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杭州市學軍小學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曾先后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浙江省中小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標兵、杭州市師德“十佳”楷模、杭州市優(yōu)秀輔導員等榮譽。在兒童文化的實踐與研究下,致力于“做一名童心的呵護者”。
在27年教育生涯中,許宏取得過一個又一個成績與榮譽,但初見許宏,卻一時很難將那些沉甸甸的榮譽與她聯(lián)系起來,甚至一點也覺察不到她就是鼎鼎有名的許校長——齊耳的短發(fā),樸素的著裝,一副銀色邊框的眼鏡,舉手投足間給人以鄰家大姐般親切的感覺,笑容中總是透著親和與質樸,言談中總是透著真誠與陽光。一番接觸之后,一般人都會把她與慈母般的老師畫上等號。也因此,一直以來,周圍的人都很少稱她“許校長”,一般都叫“許老師”,甚至直呼其名。
許宏的親和,三言兩語難以言盡。事實上,在榮譽與職務面前,她總是很坦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個合格的“童心呵護者”。在學軍小學,她始終以愛育愛,澆灌著那片“童心家園”;以超凡的智慧,凝煉獨具特色的“童心課堂”。更令人稱道的是,她還以特有的個人魅力和工作風格,感染和引領了大批教師,形成了一支與她共同致力于呵護童心的優(yōu)秀團隊。
建造童心家園
許宏有著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總是有著用不完的智慧與創(chuàng)意。
有一段時間,學軍小學圍繞“童心家園”開展了各種嘗試,但在相關的評價中,老師們遇到了困難。不少老師提出,過分關注個體的競爭容易導致競爭的惡化,比如個別孩子星級很高,但部分孩子的星級卻不忍卒睹,這樣的競賽效果一定不是我們教育的初衷。
看到如此現(xiàn)狀,許宏建議老師們不妨做些新的嘗試,比如開展以小隊或小組為單位的班級評價研究。
許宏說:“兒童的發(fā)展是充滿變化的,過早地定性會導致難以估量的后果,因此,營造班級良性的競爭文化,將兒童置于充滿童趣的小隊競賽中,更有助于兒童全方位的成長?!?/p>
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童心家園的建設有了更貼近兒童,更關注每個兒童的新方向。
許宏心細如發(fā)。她深知任何一個決定都不能拍腦袋行事,因此在抉擇前,只要有可能,她一定會深入第一線,觀察、調研,與老師們一起討論研究。
在童心家園建設中,有一個班級提出了用QQ游戲中的積分換禮的方式開展小隊評價。開始時,不少老師有微詞,覺得可能會把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引到游戲當中。許宏敏銳地感覺到,這確是個問題,因此深入該班,與老師一起研討,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確風靡QQ家園游戲,且大部分孩子都是被QQ游戲中的“禮”所吸引。
對此,許宏說:“對于游戲,堵一定不是好辦法,我們能否將游戲和小隊評價結合起來?根據(jù)小隊的積分來換取這些‘禮,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
在她的引導下,這個中隊推出了QQ家園評比活動,全班同學以小隊為單位設立社區(qū),并自行擬定社區(qū)名稱、社區(qū)口號,進行簡單布置等。評價時,圍繞早讀、早操、值日、上課表現(xiàn)、課間、作業(yè)、衛(wèi)生等幾項內(nèi)容進行,每天結分,每周小結,并據(jù)綜合分換取物品,用以裝飾自己小隊的社區(qū),而這些物品都是孩子們喜歡的QQ家園中的實物圖片。
從實際效果看,這一創(chuàng)意和做法取得了成功。
QQ中隊的小隊長小悅說:“我們小隊一直攢著分數(shù),要去換那片‘紅楓林,誰讓我們小隊取名叫‘紅楓林呢?我們大家都希望小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如楓樹一樣紅紅火火的,希望我們能如愿以償,千萬別讓其他小隊捷足先登了?!?/p>
隊員小天摸著腦袋說:“我們組長說我是‘扶貧對象,因為我的家園里除了一張單人床外,什么也沒有,連張書桌都沒有,更別說電腦了。不過小隊長說了,以后她會專門督促我,爭取讓我早日‘脫貧致富,這樣就不會拖我們社區(qū)的后腿,我們就能評上‘優(yōu)秀社區(qū)了?!?/p>
