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甜菜堿是高等植物體內(nèi)一種重要的滲透調節(jié)物,甜菜堿醛脫氫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BADH)是甜菜堿合成的關鍵酶之一,本文基于Solexa技術對平榛花芽轉錄組測序結果的分析采用RACE-PCR技術克隆到一個平榛BADH基因,命名為ChBADH(HQ700873)。ChBADH cDNA 全長1 691 bp,具有一個1 512 bp的潛在編碼區(qū),編碼503個氨基酸,預測其蛋白質相對分子量547 ku,理論等電點為544。ChBADH具有BADH家族保守的VSLELGGKSP功能活性位點和特征多肽序列,序列比較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顯示ChBADH在保守結構域和其他植物來源的BADH享有高度的一致性。以ACTIN為內(nèi)參,對ChBADH基因在四個時期平榛的表達模式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熒光定量結果表明,ChBADH在寒冬時期被強烈的誘導表達,是非冷適應時期的35倍,推測該基因可能與榛子花芽越冬有緊密關系。
關鍵詞:平榛;甜菜堿醛脫氫酶;qRT-PCR;寒冬
中圖分類號:Q785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5-0006-07
低溫是影響植物分布,進而影響生長和產(chǎn)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1970年Weiser指出低溫會使植物的基因表達發(fā)生變化[1],早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就發(fā)現(xiàn)植物存在冷適應現(xiàn)象[2]。迄今為止,植物抗寒的分子機制還沒完全搞清楚,但研究者總結出了兩條冷調節(jié)的途徑:依賴ABA和非依賴ABA低溫響應方式。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培育抗寒種質材料已經(jīng)成為當代植物遺傳改良的研究熱點。
多年生木本植物越冬一般經(jīng)過三個過程:冷適應(秋天)、耐冷時期(冬天)、脫除冷鍛煉(春天),植物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非凍低溫(2~6℃)馴化后具有較強的抗寒性[3],該過程稱為冷適應或者抗寒鍛煉。植物在脅迫條件下體內(nèi)會生成大量的滲透調節(jié)劑,起調節(jié)胞內(nèi)滲透壓、保護胞內(nèi)酶活性的作用。甜菜堿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一種滲透調節(jié)物,它的結構、合成途徑相對簡單,遺傳操作方便[4]。植物體內(nèi)膽堿通過兩步不可逆的氧化反應生成甜菜堿,甜菜堿醛脫氫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BADH)是高等植物體內(nèi)合成甜菜堿的關鍵酶[5]。自Weretilnyk等[6]首先從菠菜中克隆得到BADH基因,先后被轉入煙草[7]、水稻[8]、小麥[9]、番茄[10]、胡蘿卜[11]等植物中,并增強了這些植物的耐鹽性。張寧等(2009)[12]將BADH基因轉入馬鈴薯提高了植株的抗旱耐鹽性。至今,人們已相繼在遼寧堿蓬、大麥[13]、油菜[14]、結縷草[5]等多種植物中分離鑒定了這一基因,并得到了純化蛋白[4]。雖然一些木本植物的BADH序列在NCBI已經(jīng)注冊登錄,但只在麻瘋樹[15]和紅樹林等少數(shù)木本植物中有BADH基因的表達特性分析的報道。
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為榛科(Betulaceae)榛屬(Corylus)植物,是世界四大堅果(榛子、核桃、扁桃、腰果)之一,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在我國野生分布廣泛。它的主要特性是抗寒性強,可抗冬季-48℃的極端低溫,是我國重要的優(yōu)良抗寒果樹種質資源。世界上廣泛栽培的歐洲榛(Corylus avellana L)和我國發(fā)展的平歐雜種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orylus avellana L)的抗寒能力遠不如平榛,早春和晚秋的霜凍會凍傷或者凍死花芽。本研究從平榛花芽轉錄組文庫中檢索到和BADH基因高度同源的Unigene,并采用RACE-PCR技術克隆得到平榛的BADH基因全長,對該基因越冬過程中的表達特性進行分析,旨在為進一步研究平榛BADH基因的功能、探討平榛抗寒性的的分子機制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基礎數(shù)據(jù),并為今后進行遺傳改良培育抗寒榛子新品種提供可操作基因。