實為長壽之物。如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里,存有一龜標本,該龜甲上刻有“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的字樣,由此可以推算出,這只龜?shù)?972年被捕獲時至少已活了132年。龜之所以長壽,源于其獨特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生理機能:龜有一副堅硬的甲殼,使其頭、腹、四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免受傷害:龜頸可以伸縮自如,既可伸頸吞氣,也可縮頸于殼以避險情;龜肺可貯大量空氣,呼吸緩慢,因而體能消耗極少等。在現(xiàn)代人看來,烏龜跑得慢,但有恒心,有耐力,謙虛謹慎,有時能跑過驕傲自大的兔子,所以,一個小小的童話《龜兔賽跑》,就弘揚出烏龜身上的這種精神,從而產(chǎn)生廣泛的教育意義,在一個時期甚至比孔子的《論語》還有影響,現(xiàn)代中國的每個兒童都聽過這個故事,都多多少少地向小烏龜學(xué)習(xí)過。歷史延至今天,龜仍然循著它的自然軌跡在代代繁衍,在它的背后卻為人類留下了一筆足可歆享的文化財富。除卻歷史的虛枉之后,龜文化應(yīng)該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文化奇葩。
遐思過后,重新審視這些壽命早已超過千年而現(xiàn)在仍然活靈活現(xiàn)的淄博窯諸多古瓷龜,我們又會萌發(fā)出什么樣的新的思古幽情呢?
淄川博物館古窯瓷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