這一活動不僅得到了隊員的一致好評,還獲得了家長的支持和贊賞。
一位家長在家校聯(lián)系手冊上寫道:原來孩子對于分數(shù)的評比并不是十分在乎,每周進行結分時總要家長督促,有時問他為什么扣分,他也不清楚?,F(xiàn)在每天一回家就開始算分,有一次還氣呼呼地說小干部多扣了他一分,害得他這周因為分數(shù)不夠換不了“跑步機”了。家長也很高興看到孩子的這種“在乎”。更重要的是,孩子再也不迷戀Q(mào)Q家園游戲了。
近年來,學軍小學著力基于兒童文化的個性化的小學教育的嘗試,倡導教育回歸兒童本體,關注兒童的生命價值,真正走進兒童的心靈。如今走進學軍小學,只見每個班級門口的墻上,都有個性化展板,上有中隊名稱、奮斗目標、全家福、每月之星以及校園激勵卡的獲得情況。教室內(nèi)布置溫馨,每一個角落都彰顯著班級特有的文化。
這與許宏多年來的示范、指導,以及她所主持的省重點課題《基于兒童文化的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在其課題的引領下,師生們構建起一個個“童心家園”。
許宏常說,孩子的童心不光要通過活動激發(fā),更要尊重與呵護,而呵護童心要從愛每一位孩子做起。
許宏擔任班主任多年,即使現(xiàn)在成了校級領導,她依然堅持擔任副班主任,在熟悉的崗位上實踐著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她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就是一曲曲愛的主旋律。
說起來,許老師在班級工作中還有一個秘訣,那就是做學生信息的收集員和整合者。確實,理想的教育效果,總是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的脾氣和性格,了解學生的個性愛好。在許宏眼里,班級就是一個嚴密的整體,只有全面掌握每一個學生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施教。
為了真正了解學生,許宏和學生做朋友,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參與活動。為了更多地和學生接觸,她幾乎把辦公室搬進了教室,夜晚進行家訪,雙休日和學生一起活動。
作為班主任,她喜歡挨家挨戶登門走訪,每次接班,總是在半個學期就走遍班里每一個學生的家。她帶著特制的學生信息記載卡,把他們的家庭狀況、個人愛好、性格脾氣,甚至飲食、活動情況等,都詳細記載了下來。有了這本珍貴的信息本,許老師就掌握了最基礎的第一手材料,在平時的班級工作中隨時提取有用的信息,為自己的教育增力不少。同時,她又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著信息本。
有了這本特殊的“秘密檔案”,許宏就能經(jīng)常把握住教育過程中產(chǎn)生的特殊契機,給學生施以最合適的教育。
分管學校德育工作后,許宏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正氣、自信、陽光”的品質為目標,用自己誠摯的愛喚醒師生愛的情感,讓師生在流淌著愛的濃濃氛圍中受到熏陶。她倡導“人人是德育工作之人,處處是德育工作之地,時時是德育工作之時”的教育思想,打造著高品質的學校德育文化,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的童心家園。
作為孩子童心的呵護者,許宏并不主張采取放任式的教育。在這點上,她有著自己的思考。她認為,在呵護兒童天性與童心的德育中,理想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還是必不可少的,而這兩者的結合點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產(chǎn)生感動,領悟體驗,觸動精神,蕩激靈魂。
這種“精神的教育”如何落實呢?許宏找到了兩個特殊的角度:抓好人文環(huán)境創(chuàng)建,捕捉感動人的細節(jié),使每一顆童心都在充滿愛的海洋中蕩漾,在細節(jié)中體驗愛與被愛的快樂,激發(fā)對生活、生命的感悟,從而快樂健康成長。這就是對孩子童心最體貼的呵護。
許宏認為,教育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場景中,由一個個具體的教育細節(jié)組成的,要使這些細節(jié)產(chǎn)生教育作用,除了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更需捕捉學生在校生活的點點滴滴,使細節(jié)不細,通過細節(jié)來觸動心靈,締造完美。
