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兒童時期是人們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的時期,是培養(yǎng)興趣方向的重要時期,很多決定未來的因素也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兒童畫是兒童通過涂鴉認知自己與自然界的一種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能力的體現(xiàn)提高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兒童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體現(xiàn)出了他們獨有的特性,如:創(chuàng)造性、無知性、大膽性、無邏輯性等,這些特性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
關鍵詞:兒童畫 藝術特性 創(chuàng)造性 草間彌生 梵高 無邏輯性 無知性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兒童畫是兒童表達自己內心純真世界的一種方式,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途徑,甚至是手段向我們傳遞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兒童畫的畫面當中我們會看到我們未曾看過或發(fā)現(xiàn)的世界。他們的畫面簡單、直白、真誠,充滿幻想、童真,是一個成年人已經逝去的美好。
一 兒童畫學習的普遍性與必要性
兒童成長過程中,學習畫畫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幼兒所具有的天真、質樸的能力,可以無拘束地用各種方法將他們的情感生活畫出來,所以不難理解許多成人會對他們的藝術作品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放在這方面,并在不斷地探索與發(fā)展當中將兒童畫做出了明細的分類,例如:簡筆畫,創(chuàng)意素描,手工課,黑白畫等,還賦予它們極具藝術特色的名字,如莫奈印象、馬蒂斯線描、陶泥世界等,越來越多充滿創(chuàng)意與幻想的課程在充斥著兒童畫的天堂。其實理性分析,無論這里有多么好聽的名字,人們最關注的還是能夠教授孩子什么,所有不同的課程最大的變化是采取了不同的工具與材料,配合不同的方法組成最滿意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要配合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才可以完成,那就是兒童的樂趣!
再者,兒童畫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兒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會激發(fā)兒童大腦的獨立思考。他們創(chuàng)作的畫面是由他們獨立思考完成的,通過讓他們認識新事物的同時也會聯(lián)系身邊事物進行聯(lián)想,尤其是現(xiàn)在的創(chuàng)意兒童畫,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臨摹與涂色,更多的是通過語言、行為各方面的誘發(fā)使兒童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筆者認為,這種學習對于兒童以后的成長是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對于現(xiàn)在的藝術家,很多時候都會通過對兒童藝術的分析而加入各種新鮮的元素,從而讓自己的作品充滿活力與生命的力量!一些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兒童藝術抱有濃厚的興趣,把它作為歷屆兒童心靈和情感的一扇窗戶。
二 不同年齡特點對其畫面創(chuàng)作的影響
在《兒童與藝術》一書中提到:“對兒童作品的分析一直以來都被看做是透視兒童心靈的一種手段,從中了解兒童對什么感興趣,知道些什么,是怎么想的?!惫P者同樣認為,通過對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不同特點,并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教授。筆者通過長時間授課兒童畫,以及閱讀大量相關書籍,認為可以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兒童個性的不同表現(xiàn),把這個時期的兒童分為三個不同的表現(xiàn)階段。
首先,是1到3歲的兒童,這個時期的孩子要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以及想法時,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他們的隨意性非常大,會隨時抓起身邊的物品開始表達自己的內心,就像當他們餓了的時候會大哭一樣。而且這個時候的幼兒對周邊事物的興趣非常濃厚,沒有辨別能力,同時這個時期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這個階段的兒童作品基本上是沒有形態(tài)的,就像一個永遠合不上的圓。最后組成的畫面可能只是一些或大或小的點點,或短或長、或直或彎的線條,會簡單地出現(xiàn)幾個玩具當中的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等,但在畫面當中的疏密程度一樣可以表現(xiàn)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
