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清照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氣質(zhì)和靈敏的審美觀,她用詩詞表述出對生活及生命的心靈體驗。李清照在詩詞方面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即“詞別是一家”,而且在《詞論》中也作出了相關(guān)詞的審美特質(zhì),詞的典故和真實、協(xié)調(diào)和韻律、鋪墊和直敘、精致典雅等審美特質(zhì)。李清照在她的詩詞里展示了她對美的價值追求及審美品質(zhì)定向,突出體現(xiàn)了女性對高潔淡雅的人生品質(zhì)、女性的自由追求及自我意識、無奈難舍的情懷和家國理想。本文主要探究李清照詩詞中的審美特質(zhì),為讀者展示出李清照自由奔放和充滿個性的另一面。
關(guān)鍵詞:詩詞 審美 特質(zhì)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在古代,女子的自主權(quán)甚少,地位卑微,長期重男輕女的封建制度對女性的打壓,深深地影響著古代女子的行為和心理發(fā)展,導致古代女子不敢追求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及展示自己的才華,只能在長期的壓抑中埋沒自我。然而,李清照卻是那個時代充滿個性的代表人物,她對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有著獨特的追求和執(zhí)著的理念,同時對自己的學業(yè)和國家政治大事懷著特殊的見解和堅強的追求。在社會動蕩前期,她的生活甜美奔放;在社會動蕩的時候,她的詩詞充滿悲傷及大志情懷,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投射于詩詞中,以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來看待這個社會,展現(xiàn)出女性的價值觀及審美追求。
一 李清照的詩詞風格背景
在當時,宋代的審美文化已達到興盛繁榮的時期,文人墨客對自由及個性的追求進一步地鼓勵了女性,使她們能夠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并且展示自己,特別是一些有才學和獨立的女性,她們開始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風格的作品,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及所看所想以詩詞的形式表達出來,反映當時女性存在的問題,表示了追求男女平等的強烈愿望,抨擊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錯誤理念,李清照便是一位特殊的代表人物,下面本文就對其詩詞的背景因素進行探究。
1 家庭生活背景
李清照的父母都是富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這對李清照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深厚的影響,加之對李清照的管教也比較寬松,所以對李清照個性的發(fā)展和對其創(chuàng)作的興趣得到了自由發(fā)揮。李清照在古代不拘泥于迂腐的封建制度形式,而是盡情地走出深宅大院,投入大自然,嬉戲劃舟,外出晚歸,順其自然地發(fā)展自我的個性,這些都深刻影響著她早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另外,在婚后,她和丈夫甜蜜美滿的生活,也影響著她的詩詞風格。在李清照的詩詞中也記載著許多和丈夫趙明誠的幸福愛情生活。
2 社會背景
李清照早期的創(chuàng)作是在安穩(wěn)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進行的,當時的宋代環(huán)境相對宜人,并且民眾的文化情懷和審美追求都比較奔放和豪邁,這些都營造了一股朝氣蓬勃且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激勵著女性去大膽追求自己的理想,去認識和理解挖掘深處的自我世界,以女性獨特細膩的感情來表達對這個社會的不同看法,然而這些并沒有撼動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所以李清照當時的個性被理解為叛逆也不為過。然而,她的后期生活是在動蕩的生活中度過的,丈夫趙明誠的離世、父親被流放及動蕩的社會深深地打擊著李清照的承受能力,所以后期的創(chuàng)作具有傷感以及對國家的雄心壯志情懷。
二 李清照詩詞的審美特質(zhì)
李清照生活于宋代和平與動蕩交接的時期,她的詩詞在中國女性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李清照的詩詞不僅清麗、溫婉、陰柔,而且還充斥著滿腔的悲傷、豪放、激昂、雄心壯志的大丈夫情懷的崇高品質(zhì)。
1 純真開朗、對愛情及自由充滿向往
