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框架剪力墻結構現在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市高層建筑,作為剪力墻結構的重要組織分項鋼筋分項工程的綁扎質量對結構的穩(wěn)定性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施工中,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員和施工技術人員嚴格控制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把質量關,及早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努力克服鋼筋工程中的質量通病,提高工程質量,使建筑性能得到可靠保障。本文簡要介紹了剪力墻結構中鋼筋分項工程的綁扎工藝,并針對常見的質量通病,提出了控制方法。
【關鍵詞】 剪力墻結構 鋼筋 綁扎技術 控制措施
剪力墻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代替框架結構中的梁柱,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并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混凝土主體結構分部工程的施工當中,鋼筋分項工程作為該分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非常重要,其安裝的正確性直接影響結構的安全。如果在施工時未嚴格按照圖紙設計要求的鋼筋規(guī)格、間距進行施工,施工人員擅自將鋼筋規(guī)格、間距改變或者發(fā)生施工錯誤,或對施工驗收規(guī)范及設計規(guī)范不熟悉,鋼筋的連接就會出現一些偏差,輕則使建筑物存在質量問題,重則會發(fā)生安全事故。因此,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除了抗震設計應滿足要求外,搞好施工也是提高房屋變形能力,達到抗震設計要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鋼筋分項工程連接施工中,常用的連接方式有綁扎連接、機械連接和焊接等方式。其中綁扎連接因受現場條件限制小、工藝成熟、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在剪力墻結構施工時作為常用的鋼筋連接方式應用。在鋼筋綁扎施工時,其主要目的是將制作成型的鋼筋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在相應的部位有效的固定、成設計形狀。在施工過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綁扎的位置、布筋(鋼筋型號、成型尺寸、鋼筋位置)準確,綁扎牢固,在混凝土澆筑時不會因振搗而引起變形;(2)綁扎接頭、接頭位置、接頭分布率、鋼筋間距、錨固長度等符合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3)在綁扎鋼筋時,必須按照設計保護層厚度做好保護層墊塊的安放,且與鋼筋綁扎牢固,不得移位。
二、剪力墻鋼筋綁扎施工
(1)施工前,要熟悉圖紙、做好技術安全交底。鋼筋、綁扎絲等各種材料應按施工進度要求,制定周密的材料供應計劃,并按所需的規(guī)格、型號分批運至施工現場。鋼筋進場時,為了保證進場材料的質量,材料管理人員必須檢驗鋼筋出廠合格證和檢測報告,注意每一捆鋼筋均要有鐵牌,還要注意出廠合格證和檢測報告上的數量是否大于進場數量。鋼筋進場后,要嚴格按分批級、牌號、直徑長度分別掛牌擺放、不得混淆。
(2)鋼筋加工制作前,要核對加工配料單,鋼筋加工簡圖中的各部分尺寸應經過計算,符合設計要求。鋼筋加工前要將鋼筋表面油漬、漆污和能剝落的浮皮等清理干凈。
鋼筋調直采用機械調直,對局部彎曲可采用人工調直, 對于Ⅰ級鋼盤條鋼筋,可以采用冷拉調直。冷拉時在冷拉機卡具端至地錨卡具之間劃定長度,作為冷拉鋼筋切斷長度,其中切斷長度和拉伸長度均劃出標記,根據冷拉率計算出拉伸總長度。鋼筋配料時不能直接根據設計圖紙中的尺寸下料,必須了解砼的保護層、鋼筋彎曲、彎鉤、搭接、錨固等的規(guī)定,再根據圖中尺寸計算出其下料長度。配料計算時,要考慮鋼筋的形狀和尺寸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安裝。箍筋及末端有彎鉤的鋼筋配料時,彎鉤平直段的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后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jié)約鋼材。
(3)鋼筋綁扎前,施工技術人員應該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和圖紙、設計是否有差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型號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綁扎。對于鋼筋綁扎密集區(qū)域,施工技術人員應該先進行試擺,確定鋼筋的擺放和穿插順序,減少鋼筋綁扎難度,提高鋼筋綁扎效率,確保質量。為了保證鋼筋綁扎的質量,施工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施工,確保鋼筋搭接倍數、錨固長度、鋼筋的保護層、鋼筋接頭位置等滿足工程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
