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寒山詩中的重言詞進行了考察,分別從詞類上看,可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量詞、象聲詞和數(shù)詞等;從形式上,可分為AA式、AAB式、ABB式;在修辭作用上,有描摹感情、模擬聲音、描寫景物特征等。
關(guān)鍵詞:寒山詩;重言詞;漢語詞匯
作為中唐時期通俗詩歌的代表,在提倡返古、古文運動盛行的時期,寒山詩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漢語的面貌,對研究中古漢語詞匯具有重要的價值。而重言詞的使用又使得詩歌充滿節(jié)奏、韻律。本文對寒山詩中的重言詞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其重言詞共出現(xiàn)162處,這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從詞類上看,這些重言詞可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量詞、象聲詞和數(shù)詞等。從形式上,可分為AA式、AAB式、ABB式。在修辭作用上,有描摹感情、模擬聲音、描寫景物特征等。
一、寒山詩中重言詞的詞類
(一)名詞
寒山詩重言詞中的名詞共出現(xiàn)23次。如:時時、朝朝、歲歲、日日、處處、夜夜、人人等。向熹在《簡明漢語史》中談到:“在親屬稱謂中,中古重言詞應(yīng)用尤多,如《北史·南陽王綽傳》:‘綽兄弟杰呼為兄兄,嫡母為家家,乳母為姊姊,婦為妹?!@種情況是上古漢語所沒有的?!笨梢姡c上古漢語相比,中古時期產(chǎn)生了許多親屬稱謂詞。在寒山詩中,由于受詩體題材與寒山詩內(nèi)容的限制,親屬稱謂并不多見,但依然有新的稱謂詞在此出現(xiàn)。如“花上黃鶯子,官官聲可憐?!敝械摹肮俟佟币辉~,指代年輕男子。這個詞產(chǎn)生于中古時期,在后代文獻中亦可見到。如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卷二:“官官雖幼,竟能歌曲。”
“朝朝”、“歲歲”、“日日”等均是原音節(jié)意義基礎(chǔ)上重疊而成,重疊后有了新的附加意義,表示“每一”的意思,同時也增強了語氣。
(二)動詞
寒山詩重言詞中的動詞共一個,即“常騎踏雪馬,拂拂紅塵起”中的“拂拂”一詞。《說文解字·手部》中解釋:“拂,過擊也。”在上古漢語中,“拂”字意思為“隨擊隨過;掠擊”,如漢代司馬相如《上林賦》:“拂翳鳥,捎鳳凰,捷鹓鶵,揜焦明?!倍鳛橹匮栽~的“拂拂”則指拂起之意。AA式重疊的動詞從時量上看一般表示動作短暫,而從語境分析,在這里,“拂拂”一詞可表示“綿延的頻繁的動作”。
(三)形容詞
與上古漢語一樣,中古產(chǎn)生的重言詞主要是形容詞。寒山詩重言詞中的形容詞共計113處,如:冥冥、瀝瀝、颼颼、紛紛、磊磊、濛濛、杳杳、啾啾、寂寂、磧磧、璨璨、茫茫、惶惶、浩浩、悠悠、悄悄、赫赫、皎皎、疊疊、爍爍、毿毿、曄曄、颯颯、惆惆等。其中,“悠悠”、“紛紛”兩詞出現(xiàn)頻率最多。同時,有些詞語較為特殊,例如“悄悄”一詞,項楚先生在《寒山詩注》中解釋該詞為“憂思貌”,而在近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該詞做為副詞,如《水滸傳》第十七回:“張清手執(zhí)長槍,引一千軍兵悄悄地出戰(zhàn)?!毙稳菰~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其作用主要有兩個:
(1)描情寫意,描寫人物的情態(tài)、容貌、心理等。如“璨璨盧家女”中的“璨璨”、“身體極棱棱”中的“棱棱”。這些詞語大多數(shù)到如今仍舊在使用,且很多加上詞綴構(gòu)成ABB式或AAB式形容詞,在下文會具體說明。
(2)繪景狀物,描繪事物、景色的形態(tài)和氣勢。如“石磊磊,山隩隩”中的“磊磊”、“隩隩”,“高高峰頂上”中的“高高”等。
(四)副詞
寒山詩重言詞中的副詞共有4處,分別為“轉(zhuǎn)轉(zhuǎn)倍加業(yè)汩汩”中的“轉(zhuǎn)轉(zhuǎn)”,項楚先生注解為“越發(fā)更加”之意;“昔時可可貧”中的“可可”,為中古特有詞匯,“些微貌、少許貌”之意;“往往登石閣”中的“往往”,“往往痛臀脊”中的“往往”,為“常?!敝?。以重言詞形式的副詞的出現(xiàn),主要表示程度加強的意義。
(五)量詞