李清照自小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中長大,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性格開朗,純真爛漫,擁有較自由的思想,懷有少女的矜持但是又不缺乏自信,所以李清照常以女性的視角來剖析女性特有的情感。在《減字木蘭花》和《點絳唇·蹴罷秋千》這兩首詞中,就反映出李清照的自信和少女的嬌羞多情、純真爛漫、活潑開朗的氣質(zhì)?!皽I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一刻的美麗,突然氣勢跌宕,“徒要教郎比并看!”在這首木蘭詞中,明寫花,卻是以花突出人的美麗容顏,可見李清照對自己容貌的自信?!耙娍腿雭?,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痹谶@篇《點絳唇》中,娓娓地描繪出一位爛漫純真、活潑好奇的少女形象,同時又帶有幾分少女的嬌羞與矜持,以及幾分聰慧。充分體現(xiàn)了少女在接觸異性時的嬌羞與復雜的心理活動,同時也抨擊了變態(tài)的封建制度對女性的壓制。在《醉花陰》一詞中有“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雖突出了詞人的相思煎熬之苦,但是卻仍為自己的美貌添加一筆,憔悴也銷魂??!《鳳凰臺上憶吹簫》中李清照在與丈夫分別后,柔情中帶著幾分矜持,“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在《點絳唇》中,對于來訪的客人,雖是略帶嬌羞,但卻沒有回避,而是充滿好奇般“倚門回首”。借嗅青梅余光掃向來訪者,體現(xiàn)了她對來人打攪她的不愉快以及對來訪之人的好奇。在《浣溪沙》中,李清照描述了一位少女和情人之間的書信幽會,描述的女子則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大膽而熱情的追求愛情,這是對封建禮教約束女子的挑戰(zhàn)與叛逆。
2 高潔淡雅、樂觀向上的少女品質(zhì)
李清照筆下的異化為題材寫詞的比較多,如孤高清逸的菊,花中第一流的桂花,綽約淡雅的牡丹,超群旖旎的梅,其借花寓意,展示自己高潔淡雅的情操品質(zhì)。
多數(shù)的女詞人一般喜愛菊花的孤高清逸。“菊花的姿容也常令女詞人心動。詠菊名詞《多麗》: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醵……”可見,李清照欲表達一種高潔淡雅的品質(zhì),不參與世俗,不與迂腐為盟,在這種精神上的執(zhí)著追求,李清照大有一種與屈原、陶淵明高風亮節(jié)、超脫世俗的情懷,這正是菊的精神所在。
在《鷓鴣天》一詞中有記載“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句詩把桂花詠為花中第一,李清照可見對桂花的贊賞至高。而“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留香”描繪了桂花與其它花的不同點,雖不鮮艷,但是仍然有光澤而且透出一份淡雅,不追求雍容華貴,僅僅希望把香留給世人。這正是李清照所追求的外柔內(nèi)剛的品質(zhì)。桂花不需要深紅卻已經(jīng)是香了一池,這是一種內(nèi)在美的體現(xiàn),可見李清照對內(nèi)在美的崇高追求,對浮華外表的藐視?!膀}人可煞無情思”巧妙地借用《離騷》大贊樸實而內(nèi)在美的桂花。李清照曾經(jīng)和丈夫過了十年左右的鄉(xiāng)居生活,遠離污濁的官場及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專注于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中,借桂花表達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志趣情操。
李清照的詠梅詞也比較多,寄托著詞人卓爾不群的氣質(zhì),如《清平樂》中的“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稘M庭芳》一詞中的“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梅不懼嚴寒,在嚴寒風雪的環(huán)境下仍能開出一片燦爛,雖然風雨無情,但是李清照并沒有過分的怨恨,而是以一種新的角度看問題,在艱難困境中榮華富貴中也要保持著自我傲氣。這種個性在李清照的悲慘晚年表現(xiàn)比較明顯,晚年的李清照寧愿餓死也不喜歡和奸詐的表姐夫秦檜為伍。
李清照的詩詞也透著她積極樂觀向上的品質(zhì),采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神韻的意境,幻化出一個個個性生動、形象鮮明的女性人物,同時這也是李清照內(nèi)心想法的真實寫照?!度鐗袅睢芬辉~中有“昨夜雨疏風驟”,借此來感嘆獨處閨房,青春逝去。這種感慨源自于李清照的生活經(jīng)歷,詞人只是用詩詞表達了出來,但并沒有顧影自憐的意味,相反是一種積極樂觀的才女形象。在《醉花陰》和《鳳凰臺上憶吹簫》李清照分別采用了比興和擬人的手法娓娓道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詞淺但情深意重。另外,李清照在創(chuàng)作上并未固執(zhí)模仿,而是敢于挑戰(zhàn)新視覺,自創(chuàng)一派風格,表述自己獨特的見解、思想及愁緒,被封建禮教抵制的自由戀愛,李清照卻是大膽地去追求心中所想,不拘一格地表達自己心中對愛情的渴望。李清照的詩詞終究離不開一個“情”字?!叭吮赛S花瘦”盡是無盡的傷感,“萬千心事難寄”中的一片愁緒,“終日凝眸”里的縷縷情癡。
3 憂國憂民及愿為人杰的大丈夫品質(zhì)
