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對‘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常常成為我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jié)’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钡拇_,一滴水可映出太陽的光輝。在課堂上,我們關注學生學習的細節(jié),推敲教師指導的細節(jié),才能欣賞到語文課堂的魅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關注細節(jié),就要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追求有品位的教學新境界。
在教學《月光曲》這一課第8和第9自然段時,我沒有過多地講解,只是讓學生欣賞《月光曲》的音樂。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學生的腦海充盈想象,整個身心融合于音樂的意境之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很快便感受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灑滿銀光;接著皓潔的月光、輕紗似的微云、狂風巨浪、雪亮的浪花等畫面的一一展現(xiàn)。學生置身于這形、聲、色俱全的情境中,想象之弦被撥動,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實踐。
如果僅靠老師的語言點撥,學生難以體會《月光曲》描繪的美妙境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學生聽其樂,見其景,生其情,教師再趁機點撥,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互動生成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與能力相互滲透與融合的過程,也是精神與生命共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捕捉課堂中的細節(jié),并珍視這些細節(jié),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生成別樣的精彩。
一位教師上《生命橋》這篇課文,講到動情處,他說:“同學們,你們能帶著莊嚴的神情,把這段話讀好嗎?”
學生甲讀道:“試跳成功!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而起……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學生乙站起來說:“老師,他把‘一座’讀成了‘一座座’?!崩蠋焻s微笑著說:“我覺得他讀得挺有道理!”
學生丙說:“我明白了,一老一小兩只羚羊跳過懸崖時,在空中劃出的弧線是‘一座’生命橋,現(xiàn)在是一隊隊羚羊飛躍山澗,在空中劃出了一道道弧線,那不就是‘一座座’生命橋嗎?”
學生丁說:“那‘一座座’生命橋是以一頭頭老羚羊的死亡換來的!”
學生戊說:“真悲壯呀!”教師激情飛揚地說:“這真是一曲‘生命的壯歌’!”
此時,該生激動得滿臉通紅,眼里閃著驚喜之光。再次朗讀時,全班同學讀得更加動情。
當學生朗讀出錯時,教師從另一個角度加以引導,巧妙地將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資源加以利用,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得到溫馨的呵護,體驗了一次意外的喜悅。
三、精雕細琢
有些細節(jié),從表面上看來,是教師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zhì)上是匠心獨運,蓄意安排的。它的背后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想。雖然我們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什么,但至少我們可以預設一些細節(jié),預約一些精彩。
細節(jié)的設計緣于教師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它不是淺嘗輒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刻意追求“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那是對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
如《長城》一文的第3自然段,在引領學生品讀“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這段話時,我引導學生逐層體會。先提問建筑長城是一個怎樣的年代,讓學生體會建造這么一個浩大的工程的不容易;然后再來讀這句話,學生自然而然地重讀了兩個“無數(shù)”和“偉大的奇跡”。然后通過對“血汗和智慧”的理解,情感上再進一層,學生的體會就更深入了,真正從心底被文本感染了,被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震撼了。
教學細節(jié)猶如深夜的流星,稍縱即逝;也如狂風暴雨中的閃電,耀眼奪目,往往會成為教學的閃光點,成為學生思維的開啟點,教學難點的破解點。我們的課堂也許無法做到完美,但我們在處理一些細節(jié)時,應該力求精彩、獨到,這樣才能于細微處見精神。
總之,關注細節(jié),才能成就語文課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