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中的心理障礙是互相交錯的,每個人身上存在的問題不同,程度也各有差異,因此,在預防和排除上都應差異化研究。另外,各種心理障礙的成因也較為復雜,既有社會、學校、家庭的因素,也有學生本人的主觀原因。因此,只能從幾個大的方面加以說明,以期得到綜合治理的整體效應。
1.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防治基礎(chǔ)。要預防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一,實現(xiàn)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zhuǎn),凈化社會文化,提倡實事求是精神,這是預防和消除學生逆反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的社會條件。
第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破除上大學才是人才的片面認識,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不在學生中人為地劃分等級,不輕視和歧視差生,徹底清除智育第一、分數(shù)第一、升學第一的舊觀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溫暖、平等的大家庭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學習和發(fā)展自己。
此外,諸如公正地評價中學生的優(yōu)缺點,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樹立普遍的男女平等的社會觀念等等,也是很重要的。
2.積極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條件。家庭是培養(yǎng)健康情感、良好習慣、優(yōu)秀品質(zhì)和高尚道德的第一個基地,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極大,對心理障礙產(chǎn)生或消除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家長不能溺愛和嬌寵孩子,尤其不能以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作為對學習的獎賞,許多不良習慣常由此產(chǎn)生,以致最后發(fā)展為心理障礙。為此,家長應該學一點教育學、心理學常識,目前正在興起的家長學校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尤其對于獨生子女家庭,更為必要。
第二,家長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這一點在我們這個封建時期漫長的國家里特別值得宣傳和提倡。不少家長還認為對孩子擁有至高的權(quán)力,可以隨意打罵,根本不知道要去尊重孩子的人格,更談不上理解。有些封閉、孤獨、狹隘、自卑的學生往往就是這種家庭教育的產(chǎn)物。
第三,家長應正確認識和估量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對孩子提出的學習目標不可過高,否則,就會導致他們產(chǎn)生心理障礙。
3.正確的學校教育是重要因素。中學生的大部分活動在學校,學校教育正確應該說是預防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第一,對學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應該成為對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要求。學生是人,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心理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尊重需要是較高層次的需要,中學生對此的要求尤為強烈。而尊重要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要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需要,以“假如我是學生”的心理去感受、思考、分析和體驗問題,就能溝通學生的感情,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第二,提倡疏導,忌用堵塞。對學生嚴格要求無疑是正確的,但絕不能用關(guān)卡壓的手段來對付學生,更不能隨意訓斥和懲罰。
第三,學校應施行正確的性心理教育,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和了解自己。把青春期教育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結(jié)合起來,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4.加強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是關(guān)鍵。社會、家庭、學校的綜合治理可以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但預防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還必須通過學生內(nèi)因產(chǎn)生效果,因此加強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第一,幫助中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目標。每個升入中學的學生都有一種新鮮感、自豪感,也都有重新開始好好干一番的潛在愿望,這時一定要及時幫助他們樹立新的學習目標,這樣就不會松懈,才能盡快適應中學多學科的學習要求,適應兒童到少年的過渡。
第二,培養(yǎng)中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在學習上應保持適度的緊張,以集中注意力;在行動上要善于自我激勵和反省,通過自我暗示、自我說服,克服盲目沖動,把“獨立性”、“成人感”導向自強、自尊、自控的境界。
第三,教育中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聽課、自習、復習、作業(yè)都要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要學會主動反饋學習情況,如主動回答提問,及時反映疑問,對不懂的、不適應的、甚至不滿意的問題都要虛心向老師請教和反映,以求得老師的了解和幫助。
第四,幫助中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總結(jié)過去的學習經(jīng)驗教訓,看哪些方法對自己有效,也可以比較自己各科的學習情況,思考一下為什么某門課好些,某門課卻不行,從中找出原因和方法,再比如同一門課為什么有的章節(jié)、定理、文章理解的深透些。
第五,培養(yǎng)中學生盡快適應、關(guān)心和熱愛班集體,團結(jié)同學,與大家建立真誠的友誼。溫暖的班集體是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健康成長愉快生活的好園地。
(編輯 劉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