其次,是3到6歲的兒童,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學會用句子說話的時候,稍微有了分辨事物的能力,而且會有小部分的記憶,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敏感度較強。這個時候最有提高的是他們的動手能力,例如:毀壞玩具、組拼積木、涂鴉畫畫,并且對泥土會有一種格外的喜好。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有了很強的認知能力,甚至可以說已經有了分辨能力。他們學會了很多的形狀、圖案、顏色,甚至動物、人物的形象,但是這個時候的畫面都是抽象的。多方面的認知讓他們學會了更好地表達自己,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畫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沒有主題安排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將自己接觸到的新鮮事物用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最后,是6到9歲的孩子,這個時期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具體的形狀,并且也可以流利地表達情感,分辨事物的能力以及獨立完成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強。這個時候就可以交給他們完整的事情,傳達完整的想法,并讓他們獨立完成。這個時候的兒童繪畫能力在不斷地加強,但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卻在不斷減弱。由于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多,也出現(xiàn)了很多限制他們的框框,各種新的疑問與想法會左右他們獨立地完成一幅作品。
三 藝術特性的表現(xiàn)方式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但人又是一個群居性的動物,同時也會在這個群體的磨練當中趨于類似。筆者認為,通過兒童藝術的學習可以更充分地挖掘他們的同異性,兒童藝術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其中有這幾種藝術的傳達方式:
1 視覺
這是認識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可以通過視網(wǎng)膜的轉換傳遞給大腦,最終認識。在幼兒時期,看是他們接觸事物最多的方式,也正是這一點暴露了他們好奇的心。但是,視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最終還是要結合其它方面綜合地認知事物的本質。
2 聽覺
聲波作用于聽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并引起聽神經的沖動發(fā)放傳入信息,經各級聽覺中樞分析后引起的感覺。這是一種間接的方式,而且兒童會對各種不同的聲音非常好奇,之后會形成分辨的能力。
3 肢體
肢體語言是非常形象、繪聲繪色的一種傳達方式。即使沒有語言的存在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傳達信息。雖然在傳達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誤區(qū),但這種肢體的交流會拉近彼此的關系。
4 涂鴉
兒童通過五顏六色的畫筆,描繪自己的心聲,同時表達很多不能夠直接表達的情感,以及不能夠實現(xiàn)的或者不現(xiàn)實的想法。這同樣是發(fā)揮他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一種直接手段。通過涂鴉,甚至是雕塑,可以讓家長、老師更進一步地了解他們,并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很多科學家、發(fā)明家是不能夠正確分辨數(shù)字的,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涂鴉的不同形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些方法只為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就是讓他們在兒童成長時期可以更好地學習。筆者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說:中國的美術老師教小朋友畫蘋果是直接拿畫好的蘋果給小朋友們學習,美國的美術老師教小朋友畫蘋果是把蘋果放到桌前讓他們先觀察再畫,而日本的美術老師教小朋友畫蘋果則是將蘋果發(fā)到每個小朋友的手中讓他們觸摸蘋果,然后對蘋果進行觀察,最后將蘋果吃掉后來畫。筆者認為,這個故事不僅僅反映了思維模式的問題,更加體現(xiàn)了兒童成長的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也同樣體現(xiàn)了兒童藝術的多面性。
四 兒童畫中表現(xiàn)出的特點
1 色彩的艷麗
只要是他們能夠看到觸手可及的顏色,無論是否是合理的搭配,他們會不假思索地填充自己的畫面,也許是光艷照人的,也許是死氣沉沉的,也許是雜亂無章的,只要是他們喜歡就可以放在一起。這種最好的表現(xiàn)方式就是空格涂色,在他們填色的過程當中,他們沒有閑暇的時間或者說過多的理論支撐這個過程,有可能會把相近相似的顏色放在一起,或者對比強的顏色放在一起,這時作為旁觀者在觀賞兒童畫的時候需要給予的就是欣賞與贊美!梵高后期的作品同樣也是光鮮艷麗,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這與兒童畫的第一大特點不謀而合。
2 單純的畫面構成
單純不代表畫面簡單,這是未成熟的思維表現(xiàn)。畫面可以由很多個不同的或者是相同的物體構成,也可以只是一個簡單的圖形,但是畫面所直接傳達的思想就是單純的。在欣賞兒童畫時需要欣賞者擁有同樣單純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從中體會到他們的樂趣,才會進入人生特定時期的單純。我們試著用充分的想象力來欣賞一幅兒童作品:平平的地面上面立著一個大大的正方形,頭頂上一個大大的三角形,旁邊還有長方形頂著很多的圓形,就是這樣簡單的線,形狀就構成了他們心目中一個溫暖的家園。
3 創(chuàng)造性
