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市大興區(qū)黃村鎮(zhèn)太福莊村福后街16號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未進大門就聞到一股濃郁的墨汁香味,盛夏雨后的悶熱也隨之消褪一些,頓時感覺有一些涼爽,伴隨著還有一些愜意。
像很多名人書畫室一樣,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的墻上掛的、案上放的、地上鋪的都是書法作品,整個屋子成了字的世界。
書法家之夢
記者以為,在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卓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老學究”。所以落座之后,記者便立即用目光搜索著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的這位“老學究”。令記者出乎預料的是,工作人員向記者隆重介紹的卻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小伙子身著乳白色夏裝,留著“自然順”的發(fā)型,溫文爾雅中透著幾分靦腆。工作人員指著小伙子介紹說,他就叫高山得林,是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的院長,也是這滿屋書法作品的作者。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浮躁社會,像高山得林這樣的年輕人能夠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書法,并且以榜書名揚中國書壇,記者除了頓時增添敬仰之情外,更多的還是迷惑不解。
高山得林,姓閆名冬,字三文,法號釋演燈,祖籍山西,出生于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繪畫系,爾后又到北京大學書法研修班深造。現(xiàn)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藝術家協(xié)會書畫研究院理事、北京國博文物鑒定中心書畫部副主任。
高山得林今年33歲,可看上去他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這么年輕就具有這么深厚的書法造詣,并且在中國書壇上已經有了名氣。記者急于想了解高山得林的“成功之謎”。
“幾乎還在我還拿不動毛筆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我練習書法了。”高山得林介紹了他走上中國書壇的起點。
高山得林的父親不僅是一位對傳統(tǒng)文化頗有研究的副教授,還是一位書畫藝術癡迷者。高山得林從小就受到父親深厚的書學熏陶,他的書畫修養(yǎng)就是在這種溫馨和諧的筆情墨意中被培養(yǎng)起來的。
5歲時,父親開始手把手教高山得林練習書法。在高山得林的父親看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字發(fā)展演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而書法藝術就是漢字的書寫藝術。一個人,特別是一個男人,持之以恒的練習書法,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變得集中持久,洞察力變得見微知著,思維變得異常敏捷,想象力變得特別豐富,理解力加深,領悟力增強,能夠讓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具有這些高貴的品質,才能做大事,成大業(yè),有出息。
父親就這樣在高山得林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書法家”的種子。書法家之夢也從此開始。
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高山得林開始臨習盛唐時期的顏真卿的“顏體”、唐朝后期的柳公權的“柳體”以及南北朝時期盛行的“魏碑”,兼仿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王體”。
高山得林吸取了“顏體”的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兼容了“柳體”的勻衡瘦硬、骨力遒勁、結體嚴緊的風格,借鑒了“魏碑”的雄強、樸拙、自然天成的藝術特色,還傳承了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的藝術魅力。