寒山詩重言詞中的量詞共有6處,分別為“個個總無裈”中的“個個”,“聲聲不可聽”中的“聲聲”,“個個毛猙獰”中的“個個”,“磚瓦片片落”中的“片片”,“云霞片片起”中的“片片”,“個個爭意氣”中的“個個”。量詞重疊后也表示“每一”的意思。
(六)象聲詞
寒山詩重言詞中的象聲詞共有11處,如啾啾、颼颼、(樂)呵呵、歷歷、軋軋、喃喃、珊珊等。從意義上說,象聲詞在于模擬事物的聲音。
(七)數(shù)詞
寒山詩重言詞中的數(shù)詞共有6處,有“一一無棄背”、“一一向伊說”中的“一一”,“兩兩相憐態(tài)”中的“兩兩”,“煙山萬萬層”中的“萬萬”,“魚龍萬萬千”中的“萬萬千”等。
(八) 佛教語
佛教在此時正大盛于中國,東來的佛教受到中國傳統(tǒng)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亦使中國人易于接受。寒山作為中唐時期杰出的和尚詩人,其通俗的詩句中亦不乏佛教詞匯的滲入。盡管由于佛教的翻譯等問題未能滲透于文化,但其影響已初具規(guī)模。寒山詩重言詞中的佛教用語有一處,“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中的“念念”一詞,“念念”一詞的本意為“一個心念接一個心念;每一個心念”,如《顏氏家訓(xùn)·歸心》中的“若有天眼,鑒其念念隨滅,生生不斷,豈可不怖畏邪!”后來引申為一心一意。隨著佛教盛行,“念念”開始表示“極短的時間,猶言剎那”。如《百喻經(jīng)·病人食雉肉喻》中“一切諸法念念生滅,何有一識常恒不變”。
二、寒山詩中重言詞的形式
(一)AA式
寒山詩中“AA式”的重言詞共有116處,可分為“疊音詞”和“重疊詞”兩種形式:
(1)疊音詞
所謂疊音詞,即指重復(fù)同一個音節(jié)所構(gòu)造的詞。其中,音節(jié)只有疊音之后才有意義。如:瀝瀝、颼颼、紛紛、磊磊、濛濛等。而音節(jié)雖然表義,但疊音之后的音節(jié)與原音節(jié)的意義差別很大或完全不同。如:轉(zhuǎn)轉(zhuǎn)、往往等,都是單音節(jié)表義,表事物或行為,疊音之后則變?yōu)闋钗锘驅(qū)π袨榈拿鑼?。而像“區(qū)區(qū)”等詞語,疊音前后的意義完全相同。
(2)重疊詞
重疊詞,即以相同的字詞組成的新詞表示語氣更強烈叫做重疊詞。它們都是在有意義的語素的基礎(chǔ)上重疊而成,重疊之后詞匯義和語法義皆變化不大,如:匆匆、高高、厚厚等。還有單音節(jié)的構(gòu)形形式,如“個個”、“官官”等詞,是在“個”、“官”的基礎(chǔ)上重疊而成。這些單音節(jié)皆可單用,重疊以后語法意義有了一定的變化,表示程度加深義。
“AA式”的重言詞使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使描繪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藝術(shù)魅力。它們既可摹聲,又可摹色,也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
(二)ABB式
寒山詩中“ABB式”的重言詞共有44處,全部都是補充式形容詞。補充式“BB”皆有具體實在的意義,對“A”語素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說明。根據(jù)語素“A”的詞性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A”為形容詞,如“谿澗冷凄凄”中的“冷凄凄”、“谿澗靜澄澄”中的“靜澄澄”等。
(2)“A”為動詞,如“雀兒舞堂堂”中的“舞堂堂”一詞。
(3)“A”為名詞,如“路漫漫兮難征”中的“路漫漫”、“山客心悄悄”中的“心悄悄”、“鬢白心惶惶”中的“心惶惶”等。
(三)AAB式
寒山詩中AAB式的重言詞經(jīng)考察共有兩例,一是“魚龍萬萬千”中的“萬萬千”,表示極大的數(shù)目;另一例是“性月澄澄朗”中的“澄澄朗”,表示清澈明潔的樣子。AAB式具有形象生動性,個體主觀性,摹狀可變性的特點。作者可以從人的五官感覺來摹狀,擬聲,從而增強生動性,起到渲染氣氛,表達情感的作用。但由于寒山詩以五言詩為主,到近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期,隨著五言詩的突破,大量出現(xiàn)七言詩,乃至三言、四言、五言等雜言形式的詩歌形式,韻文句式更加開放,到了元明時期,元曲興盛,句式變得更加的靈活多變,徹底打破了以往詩歌中句式單一整齊、無變化的態(tài)勢,為AAB各種形式的衍生和相互變換提供了可容性的語言環(huán)境。