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平榛材料采于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岱東苗圃,取一個克隆母株上萌發(fā)的基因型一致的根蘗苗。參照Naik等(2007)[16]方法(稍作修改),分別于2011年9月29日(處于非冷適應時期,NC, non-cold acclimation,日均溫7℃以上)、2011年11月2日(處于冷適應時期,CA, cold acclimation,日均溫7℃以下)、2011年12月29日(處于寒冬時期,MW, mid-winter,日均溫0℃以下)、2012年4月24日(處于脫除冷適應時期,DA,deacclimation, 日均溫回升至7℃以上)四個不同時間點摘取花芽,取材后立即投入液氮凍干,存于-80℃冰箱,用于研究自然條件下BADH基因的季節(jié)表達模式。
12試驗方法
121BADH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平榛研究樣品材料的總RNA提取采用CTAB法[17],并用DNaseⅠ(TaKaRa)處理以去除基因組DNA的污染。應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TM RACE試劑盒反轉錄得到第一鏈用于基因RACE擴增,從平榛花芽轉錄組文庫中篩選得到一條類似BADH基因的序列,Unigene編號為42806,設計擴增3′方向的引物BADH-3R和5′方向的引物BADH-5R(表1),按照Race試劑盒SMARTTM 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說明書進行cDNA末端快速擴增。擴增方法采用Touch down PCR程序,凝膠回收與預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泳帶,連接克隆載體并轉化感受態(tài)細胞,通過藍白斑篩選及質粒酶切鑒定陽性克隆后,在北京諾賽生物公司進行序列測定。為獲得BADH基因全長,根據(jù)由Unigene序列和兩段末端序列拼接而得到的cDNA全長序列,設計引物BADH-F和BADH-R(表1)進行PCR擴增全長序列,PCR產(chǎn)物克隆到PMD19-T載體上,測序結果在GenBank中進行Blast分析。利用在線軟件ProtParam(http://www.expasy.org)預測所編碼蛋白的分子量、理論等電點及保守結構域等。采用 DNAMAN軟件進行多序列比對及系統(tǒng)進化分析。
122相對熒光定量PCR表達分析分別提取不同處理材料的總RNA,用DNase I酶(RNase free)消化基因組DNA后,各取05 μg為模板,反轉錄合成cDNA 第一鏈作為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的模板。根據(jù)ChBADH cDNA全長序列,按照熒光定量PCR引物設計原則在BADH的3′非翻譯區(qū)附近設計一對特異引物BADH QR-F和BADH QR-R(表1),獲得的擴增片段為178 bp。以平榛Actin基因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HQ677569)為穩(wěn)定內(nèi)參,設計其特異引物Actin-F和Actin-R(表1),獲得的擴增片段為101 bp,進行相對熒光定量分析。
反應在ABI 7500實時定量PCR儀上進行,方法參照文獻[18]描述進行,每個試驗設4次重復,利用ABI 7500 PCR儀Sequence Detection software軟件(2-ΔΔCt法)和Origin 62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平榛ChBADH cDNA全長的獲得
通過分析采用Solexa 測序技術對寒冬時期平榛花芽轉錄本進行的高通量測序結果,發(fā)現(xiàn) Unigene 42806與棉花BADH具有較高的同源性,設計末端擴增的特異引物,以平榛花芽的cDNA為模板,經(jīng)RACE-PCR擴增和產(chǎn)物克隆、測序后,分別得到長度為702 bp的3′末端和648 bp的5′末端(圖1,條帶1和條帶2)。5′RACE擴增片段、3′RACE擴增片段均與Unigene片段有一段完全重疊的區(qū)域,說明克隆到的是基因的5′端和3′端,最終拼接獲得一條長度為1 691 bp的cDNA全長序列。Blast比對發(fā)現(xiàn),該cDNA序列與BADH基因同源,命名為ChBADH,GenBank登錄號為HQ700873。利用NCBI的ORF Finder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ChBADH包含一個長度為1 512 bp的開放讀碼框(ORF),5′非翻譯區(qū)長48 bp,3′非翻譯區(qū)長131 bp。其ORF編碼一個含503個氨基酸的蛋白質,ProtParam預測蛋白的相對分子量為547 ku,理論等電點(pI)為544?;虻腸DNA全長序列及編碼的氨基酸序列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