觀看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作品,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又完全不了解的感覺。在他們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想象出來的畫面,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但對于他們而言是陌生的。也許現(xiàn)實生活中是虛構的,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作品所傳達的一切信息都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當你問起一個小孩,你畫的是什么呀,他們會津津樂道地給你講述他們所幻想的每一個物體的存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也許你會覺得很幼稚,但是對于兒童他們擁有這份幼稚的樂趣與資本。
4 大膽性
這個大膽在這里是有突破性的意思。他們在創(chuàng)造作品時,不會在乎一切的束縛,就像暢游在一望無際的海洋,沒有高墻限制他們的思想,沒有鎖銬控制他們的肢體,沒有規(guī)矩框住他們的行為。他們會把一切你認為不可能、不切實際的事物同時放在一組畫面當中,也許這種大膽性的培養(yǎng)會造就一個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
5 無知性
我們都知道天是藍的,樹是綠的,云是白的。但是在他們還不完全認識顏色與事物的時候,所表現(xiàn)的特點就是無知,對待一切的無知,這種無知可以創(chuàng)造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作品。無知不僅僅是對事物認識不全面的一種表現(xiàn),更是能真正表達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現(xiàn)。
6 無邏輯性
房子為什么一定是要建筑在陸地上?為什么螞蟻不可以比人高大?為什么人類要活在地球上呢?世界的另一頭是不是有一個一摸一樣的我呢?沒有為什么,在他們的世界里面一切都是會發(fā)生的,我們不能用我們認識的世界來衡量他們的世界,這是一個單純的世界,只要他們愿意,就可以在畫面中呈現(xiàn)。
7 純真性
這種純真是結合兒童成長心理的一種純真,兒童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剛開始接觸世界的兒童是不知道一切事物的,首先是作為家長想讓孩子學會什么是爸爸媽媽,之后又教會他們認識了很多新的事物。畫面是一種直觀了解他們認識事物程度的方式,通過畫面不僅讓我們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一種輔助他們成長的最好方法。兒童的世界是沒有受過任何外界污染的,是因為純正的興趣愛好促使他們完成了一張張用他們獨特語言描繪的畫面。
這也是兒童畫與后來的繪畫教學最大的不同。這個時期創(chuàng)造就是創(chuàng)新;大膽就是新藝術的突破;無知的表現(xiàn)就是讓你值得深思的思想傳達;無邏輯的思想足以讓你認為這就是藝術!兒童時期表現(xiàn)的所有特點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甚至遺忘。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讓我們明白了一切,學習著一切的真理,正是這種思想與觀點困住了我們,我們使創(chuàng)造變成了復制,大膽變成了無畏,無知變成了白癡,無邏輯變成了輪回。在藝術的殿堂中,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不斷地返璞歸真,尋找最單純的自己,最單純的藝術!
五 結語
兒童畫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性是不可以被模仿與復制的,不僅僅是畫面的構成,筆觸的稚嫩,顏色的艷麗,畫面的單純。也許這一切你都可以復制,唯一不可復制的是這個年齡段獨有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當我們老去的那天也許又回到了另外的一個新起點,一切都是矛盾的,只有相對的存在。
每個孩子身上都具有不同的特質,而且所具有的潛力是不同的。 繪畫藝術可以通過畫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包括一些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情境,都可以用畫筆直接描繪出來。這個畫面形成的過程要經過很多程序,首先是視覺的觸動,其次是聽覺的聯(lián)想,然后是肢體的變化,最后通過簡單地涂鴉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想。雕塑藝術同樣具有類似的效果,不管是什么藝術表達方式,最終都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艾爾·赫維茨、邁克爾·戴,郭敏譯:《兒童與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2] 騰永保:《創(chuàng)造性幼兒教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 邱鴻鐘:《藝術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踐》,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 埃利奧·艾斯納:《藝術教育的視野》,麥克米倫出版公司,1972年版。
[5] 阿瑟·埃弗蘭德:《藝術教育史》,教師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
[6] 羅澤·弗萊克·班格爾特:《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簡介:薛程伊,女,1989—,山東青島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油畫,工作單位:吉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