除此之外,由于寒山詩多數(shù)以五言詩為主,受詩歌字數(shù)及其通俗程度的影響,且寒山詩本身重言詞數(shù)目有限,并沒有AABB式及其它形式的重言詞出現(xiàn)。
三、寒山詩中重言詞的修辭作用
不管是疊音詞還是重疊詞,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把疊字作為辭格稱為“反疊”,其修辭效果是“借聲音的反復(fù)增進語感的繁復(fù);借聲音的和諧張大語詞的和諧”。重言詞在古詩文詞賦中運用廣泛,在表述中具有重要的修辭作用,具體可概括為四種作用:
其一,用重言詞模擬曲折細致的感情,抒發(fā)心意,引起讀者共鳴。如“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山腰云縵縵,谷口風(fēng)颼颼。猿來樹裊裊,鳥入林啾啾。時催鬢颯颯,歲盡老惆惆”這首詩,全詩八句皆有重言詞的出現(xiàn),整首詩看來頗有建筑美。其間寒山在自然之景的肅殺凄清中感懷時空的滄桑。寒山獨特的禪宗為將其上升到對生命意識的哲學(xué)高度。情由境生,心如流水般空寂,清幽寧靜,但在那樣心與境融合的天地之中,寒山子感到時光匆匆,歲月易逝,隨著婉轉(zhuǎn)悠揚的旋律,讀來感同身受。
其二,用重言詞描摹狀貌姿容,形色相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精神殊爽爽,形貌極堂堂”一句,雖是淡淡的幾筆,卻以直爽的筆觸刻畫出人物直爽的一面,繪聲繪色,同時詩句聲調(diào)鏗鏘和諧而悠揚,本身具有審美韻味。
其三,用重言詞模擬聲音,使語言生動形象,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重言詞的廣泛使用,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聲色俱全。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磧磧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一首詩,作者筆毫細膩如絲,情態(tài)逼真欲現(xiàn),恍若在即,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逼真、具體、傳神的效果。錢鐘書先生在《談藝錄》中也提到該首詩:“寒山詩妥帖流諧之作,較多于拾得。如《杳杳寒山道》一律,通首疊字,而不見其堆垛?!边@也正說明了寒山詩中重言詞的使用所帶來的美感:雖則句句帶有重言詞,讀來卻朗朗上口。
最后,用重言詞描摹自然景色的特征,寄寓幽深的意境。這300多首寒山詩中,有超過半數(shù)的詩篇均帶有自然景色的描寫,且詩歌的總體語言特色是恬淡幽深、清靜空明,描繪出寒山子生活的空靈之地,賞心悅目。如“幽澗常瀝瀝,高松風(fēng)颼颼”等,都是情景交融的佳句。這既是對山水田園詩的繼承,又開啟了晚唐至宋元話語通俗化的文風(fēng),可謂是承上啟下。
總之,寒山詩以淺白顯豁、清新淡雅見長。從詞類上看,上古漢語中的重言詞絕大多數(shù)是形容詞,它所表達的內(nèi)容,主要是繪景和象聲。與之相比,中古階段漢語中的重言詞有了較大的進步。與上古漢語一樣,中古產(chǎn)生的重言詞主要還是形容詞,但其形式更為繁密。另外,中古重言詞中多了一些名詞、動詞、量詞等。在親屬稱謂中,中古重言詞應(yīng)用尤多。而作為中古漢語通俗語言的代表,寒山詩中記錄了相當多的中古漢語重言詞。另外,重言詞作為漢語語言中的特殊種類,其發(fā)展固然離不開詩性的題材,而寒山詩正是具備了這方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項楚.寒山詩注:附拾得詩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汪維懋.漢語重言詞詞典[M].北京: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
[3]錢雪烈.寒山詩校注[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向熹.簡明漢語史(修訂本)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5]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8。
[6]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