為了保證鋼筋連接的質量,施工人員在施工中要注意:墻體的鋼筋網綁扎時,鋼筋有 90°的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由于墻體鋼筋網的直徑比較小,整體柔度大,當澆筑混凝土時,鋼筋網片容易產生位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在豎向鋼筋搭接范圍點焊通長水平筋,以防止由于振搗石和澆筑而使鋼筋發(fā)生位移;采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網之間設置支撐,如馬凳筋、墊塊等,以固定鋼筋的間距和厚度;外墻澆筑后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墻、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焊接工作應該選用專業(yè)焊工進行,不得損失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進行配合,不得出現錯埋、漏埋等現象;在鋼筋使用中,要注意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下料單相符。
三、鋼筋綁扎質量控制措施
1、在鋼筋進場時,材料管理人員要對鋼筋原材料的外觀進行檢查,保證鋼筋表面不得出現銹蝕、彎曲、裂縫、殘缺現象,對于出現彎曲的鋼筋,測量出彎曲度滿足一定要求,也可進場,對于這種鋼筋在施工必須進行復核,對于復核不合格的材料嚴禁使用。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時,要根據設計圖紙檢查鋼筋的型號、直徑、根數、間距等是否符合要求,還要檢查負筋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鋼筋綁扎完成后,施工人員要對鋼筋進行檢查,保證鋼筋的接頭位置、搭接長度滿足要求,同時檢查鋼筋綁扎的牢固性,保護墊是否規(guī)范,自檢完成后,方可請監(jiān)理單位進行驗收,做好隱蔽工程驗收記錄,鋼筋工程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工程。
2、由于鋼筋綁扎的尺寸對工程造價影響比較大,因此要嚴格控制鋼筋下料及加工尺寸,尺寸不合格時,不得在工程中使用。采用焊接時,可以在受力筋上焊接附加箍筋,不得將定位鋼筋或套管直接焊在受力主筋上,定位鋼筋確保鋼筋綁扎的尺寸準確,因此,要保證定位鋼筋的標準、到位,且端頭需涂刷防銹漆 ;鋼筋綁扎時,不準用單向扣,并注意綁扎扣端頭要朝向構件內,以防今后在混凝土面產生銹蝕。為了方便混凝土的澆筑,在柱封頂處,柱鋼筋可在梁上鐵以下 5mm 處彎折。
3、為了保證剪力墻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使用圓形塑料卡環(huán)保護層墊塊??刹扇∫韵麓胧孩俑鶕摻畹闹睆?、保護層厚度正確的選用塑料卡環(huán)墊塊的規(guī)格。②鋼筋保護層墊塊安裝間距不大于800mm,矩陣式布置。③距墻邊角部位10~15cm內必須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每段剪力墻水平方向至少設置兩道。④門窗洞邊、預留洞邊豎向設置兩道鋼筋保護層墊塊。⑤在剪力墻的頂部水平方向必須設置一道鋼筋保護層墊塊。
4、為了控制鋼筋網片向內位移和控制橫向水平鋼筋位移。采用將控制鋼筋網片向內位移和控制橫向水平鋼筋位移兩個要素采用墻體梯子筋解決。具體做法如下:①梯子筋在鋼筋加工車間預制。②縱向鋼筋采用與剪力墻豎筋中的鋼筋,橫向筋采用與拉結筋規(guī)格相同的鋼筋,橫向筋長度為剪力墻厚度,間距為水平筋間距。橫向鋼筋與縱向鋼筋在模具中焊接成墻體梯子筋。③橫向鋼筋采用砂輪切割機下料,長度統一,端頭平齊。④在剪力墻鋼筋綁扎時,將梯子筋立在剪力墻內,梯子筋間距為800~1000mm,且每段剪力墻不少于兩組。梯子筋與伸出樓面的鋼筋搭接時注意控制搭接高度,使水平橫擋處于水平鋼筋綁扎的位置。如不水平,及時調整高度。⑤梯子筋的安裝盡可能安裝在剪力墻大模板螺栓孔附近位置。
5、為了控制豎向鋼筋位移。①豎向鋼筋位置定位卡在鋼筋加工車間制作,根據豎向鋼筋的間距、位置,在通長Φ16的鋼筋上焊接Φ8“U”形開口環(huán)。開口環(huán)位置為豎向鋼筋的設計位置,豎向剪力墻鋼筋綁扎在“U”形開口環(huán)內。②豎向鋼筋位置定位卡單根制作,長度為分段剪力墻的長度,綁扎在豎向鋼筋的外側,兩端有150mm長彎鉤,墻體兩邊定位卡就位后將兩端彎鉤搭接綁扎,防止定位卡轉動。③為使剪力墻豎向鋼筋位置定位卡通用性更強,不因暗柱鋼筋數量的變化而使定位卡無法使用,通常暗柱部分不焊接“U”形開口環(huán),另行制作暗柱鋼筋位置定位卡。④暗柱鋼筋位置定位卡根據暗柱箍筋尺寸和暗柱豎向鋼筋位置制作,箍筋采用Φ8鋼筋,按暗柱豎向鋼筋的位置在箍筋上焊接Φ8“U”形開口環(huán)。⑤豎向鋼筋位置定位卡和暗柱鋼筋位置定位卡制作完成后,用黃黑相間油漆涂刷,使定位卡與鋼筋容易區(qū)分。⑥綁扎墻體鋼筋時,先綁扎暗柱鋼筋。暗柱箍筋套完后,先在暗柱頂部超出樓板面10~15cm處綁扎一道暗柱豎向鋼筋位置定位卡,然后綁扎暗柱鋼筋。⑦暗柱鋼筋綁扎完后,再綁扎剪力墻鋼筋。綁扎暗柱之間剪力墻鋼筋前,先用定位卡在豎向鋼筋的中部及超出樓板面10~15cm距離處各設置一道,將暗柱相互連接成一個整體,然后按“U”形開口環(huán)位置設置剪力墻豎向鋼筋,最后綁扎水平鋼筋。⑧在剪力墻鋼筋綁扎完成后,解下中部的豎向鋼筋位置定位卡,以便循環(huán)使用。超出樓板面10~15cm距離處的定位卡不得解除,以防止?jié)仓袅晚敯屙艜r扳動鋼筋,造成鋼筋位移。⑨在頂板砼澆注完畢后,綁扎下一層剪力墻鋼筋前,方可解下樓板面上10~15cm距離處的另一道定位卡,以便重復使用。⑩教育工人施工過程中不得隨意扳動鋼筋,更不得隨意解除鋼筋位置定位卡,防止鋼筋位置偏移超規(guī)范。
四、結束語
框架剪力墻結構在現代建筑中已經越來越普及,但由于這種結構的鋼筋用量、模板支設量及混凝土澆筑量非常大,因此,施工過程中應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
[1]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工藝標準
[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3] 陳糧.淺析框架結構剪力墻的施工以及問題[J],四川建材,2009(1)
[4] 王洪健,程欣欣.框架剪力墻結構工程主體施工技術研究[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