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燕 楊 艷 李 磊
阜南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安徽阜南 236300
腦血栓指的是在腦動脈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的基礎(chǔ)上,在血液成分改變、血流緩慢以及血粘度增加等條件下血栓形成。腦血栓患者的癥狀以偏癱為主要表現(xiàn),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納洛酮作為阿片受體拮抗劑,能夠增加腦血流量,減少腦灌注造成的損害,從而對細胞膜穩(wěn)定性起到了保護作用[2],效果顯著。對比觀察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腦血栓患者,分別給予納洛酮與未給予納洛酮治療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腦血栓患者,分為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對照組不給予納洛酮治療,男性占38例,女性患者占2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歲。120例患者都通過臨床檢查進行確診,和腦血栓相關(guān)診斷標準相符,從CT診斷分析,腦栓塞患者占16例,腦梗死患者占26例,腔隙性梗死患者占18例;從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析,輕型患者占18例,中型患者占36例,重型患者占6例;觀察組患者使用納洛酮治療,其中男性患者占36例,女性患者占2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歲。從CT診斷分析,腦栓死患者占18例,腦梗死患者占24例,腔隙性梗死患者占18例;從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分析,輕型患者占16例,中型患者占35例,重型患者占例。兩組腦血栓患者在年齡、性別、CT診斷以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①對照組患者未使用納洛酮治療,給予常規(guī)的方法治療,主要包括血管擴張劑、降顱壓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等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納洛酮治療,使用1.2 mg/d或2.4 mg/d納洛酮(生產(chǎn)廠家:成都天合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5396)加入到0.9%的100 mL氯化鈉中進行靜脈滴注治療,一個治療療效為14 d,連續(xù)治療28 d。
②判定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3-4],主要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治愈指患者經(jīng)過治療意識恢復到正常,生活能夠自理,肌力達到了4~5級;顯效指患者經(jīng)過治療偏癱等臨床癥狀得到了顯著緩解,生活基本上能夠自理,肌力提高了2級以上;有效指患者經(jīng)過治療自覺癥狀有所減輕,生活能力不能夠自理,肌力提高了1級;無效指患者臨床癥狀、肌力等都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甚至惡化。
③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χ2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使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P<0.05則存在的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是83.3%,觀察組總有效率是93.3%,兩組腦血栓患者在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上存在的顯著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7,P<0.05),下表1示。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腦血栓在臨床上的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偏癱,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影響。納洛酮作為阿片受體拮抗劑,能夠增加腦血流量,減少腦灌注造成的損害,從而對細胞膜穩(wěn)定性起到了保護作用[5]。納洛酮還能夠?qū)ι窠?jīng)細胞產(chǎn)生直接作用,能夠?qū)Φ鞍姿馄鸬揭种谱饔?,對于溶酶體膜起到了穩(wěn)定作用,能夠抑制脂質(zhì)發(fā)生氧化,穩(wěn)定了細胞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對于細胞水平代謝起到了改善作用[6]。納洛酮應用于治療腦血栓中的臨床療效主要和以下幾個方面相關(guān):給藥的劑量、方式以及時機;腦缺血程度范圍,患者腦缺血的面積越小,起到的臨床療效越顯著[7]。納洛酮的半衰期較短,血漿的濃度衰減較快,若出現(xiàn)反跳癥狀則需要反復給藥治療。通過上述結(jié)果顯示:兩組腦血栓患者在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上存在的顯著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腦血栓患者采用納洛酮治療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值得廣泛應用和推廣。
[1] 于學柱,高廣林.納洛酮治療腦血栓形成60例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3,12(4):363.
[2] James R, Bell, Anni, Ryan, Carolyn, Mutch, Robert, Batey,Felicity, Rea. Optimising the benefits of unobserved dose administration for stable opioid maintenance patients: follow-up of a randomised trial[J].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2008,96(1-2):183-189.
[3] Buprenorphine + naloxone: new combination. Opiate dependence:no proof of reduced risk of self-administered injection[J]. Prescrire international,2007,16(92):232-237.
[4] 王緒淮,李福勇.納洛酮治療腦梗死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1,18(1):30-32.
[5] 李尚,古逆光.納洛酮與丹參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腦血栓形成昏迷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4):206-207.
[6] Danielle, Horyniak, Paul, Dietze, Briony, Larance, Adam,Winstock, Louisa, Degenhardt.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buprenorphine inhalation amongst opioid substitution treatment(OST) clients in Australia[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rug policy,2011,22(2):167-171.
[7] 宋?;?納絡(luò)酮治療腦血栓的臨床觀察[J].健康之路,2012,11(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