后期社會的動蕩及晚年悲慘的生活,鑄就了李清照不卑不亢,生發(fā)出“生當作人杰”的大丈夫理想。后期的作品中不僅有婉約派的風格還有豪放派的風格,詩詞里透著她想成為像男兒一樣為國報效的滿腔熱情。只身飄搖,看著家國兩亡,悲憤之情寄予于詩詞中,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和丈夫經(jīng)過烏江時生發(fā)“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絕句,表達了她的家國興亡之恨。在南下時作的一詞《永遇樂·落日溶金》內(nèi)容看似平淡,卻是李清照發(fā)自內(nèi)心的強烈的心痛之情及對國家統(tǒng)治者不顧黎民百姓困苦仍然過著奢靡生活的失望之情。晚年的李清照生活凄慘悲涼,但是她仍然堅持自我,家仇、國恨、孤獨寂寞的情愁充斥著她的晚年生活,在《聲聲慢》中道盡李清照的滿腔情懷,愁腸千百轉(zhuǎn)。李清照把晚年的經(jīng)歷以及所看所感在詩詞中塑造出一個個鮮明的具有獨特意味的女子形象,迸發(fā)了一種超越文學界的藐視玩弄女性的新視角,并且大大地抨擊了高層統(tǒng)治者的腐朽奢靡。還有《清平樂》一詞中“看取晚來風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展示了李清照對眼前國家危難的深深傷感之情。
4 李清照的詩詞意境審美
李清照從純真開朗、自矜卻不缺自信、對愛情及自由的向往到高潔淡雅、樂觀向上的少女品質(zhì),隨著社會的動蕩和環(huán)境的變遷,李清照的心境已然變得憂國憂民及愿為人杰的大丈夫品質(zhì),這一路的情感經(jīng)歷,她以女性特有的藝術(shù)感覺和細膩的情感向世人及后代展示她的種種生活情趣和人生境況。深遠的意境、蘊藉及含蓄、細膩的感情,這其中意味無窮,使婉約風格的發(fā)展邁向新的門檻并且漸進高潮。詩詞的意境美妙是作為一代女詞人特有的風格,風格及意境柔和,創(chuàng)造“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詞界奇跡。詩詞的意境指的是抒情作品中呈現(xiàn)的虛實互映、韻味無窮、情景交融及流動著生命體的詩意空間,詩詞的審美特質(zhì)注重于詞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提及:“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标P(guān)于藝術(shù)品的審美,“意境”和“境界”在一定原則上是一個相似的概念。而李清照的詞在融合優(yōu)美和諧的定聲律于美妙的詩詞的字句里,同時突出詩詞的形體美,并自然地流露出詞人本身清新靈秀的情感意境。
虛實是中國審美的一個重要概念,虛實相生,辯證統(tǒng)一,表現(xiàn)藝術(shù)的美,李清照的詩詞中情隨虛,但景為實,情景結(jié)合,虛實互映。這種審美手法可在《一剪梅》、《醉花陰·重陽》、《多麗·詠白菊》等詩詞中體現(xiàn),讀者在詞人創(chuàng)造的虛實相生的意境中領(lǐng)略出女詞人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實體為虛,虛體為實,以虛體的因素來反映實體的真實情況,由景到情,由情到景,情境中虛實互映,應(yīng)用了藝術(shù)作品中的富于意境美的重要手法,其中也不乏意境的性情美。
審美特質(zhì)中還講究一種韻味,在意境和諧的統(tǒng)一下,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東西,也就是“韻味”。對一位詞人的詩詞作審美,最重要的是判斷其是否具有在意境襯托下的耐人尋味的韻味。作者不需要用很多筆墨,將詩詞中的韻味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達到語意神韻美,而味無窮。不管李清照是從純真開朗、自矜卻不缺自信、對愛情及自由的向往到高潔淡雅、樂觀向上的少女品質(zhì),還是憂國憂民及愿為人杰的大丈夫品質(zhì),她的詩詞各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及耐人尋味的感情,并且善于借助高度的概括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形象。情、景、意境、韻味猝然一合,引導讀者感受其中的愛恨情仇。
參考文獻:
[1] 楊艷秋:《論李清照詞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與審美主張》,《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第2期。
[2] 呂玉梅:《論李清照和柳如是詩詞的審美特質(zhì)》,《價值工程》,2012年第4期。
[3] 王秀霞:《關(guān)于李清照詞論及詞的審美文化解讀》,《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2期。
[4] 王會敏:《此情可待成追憶——論李清照詞作中的審美回憶》,《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作者簡介:劉敏,女,1970—,貴州興義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語音學、藝術(shù)文化,工作單位:黔西南民族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