多年來,學軍小學堅持開展尋找校園師生間的感動瞬間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感人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對教師也是一種愛的教育。
學校在每年的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都要舉行“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孩子,我想對你說”的寫信活動,倡議家長和孩子互說心理話,用心開展親子溝通,使學生和家長內(nèi)心都產(chǎn)生了震動,甚至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愛的教育,對學生未來一生的寄望和負責的態(tài)度,讓許宏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暖的“童心家園”。
凝煉童心課堂
許宏是小學品德特級教師,一直致力于德育新課程的改革研究。
早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許宏就嘗試把品德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結合起來,探索整體把握品德課堂的教學策略,取得了顯著成績。新課程改革后,她以兒童文化為研究基點,先后主持了多個省級課題。大量的課題研究和課堂實踐,凝練出富有風格的童心課堂。
許宏認為,生活化的童心課堂要從兒童文化的視角著眼,課堂是富有“童心”和“童趣”的,使兒童所喜歡、所需要。
這種“基于生活”的課堂,一方面是為了引導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愛心和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另一方面是引導孩子在參與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有創(chuàng)意、有愛心的生活。
有一次,為了執(zhí)教《精彩的社區(qū)生活》,許老師跑遍了學生所在的社區(qū)居委會,了解社區(qū)組織的節(jié)日活動;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參與社區(qū)組織的各種節(jié)日活動,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社區(qū)節(jié)日生活的精彩,并讓孩子動員家人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
有了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上課時異常積極,課堂效果特別好——
老師:同學們,社區(qū)為了豐富我們小朋友的生活,在兒童節(jié)組織我們開展了這么有意思的慶?;顒樱屛覀兏鞓妨?。
大家知道嗎?除了我們小朋友的兒童節(jié),社區(qū)也會利用其他各種節(jié)日,組織不同的居民開展活動呢!前幾天老師請大家走進社區(qū)去觀察采訪,你了解到了哪些社區(qū)組織的節(jié)日活動嗎?
學生1:我了解到我們社區(qū)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會組織老人搞活動。
學生2:我們社區(qū)每年重陽節(jié)也會組織老人參加不同形式的活動。
老師:你身邊的老人參加過嗎?說說看吧!
學生1:我奶奶參加過社區(qū)組織的老人節(jié)活動,她們是去北高峰爬山。
老師:奶奶是怎么知道有這活動的?奶奶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嗎?為什么?
學生1:奶奶說,社區(qū)里組織這樣的活動都會通知到每一個家庭,然后大家去社區(qū)報名參加。奶奶非常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她還給我看了一張照片,我也帶來了。
老師:那趕緊上來投影給大家看看吧!
學生1:(實物投影照片)大家看,這個披著披肩正在走貓步的就是我奶奶。
老師:(補充引導)大家看看,奶奶在照片中是怎樣的神情?
學生3:我感覺他奶奶當時應該是在展示自己漂亮的披肩,好像感覺自己走在T 臺上。我想,那場面甭提有多熱鬧啦!
老師:是??!你看她當時一手叉腰,一手托著漂亮的卷發(fā),我似乎聽到周圍的人都在夸獎她年輕了好幾歲呢!瞧她多開心啊!