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康有為在他的《廣藝舟雙楫》中所論,榜書的書寫 “其難有五:一曰執(zhí)筆不同,二曰運管不習,三曰立身驟變,四曰臨仿難周,五曰筆毫難精,有此五者,雖有能書之人,精熟碑法,驟作榜書,多失故步……”這五難,讓不少書法愛好者望而卻步。而想成為榜書書寫的佼佼者,更是難上加難,這也使得榜書成為書法界當之無愧的豪門貴族。
“五難”沒有讓高山得林卻步,反而激起他挑戰(zhàn)書法巔峰的斗志和勇氣。
小時候,高山得林練習書法就想出了很多奇招,每次練字時他都將一兩公斤重的沙袋綁在手腕上,練習長達四五個小時。長期堅持下來,他的字變得雄勁有力,透出沉穩(wěn)、豪放和霸氣,找到了當年皇家書法的感覺。
高山得林志存高遠,富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教、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加上他自己長年勤學苦練,為他攻克榜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高山得林,榜書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受到當今中國書壇的推崇,成為當代中國榜書第一人。
練成榜書
2011年中國義烏文化交易博覽會上,全國百名知名書畫家攜帶自己作品參加博覽會,高山得林老師現(xiàn)場潑墨揮毫,他的榜書因大氣磅礴引起參會人員駐足觀賞。
“這么年輕的書法家能寫出如此霸氣的書法作品,真是難能可貴??!”一位畫廊經理連連稱贊,當場要出高價買下高山得林的作品。
中國的書法藝術歷史悠久,自有文字開始,就孕育著精妙絕倫的書法藝術。鐘鼎文,甲骨文字中那具象的描摩和抽象的曲線即構成中國書法的特殊美,形成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久有“文化瑰寶”之盛譽。高山得林卻從榜書領域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
何為“榜書”?當代蒙古族著名學者巴·鋼普力布專著《力布論榜書》描述:“榜者:宏也,巨也,楷也,范也。”高山得林也有自己的見解:“中國書法風格各異,流派紛呈,形式多樣,風采獨具,并有大小之分,小到如米粒,更甚如頭發(fā)粗細的幾分之一,須借助放大鏡方可觀之。大的可以過丈余,甚至更大,觀為巨字,在書法上則稱為榜書?!?/p>
榜書,古代稱“署書”,也稱“擘窠大字”。據(jù)《泰山》、《瑯邪》、《嶧山》、《會稽》刻石和文獻記載,第一位書寫榜書的書家是秦丞相李斯。兩千多年來,榜書從贊頌帝王功德,裝飾皇家宮殿、苑囿,發(fā)展到題寫重臣宅第、寺宇廟堂、關隘要塞城樓、園林景觀、名山大川,最后進入尋常百姓家,商家則用以書寫店門招牌。書體也從單一使用篆書、直書,發(fā)展到使用行書、草書。
榜書運筆非常講究。擘,拇指;窠,穴也,大指中指之間,窠即虎口也。高山得林書寫時運全身之力把握,猶如運印,虎虎有生氣。他的榜書作品威風凜凜,盡顯超越凡俗的霸氣。
“?!?、“龍”、“鷹”、“虎”、“舞”從這五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高山得林深厚的榜書功底?!案!弊?,線條流暢、飽滿、結實,用墨也恰到好處,呈現(xiàn)出圓潤的富態(tài)之相;“龍”字,像一只龍突然騰空而起,尤其是右邊的那一筆,從上到下,宛如天成,仿佛龍尾正在擺動,線條圓、流暢、搭配和諧,顯得十分灑脫、飄逸,十分完美;“鷹”字,宛如一只雄鷹正在枝頭休憩,形態(tài)栩栩如生;“虎”字,高山得林一筆成“虎”,筆墨遒勁,頗有虎嘯風生,橫掃千鈞的“虎”氣,浩然之氣躍然紙上,家居裝飾中懸掛一副“虎”字,猶虎踞壁上,虎氣滿堂,邪氣不入;“舞”字,猶如一位立足少女手持彩練翩翩起舞,構思巧妙,形態(tài)十分逼真。
對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巴·鋼普力布給予了高度評價:“其書法作品結體嚴謹,造型別致,重骨力,求變化,創(chuàng)鑄鐵之雄風,用筆沉穩(wěn)雄健,給人以凝重、遒勁、堅毅潑辣之美?!?/p>
巴·鋼普力布認為高山得林是“擘窠后現(xiàn)代 ”的代表人物。 巴·鋼普力布的理由是:其一,榜書藝法具有不確定性創(chuàng)作原則,創(chuàng)生性空間潛伏巨大,而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一點一畫都從規(guī)矩中來,把握范本書寫技巧,從10厘米左右大的字開始練,循序漸進,不斷增大字徑;其二,書法家用感官把握自己的作品,而高山得林在大量的作品中對傳統(tǒng)書法進行大幅度的肢解,側重于人所自覺不到的心靈深處的潛意識,采用了奇特的比喻、“自由聯(lián)想”、“內心獨白”、“感官印象“等手法,把重心轉向內心轉向潛意識; 其三,與傳統(tǒng)榜書相比,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追求書法符號話語的個性魄力和表現(xiàn)張力,表現(xiàn)了他對美學追求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書法家在走向生活深處走向藝術深處并在回身踅足中的前衛(wèi)潮瀾,在時尚風潮中,勾勒著耀眼的后現(xiàn)代風情。這在高山得林大量書法作品中隨處可見,無論他書寫的“佛”,還是他書寫的“荷”,無論他書寫的“風”、 “龍”,或是他書寫的“虎” 、“飛”,管中之窺可多見幾斑。
