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層建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消防安全問題,特別是人員安全疏散問題。高層建筑已越來越普及,建筑高度越來越高。由于高層建筑火災具有火災隱患多,蔓延途徑多,易形成立體式火災,疏散困難,撲救困難等特點,一旦發(fā)生火災,將會有更大危險性和危害性,甚至造成群死群傷的后果。我們針對高層建筑消防安排疏散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刻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
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共同災難性問題,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財產的損失和生命的消亡。本文就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措施,以及有效的撲滅火災,迅速疏散人員,將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一、高層建筑的特點
層數多,發(fā)生火災時,垂直疏散距離、時間長;豎井管道多,火災蔓延途徑多且快,煙氣多,且流動量大,易形成“煙囪效應”;人員密集,高度集中,易發(fā)生群死群傷火災。
二、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現(xiàn)狀
發(fā)生火災時,人們已經失去冷靜的判斷力,不能辨別疏散方向,習慣于沖向經常使用的出口和樓梯;習慣于沖向明亮的方向和開闊的空間;并對煙火懷有恐懼的心理;在緊急情況下還會發(fā)揮出預想不到的力量。給救援疏散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大。主要表現(xiàn)在火災蔓延快,蔓延途徑多,在豎井管道中易形成“煙囪效應”??扇嘉锒?,火災持續(xù)時間長。在高層室內建筑中采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的裝修,使其火災荷載增大。增大了人員疏散和火災撲救的困難。高層建筑樓層多,垂直距離大,被困人員疏散距離長,所用疏散時間長。蔓延途徑多,所用的撲救時間也就長,且難度大。綜上,發(fā)生火災時,做好火災中的安全疏散至關重要。下面就對疏散設施以及其重要性進行分析。
三、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對策
3.1 合理設計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是保證人們通向安全地帶的重要區(qū)域,疏散門是人員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應該滿足的要求是: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平開門,嚴禁使用旋轉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和上下懸吊門;當門開啟時,門扇不應影響疏散人員的緊急疏散;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緊靠門口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如果不能合理設置安全出口,一旦發(fā)生火災時,內部出口人員滯留,將會發(fā)生群死群傷的后果。
3.2 控制安全疏散距離
安全疏散的距離直接影響安全疏散所需的時間,距離過長對于疏散十分不利。首先是從房間內的最遠點到房門或住宅戶門的距離,不宜超過15m。最后是從房門或住宅戶門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不宜超過30m。發(fā)生火災,人們的心理充滿了恐懼,疏散距離過長不利于人們在火災中逃跑、疏散。
3.3 合理設置安全疏散時間、疏散路線
高層民用建筑的允許疏散時間為5min~7min。疏散路線可分為四段分別是:從室內最不利點向房門的疏散;從房間門外側至樓梯間入口處的疏散;從樓梯間入口至樓梯間出口的疏散;從樓梯間出口至室外安全區(qū)域的疏散。疏散路線一定是疏散距離、疏散時間最短的路線。
3.4 避難層的合理劃分
避難層是超高層建筑中專供發(fā)生火災時人員臨時避難使用的樓層。建筑高度超過100m,單層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公共建筑應該設避難層。避難層可分為敞開式、半敞開式、封閉式避難層。從建筑物的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樓層不宜超過十五層,兩避難層之間的樓層數也不宜超過十五層。合理劃分避難層對發(fā)生火災時,人員的疏散及自救提供良好的救援條件。
3.5 疏散的樓梯和樓梯間
在高層中,我們疏散的樓梯和樓梯間都是使用防煙樓梯間和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和凹廊,目的是能緩沖疏散人流,防止煙氣進入樓梯間。前室的面積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m2,為防止煙氣進入樓梯間,前室應設防排煙設施,通向前室和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防煙樓梯間前室的內墻上,不應再開設其他門、窗、洞口。樓梯間及前室內不應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非封閉的電梯井;嚴禁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有影響疏散的凸出物;封閉樓梯間的樓梯間應靠外墻布置,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高層建筑的封閉樓梯間應設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疏散樓梯間除通向避難層須錯位外,在建筑其他各層的位置不應改變,首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口。通向避難層的防煙樓梯間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斷開,但人員必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如果不能合理設置疏散樓梯和樓梯間,發(fā)生火災時,會給救援和疏散帶來極大困難。
3.6 合理設置消防電梯
消防電梯在高層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對救援和滅火都起著重要作用。首先消防電梯轎廂的內部都采用了不燃內裝修材料,嚴禁采用易燃、可燃內裝修材料,消防的電梯井、機房與相鄰普通電梯井、機房之間都應該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非燃燒體隔墻隔開;消防電梯宜分別設在不同的防火分區(qū)內,消防電梯間設置前室,其居住建筑面不小于4.5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m2,當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時,其居住建筑面積不應小于6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10m2;為便于自然排煙,消防電梯間的前室宜靠外墻設置;消防電梯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或具有停滯功能的防火卷簾。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kg,其行駛速度,應按首層到頂層運行時間不超過60s計算;消防電梯的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應采用防水措施,消防電梯前室門口宜設擋水設施;消防電梯轎廂內應設有專用電話,并在首層設置專供消防隊員使用的操作按鈕。避難層應設消防電梯的出口,還應設消防專線電話,并應設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盤。當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1500m2時,應設一臺消防電梯;當在1500m2~4500m2時,應設兩臺消防電梯;當大于4500m2時,應設三臺消防電梯;當消防電梯與客梯和工作電梯兼用時,應該符合消防電梯的要求。
2.7 合理設置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
合理設置安全指示標志對著火時人員的疏散起著指導和引路的作用。他就像是我們在煙霧中走向光明和希望的向導,所以合理設置疏散、照明指示標志在高層民用建筑中是至關重要的。高層建筑的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及其前室和避難層;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煙機房、供消防用電的蓄電池室、自備發(fā)電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發(fā)生火災仍需堅持工作的其他房間都應設置應急照明。疏散用的應急照明,地面最低照度不應低于0.5Lx;除二類居住建筑外,高層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處應設燈光疏散標志;安全出口標志宜設在出口的頂部,疏散走道及轉角處距地面1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疏散標志燈間距不應大于20m;應急照明燈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用玻璃或其他不燃材料加以保護;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20min;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30min。避難層應設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供電時間不應小于1.00h,照度不應低于1.00Lx。
總之,當今社會,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共同災難性問題,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財產的損失和生命的消亡。因此,不斷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識,增強人們的安全意識,做好安全疏散措施,防患于未然,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火災的危害程度。
參考文獻
[1] 方陳.高層建筑設計中消防技術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2,(28):25-26
[2] 付曉寧,李子凡.高層建筑工程安全設計分析[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8):433
[3] 王兵.高層酒店式公寓消防設計難點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