……
老師:聽了大家的介紹,我們才知道原來社區(qū)組織老人們搞了這么多活動!我們的社區(qū)想得可真周到??!他們?yōu)槔先颂峁┝诉@么多活動,豐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怪不得許多老人每年到了9月,都會掰著手指盼著這個節(jié)日的到來呢!
在上《我?guī)湍?你幫我》這一課時,許宏針對低段兒童天性好動這一特點,精心創(chuàng)設“蒙眼插花”游戲,讓學生自然真實地表現(xiàn),從中產(chǎn)生疑問,又得到啟示:當同學遇到困難時,如果你能伸出援手,得到幫助的同學會因你而感到快樂,而你自己也會感受到助人的快樂。接著,許宏又創(chuàng)設了“幫幫線”游戲,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從而懂得只有互助才能幫出各種有趣的圖案來,這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互助的熱情,觸動了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上完《孝心獻老人》一課后,許宏抓住正值重陽節(jié)的契機,與學生商議并發(fā)起倡議:讓我們給撫育兒女成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去一片敬意,送上一份關心,傳遞一份溫暖。如果已經(jīng)好久沒有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交流溝通,沒有和他們一起外出了,可以設計一次出游計劃,和他們一起到大自然中散步,溝通;如果老人們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那就請你泡上一杯茶,遞上一塊毛巾,給他們敲一次背,洗一次腳;如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遠在異地,那就拿起電話,道一聲祝福,展開信箋,寫下長久的思念……許宏希望,這種在課堂中對愛的理解和感悟,能引領孩子們的生活實際。
學生們都很喜歡許宏的品德課,因為在她的課堂上能得到尊重,獲得發(fā)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幸福,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童心得到充分的呵護。
多年的實踐研究,讓許宏總結出了德育課程的“課堂教學生活化基本模式”,提出了“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課堂活動真情體驗、價值取向感悟導行”的教學策略,形成了“簡潔樸實、快樂和諧”的教學風格。
近幾年,許宏在浙江省及杭州市品德教學專題研討展示活動中,執(zhí)教的公開課獲得專家和同行的好評。省品德特級教師湯關木老師在聽了許老師執(zhí)教的《我們分享,我們快樂》后評價道:
“許老師的課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使每一位孩子都有快樂體驗,為低段老師課堂教學如何從‘獨樂走向‘眾樂打開了思路,起到了引路作用?!?/p>
有一位二年級的小朋友在上完《我愛秋天》后,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手舞足蹈地說:
“我太喜歡品德課了!棉花、稻谷、樹葉都搬進了教室,教室好像變成了農(nóng)田、樹林了?!?/p>
在重視教學實踐的同時,許宏還注重研究積累,在不斷反思中提升思考力,先后有50多篇文章在各級刊物發(fā)表或獲獎,研究成果輻射廣闊,受到同行和專家的高度評價,應邀赴多地上示范課和專題講座。2013年3月,她的又一本專著《童心課堂》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在兒童文化背景下實踐品德生本課堂的論著,很好地彰示了她的教學成果。
引領童心團隊
作為品德教學的專家型教師,許宏覺得自己有責任帶領老師們成長。因此,盡管很忙,她也總會抽時間進入課堂,和孩子們一起聽課。每次聽完課,她都會做些點評,說這個設計很巧妙,激發(fā)了孩子的積極性,很好!那個處理不夠妥當,脫離了孩子的認知基礎,如此等等,讓老師們時常覺得恍然有悟,乃至豁然開朗。
袁林利老師記得很清楚,有一次聽完課,許宏語重心長說:“上課時,一定要記住,‘生本不是簡單地以學生為本,而是要放下身段,站在學生的立場,走進學生的生活,讀懂孩子的心,這才能讓你的教育真正適合學生,真正地讓學生學有所得!”這一番點醒,讓他如同迷途知返。
另一次,袁老師要參加市教改之星的課堂展示,上課的內(nèi)容是世界主題單元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試教了好幾次,都不太滿意。許宏一語點破說:“你在上課前,是否已經(jīng)很清楚地知道學生對中國的進出口商品了解多少?”袁老師覺得奇怪,說現(xiàn)在孩子生活條件這么好,進出口商品就在我們身邊,怎么會不了解?