高山得林形成了獨特的榜書風格,他的作品嚴謹、重骨力、求變化,創(chuàng)鑄鐵之雄風?!坝霉P沉雄,給人以凝重、遒勁、堅毅、潑辣之美感?!卑汀や撈樟Σ荚u價說,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把中國哲學、中國武術、太極功夫、京劇藝術、古典文學、繪畫藝術融會貫通于書法藝術中,通過筆法、墨法、章法的巧妙呼應,完美地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精髓。
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還得到當今藝術評論家及書壇大家極高評價。大家認為,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2011年9月19日,高山得林被邀請到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圣人山莊,他在一座山刻了一個高40多米、寬20余米的大 “佛”字,創(chuàng)造了中國地理榜書之最。高山與刻在山上的大字交相輝映,諧中透雅,雅隨趣燦,相得益彰,韻味無窮。
高山得林潛心研習榜書20多年,他結合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把悅耳的音樂融于優(yōu)美的書法書寫過程中,通過音樂與書法的融合,音律伴隨書韻達到一種全新的意境。
漸漸地,高山得林的書法作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高山得林題字的范圍極廣,包括名山、摩崖、石壁、商城、飯店、賓館、寺院、商標、旅游區(qū)、電視劇、電視欄目,目前已為《創(chuàng)新中國人》網站、《龍圖閣》畫廊、安徽省宣紙廠《青檀軒》牌匾、內蒙古同鄉(xiāng)會《內蒙古人》、吉林酒業(yè)公司《紅高粱》白酒、北京報國酒業(yè)有限公司《報國春曉》白酒、《精忠報國》白酒、《祁紅》紅酒、世界拉丁舞錦標賽、東方藝林雜志封面等題字。
中國政要名人也開始向高山得林索字,他的榜書作品成了珍貴的收藏品。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郭長宇,海軍副政委范印華,中國攝影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楊元惺,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院長崔根峰將軍,中華全國工商聯(lián)合總會副主席直屬商會會長瞿懷明,孫之貴將軍等黨政軍各界高級領導人家中,都收藏有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
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還多次在報刊、雜志和電視媒體上“亮相”。有些作品還走出了國門,被國內外館院和東南亞多國的藝術家、友好人士收藏,還有些作品被中央領導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
人品第一
“成功需要活躍的思維和極強的耐心,還需要三名或多名得力的助手,企業(yè)需要人性化管理制度。人品第一,做事第二。”打開高山得林的博客,高山得林留有很多關于做人做事的語錄。然而,“人品第一”始終是他做人的信條。
從字品看人品,這是中國書壇最流行的一句話。
高山得林是內蒙古人,為人處事有著內蒙古人的直爽與狂放??催^他作品的人都說,字也如其性格,穩(wěn)健中帶有一份灑脫,筆端收放自如。整體藝術效果呈現(xiàn)出簡潔而不失大氣,安靜、莊嚴、肅穆中顯現(xiàn)出創(chuàng)新。
高山得林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欲望橫流的時代,有人向往官場的權貴,有人向往商場的財富,他抵住外界的種種誘惑,在方尺之間靜心研究、練習榜書。與其他書法家一樣,高山得林書法的形韻之美見于字之內,但功力之厚卻在于字之外。苦練書畫之余,他還經常鉆研名家詩篇,熱心研究曲樂,這些為他的創(chuàng)作錦上添花不少。
打工的挫折,創(chuàng)業(yè)的失敗,愛情的來之不易,高山得林把自己人生的喜怒哀樂盡收心底,真善美從他的筆端傾瀉而出,抑揚頓挫、波瀾起伏、線條色彩、節(jié)奏旋律均自然地融于筆墨,幅幅作品盡顯出他這個年輕書法家的本色。
