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
【摘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話的良好環(huán)境和機會,從而充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單一 ;顧忌;講究;技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和最佳期,所以在這期間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關系到今后幼兒語言的掌握。抓住幼兒發(fā)展語言的黃金階段,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已成為當前學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們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話的良好環(huán)境和機會,從而充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教師提問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經常被一些問題困擾,就是在活動中老師的提問很難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說的欲望不強,甚至有的幼兒出現答非所問等現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笨梢姡釂栐谡Z言教育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我發(fā)現目前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往往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一)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單一。教師在語言活動中提出的問題目的性不明確;問題沒有經過精心設計。例如有些教師習慣這樣提問: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故事中的小動物做得對不對?我們是不是要學習它?這種提問方式,幼兒根本無需思考,就可以機械地用“想、好、對、是”等來回答,行同口頭禪。這樣程式化的提問方式不僅顯得累贅,而且限制了幼兒思維活動的空間,剝奪了他們發(fā)現、體驗的機會,幼兒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教師后面,沒有真正的教育意義。
(二)教師提問過于隨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隨心所欲地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大多數幼兒很茫然,無從下手,而且還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同時挫傷了幼兒思考的積極性,沒有適應性。還有在活動中老師發(fā)現某一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突然發(fā)問,借機整治,久而久之使幼兒對教師提問產生畏懼。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對幼兒的發(fā)展有害無益的做法,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活動中,我們應堅決地杜絕這種行為。
(三)教師的提問沒有顧及幼兒的個體差異。在語言活動中,教師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一般喜歡“能干”的小朋友回答問題,因為“能干”的小朋友語言發(fā)展水平較好,能準確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所以他們回答的機會也就最多,教師往往用他們的思維代替了全班幼兒的思維,一節(jié)活動中有些幼兒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多,而大多數幼兒只獲得一次機會,甚至可能連一次機會都沒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問題似乎是為那幾個敢于大膽發(fā)言的孩子準備的。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孩子可能都會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且忽略了讓每個孩子享受參與回答老師提問的快樂以及與同伴分享自己經驗的樂趣。長久下來,致使一部分幼兒喪失了信心,或寧愿置身于教學活動之外,成為“邊緣人”。這種提問產生的負面效果應引起教師高度警惕。
二、講究提問技巧,發(fā)展語言能力
《綱要》指出:“兒童是獨立的、發(fā)展著的個體,只有在主動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fā)展?!北救嗽谡Z言領域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現將獲得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教師提問要有啟發(fā)性。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應從啟發(fā)、激勵孩子的思維出發(fā)。教師的提問要考慮孩子的認識水平,一定要提可以引發(fā)幼兒討論的問題,要啟發(fā)幼兒從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當孩子在教師的誘導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們會很高興,同時孩子有了自信心、成就感。
(二)教師提問應具有想象力。應設計能培養(yǎng)想象力的問題。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比缭谡Z言活動《有那么一天》中,小女孩想象有那么一天,她想讓人們都踩著高蹺走路,有那么一天人們都生活在水里。我隨口一問,有那么一天你想怎樣?幼兒踴躍發(fā)言,有的說:“有那么一天,我想人人都長上翅膀,飛向太空。”有的說:“有那么一天,我想小動物都可以開口說話。”有的說:“有那么一天,我想我們的幼兒園就像童話故事里的城堡一樣漂亮?!庇械恼f:“有那么一天,我想發(fā)明一種鞋,我們穿上它不用走路就可以去任何地方?!?還有的說: “有那么一天,我想在空中建一座大廈,讓所有的人都住進去,這樣沒錢買房子的人就有地方住啦?!边@個問題使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提問要注意抓住重點。根據提問重點突出的原則,教師在設計活動前要圍繞教學的目的有重點地來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必須圍繞教學的目標和教學重點,要有針對性。以《小羊過橋》為例,重點提問:“這是什么橋?小白羊、小黑羊為什么會掉到河里?小白羊、小黑羊怎樣才會平安過橋?”這樣的提問能圍繞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重點,揭示要害,能啟迪幼兒思維,排除干擾,理清思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更會影響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四)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幼兒。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時時處處落實“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提問設計也不例外。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面向全班每一個幼兒的,要使每個幼兒都能感覺到這個問題是教師向我提出的,從而愿意參與問答活動。如故事《兩只猴子》的教學活動,一開始,教師出示圖片后就提出:“這三只小豬有什么不同?”的問題,因為三只小豬身上有太多容易發(fā)現的不同之處,所以對每一個幼兒來說都能根據顏色、高矮、胖瘦等來找出它們的不同,進而來參與回答。由于這個提問,既面向全班幼兒,又激發(fā)幼兒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所以孩子們回答問題非常踴躍。
總之,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要在新綱要的引領下,去探究提問的藝術,在反思中優(yōu)化提問的設計,讓提問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編輯: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