許宏笑著指出:“孩子的認知基礎并不是你想象得出的,我們的課堂是以孩子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為基本的課堂,但它并不是靠你想當然可以得到的,必須實實在在地、踏踏實實地去了解才行?!苯又S宏又說:“孩子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每一個班級也是有差異的,你在上課前必須了解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并根據(jù)這樣的實際情況去設計教學過程,這才能符合學生需要?!?/p>
袁老師一下明白了,這不就是許宏老師一直在倡導的童心課堂的精髓之一嗎?他仿佛一下理解了“童心”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
參加工作第二年,俞劍維老師就接到一個任務——參加一次省里的班隊課說課比賽,由于時間緊張,加上經(jīng)驗不足,她在“預說”時發(fā)揮不理想。年輕的她一時承受不了失敗,在回校的路上哭得稀里嘩啦。
陪同前往的許宏一路安慰:今天的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只是鍛煉得太少,臨場沒有發(fā)揮好而已,咱們回去多練練,下次去膽量就大了……那親切的話語和眼神至今回憶起來還讓俞老師的心里暖暖的。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許宏手把手地幫她磨課,最終,那堂班隊課上得非常成功。后來,俞老師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名師工作室的重要成員。
2010年,俞老師參加了品德優(yōu)質課評比,上的課目是《競爭與合作》。每一輪比賽,許宏總是一次一次地組織學校里的品德老師在她的辦公室?guī)退フn,常常是夜幕完全降臨,而許老師的辦公室里依然討論得熱火朝天。
有好幾次俞老師都想:許老師在品德教學方面這么厲害,干嘛還費那么大勁組織這么多人來幫我們聽課、磨課,她一個人指導我不就夠了嗎?最終,她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許宏聽后笑著說,我們?nèi)⒓尤魏我淮伪荣悾皇菫榱顺煽?,而是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次次的磨課、討論,讓更多的品德老師能參與其中,讓更多的老師能和上課老師一起提升。另外,讓更多的人一起來磨這么一堂課,也是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資源。公開課的教案、課件大家都能共享,下次無論誰上這堂課,都會駕輕就熟。
也許就是憑借這種注重過程的做事原則,學軍小學的品德老師在課堂教學、論文評比等方面常常獲得可喜的成績。俞老師也在這樣的氛圍中,將品德課上到了市里、省里,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在許宏的帶領下,一大批老師成長起來。近十年來,學軍小學每次參加西湖區(qū)、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品德課堂教學的比賽,也總是包攬一等獎。
而今,每每有人問起《童心家園》和《童心課堂》這兩部專著,許宏總會微笑著說:其實并不都是我個人的成果,而是我們團隊的集體結晶。
事實上,許宏以她在教育教學中的魅力,凝聚了一大批西湖區(qū)的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和品德教師,引領著他們一起研究兒童、呵護童心,形成了一支堅強有力的團隊。
2009年,許宏名師工作室成立,她以主題研究、課堂教學、沙龍論壇等多種形式,帶領校內(nèi)外教師開展教學研討。團隊中的20多名教師,近年來執(zhí)教各級研討課80多節(jié),其中16名成為市、區(qū)教壇新秀或學科帶頭人,6名在課堂教學評比中獲杭州市、浙江省或全國一等獎。
面對這眾多的榮譽,浙江省品德特級教師黃黎明這樣評價愛徒:“在近三十年的教書生涯里,她始終在童心家園這塊沃土里默默地耕耘著、探索著、前行著。用她驚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為孩子們的成長搭建起歡樂的舞臺;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建起展示的平臺?!?/p>
滿腔的愛,使許宏成為童心呵護者的忠誠角色,并收獲幸福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