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掠過,會帶來陰云和暴雨,也會送來鳥語和花香,這取決于風的方向。羅蒙諾索夫結(jié)識施塔爾,緣于一顆火熱的學習之心,這股風吹過的地方自然春光明媚,天朗氣清。
俄國著名化學家羅蒙諾索夫在德國馬爾堡大學留學時,非常敬佩施塔爾教授,多次登門拜訪求教,可施塔爾教授忙于科學研究,加之性格豪放不羈,羅蒙諾索夫?qū)页蚤]門羹。
一次,施塔爾在《德國科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化學論文,文中介紹了他的最新研究——從熔煉廢渣中回收鐵的方法,歐洲的整個化學界都因這一研究成果而興奮,認為這打開了一扇新的化學研究之門。
羅蒙諾索夫?qū)Υ艘埠芨信d趣,他研讀了論文,拍案叫好??勺x了多遍之后,他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瑕疵,就將自己的理解寫下來,整理成了一篇文章。
這天,他帶著寫好的文章,又一次拜訪施塔爾。與前幾次一樣,施塔爾呆在書房里,沒有見他。他很無奈,只好請保姆轉(zhuǎn)交。
多日以后,羅蒙諾索夫已經(jīng)忘記了給施塔爾遞送文章的事情。一天,他正在實驗室里工作,他的導師過來,羨慕地對他說:“施塔爾教授要你去他的辦公室,說有事與你商量?!睂熾m然與施塔爾同在一個學校工作,也很難見到他,更不要說能與之說話了。
羅蒙諾索夫來到施塔爾的辦公室,看到施塔爾盯著桌上一篇文章,眉頭緊皺,面色嚴峻,那文章就是自己的那篇。他心中忐忑起來,想到文中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思考透徹,就冒失地遞交給施塔爾,是很不禮貌的。
他站立在施塔爾面前,低下頭,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
幾個月后,《德國科學》上發(fā)表了一篇羅蒙諾索夫的文章,批評施塔爾是個“固步自封的老人”,并指出從熔煉廢渣中回收鐵的方法存在的一些錯誤。這篇文章如投入到靜水中的一塊巨大的石頭,掀起了波瀾。許多人致電施塔爾,為他鳴不平,并要求他好好教訓一下那個說話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羅蒙諾索夫,好讓他知道怎么尊重權威,尊重科學。
不料,施塔爾并沒有生氣,還得意地告訴那些人,羅蒙諾索夫的文章是他修改的,當中批評自己的一些話,是他授意加上的,文章也是他推薦給雜志發(fā)表的。他還說,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能提出獨特的見解,這樣的人是最有前途的,需要大力培養(yǎng)。
從此,羅蒙諾索夫成了施塔爾的學生,施塔爾欣賞羅蒙諾索夫的勇氣和才華;而老師的謙遜和博學,也讓羅蒙諾索夫十分敬仰。在施塔爾的悉心指導下,羅蒙諾索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快成為了世界聞名的科學家。
風兒掠過,會帶來陰云和暴雨,也會送來鳥語和花香,這取決于風的方向。羅蒙諾索夫結(jié)識施塔爾,緣于一顆火熱的學習之心,這股風吹過的地方自然春光明媚,天朗氣清。
(編輯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