高山得林的博客上這樣寫道:“書法藝術需要勇敢地探索,更需要理性地堅守。在當今之中國書法界,有這樣一種風氣和傾向,一些人追求新奇,但脫離經典正途,絞盡腦汁嘩眾取寵,求奇求異,走入獵奇丑怪的誤區(qū),使藝術垃圾大量產生。”
從高山得林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中國榜書不僅有執(zhí)著的追求,還有一份寧靜的堅守。他堅守著中國榜書的基本特點和精髓,在此基礎上,他大膽創(chuàng)新,一直寫出自己的風格。在“繼承”與“弘揚”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突破口,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因此,他也就推動了中國榜書的發(fā)展。
“時間是一把檢驗真理的尺子,我只在乎我要走好每一步,做人就要做最成功的人。”簡短一句話,道出了高山得林的抱負和追求。
高山得林堅守正道,長期浸淫古帖,不媚俗,不跟風,自成風格。在當今這個媚俗、浮躁、貪婪的時代,高山得林這種品格顯得格外珍貴。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勢,清人尚態(tài)……幾千年來,書法江湖上的追逐者總是前赴后繼,把中國書法從一個浪尖推向另一個浪尖。新鮮的血液在流淌,新鮮的面孔在閃現(xiàn),這正是書法魅力之燦爛,書法哲學之深邃。而高山得林就是當今中國榜書浪尖上的弄潮兒。
“世界之大,藝術無涯。”面對浩瀚的中國書海,高山得林低調而謙卑。高山得林每天都在埋頭苦練,常常熬夜習作,有時候剛躺下來了創(chuàng)作靈感,又立馬起來創(chuàng)作。
登上中國榜書巔峰是高山得林的一個目標,也是種一個挑戰(zhàn),還是推動他不斷前進的一種動力。
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出土的紅山文化標志性器物——玉龍,被史學界定為“中華第一龍”。 2012年又是龍年,高山得林在家鄉(xiāng)寫一個中國最大的龍字,這個龍字300平方米,用1.7尺的筆寫出來。這是高山得林邁向中國榜書巔峰又一關鍵一步。
德藝雙磬是高山得林做人寫字的終極目標。作為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院長,高山得林不僅追求藝術上的高峰,更在品德上求高求先。2011年,他組織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院及社會各界參加向貴州貧困山區(qū)兒童捐資捐物的活動,免費向慈善機構贈字題字,到全國各地巡展作畫。
“萬毫齊發(fā)掃河山,巨筆舞龍攪云天。千古一絕擘窠王,傲視書林冠塵寰。”這是一位山西書法家亢銀中先生對高山得林的稱贊。
走出國門
“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應該展示世人,讓全世界人分享。”采訪時,高山得林向記者道出了藏在他心靈深處的一種強烈愿望。
高山得林首先把目光投向的是中東阿拉伯國家。
高山得林認為,世上只有兩個文明,一個是“東方文明”,一個是“西方文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使節(jié)就曾到達阿拉伯國家。歷史上,中阿通過“絲綢之路”的間接和直接貿易活躍,人員交往頻繁。阿拉伯歷法、數(shù)學、醫(yī)藥學等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發(fā)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伊斯蘭教于7世紀中葉傳入中國。 特別是解放后,中國政府跟22個阿拉伯國家都建立了外交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廣泛合作,中阿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在國家合作的框架下,緊緊抓住歷史發(fā)展機遇,積極開展中阿民間合作,實現(xiàn)中阿合作共贏?!备呱降昧植粌H打算把自己的榜書推向中東阿拉伯國家進行交流,還想組織更多的中國藝術家及其文化藝術產品到中東阿拉伯國家去,甚至考慮在中東阿拉伯國家成立“中國文化藝術品交流中心”。把中國的榜書藝術分享給全世界人民。
高山得林堅信,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通過不斷交流,一定會得到中東阿拉伯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認可,最終形成“中國文化熱”?!白屩袊幕呦蚴澜缡俏覀兡贻p藝術家的責任!”高山得林平緩的語調中透露出一種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