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川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對于今天的我來說,這段旅程至少行程過半。50年的歲月,賦予我的是求索的動力和感恩的心。
生命成長是一件神奇而美好的事情。一個人的成長除了自然成熟的影響外,還取決于他經(jīng)歷過怎樣的事,讀過怎樣的書,結(jié)交了怎樣的人,到過哪些地方,更重要的是他擁有怎樣的社會資本以及受到過怎樣的教育和訓練。一個人全面而和諧的成長在這幾個方面都不可或缺。
我始終保持著認識的興趣和探索的興趣,并視為我真正擁有的財富。有道是“人生得意山水間”,但我到國外旅游,主要是親身感受當?shù)厝藗兊纳鏍顩r,感受旅游目的國的文明程度,至于欣賞自然風景或名勝古跡倒在其次。當然,也包括我想對自己有個交代:那個地方我曾留下足跡,那里的風土人情我不只是聽說,而是有過親身的見聞。每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曾去過的地方,都會有一種親切感,并伴隨著美好的回憶。
我曾經(jīng)寫過《通過旅游獲得成長》的文章?,F(xiàn)在看來,關(guān)于旅游的價值,其實并沒有人們想象或期望的那么大?!白x萬卷書”比“行萬里路”更重要。對于個人成長和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尤其是對思想的深刻來說,間接經(jīng)驗遠遠比直接經(jīng)驗更重要,只是直接經(jīng)驗也必不可少。比如,沒有見過大海的人,應該去海邊看看。但海就是海,全世界的海都一樣,盡管具體風景有些不太一樣。康德沒有很豐富的旅行經(jīng)驗,但通過閱讀和思考成為思想巨人。李敖在前幾年來祖國大陸之前,就沒有離開過臺灣島,他也是通過閱讀與思考而成為飽學之士的,而且他還著述頗豐。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值得去,因為它們都是這個星球上的唯一,但幾乎絕大多數(shù)的地方都不值得花那么多的時間去?!澳敲炊唷本烤故嵌嗌伲扛魅藢r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有人時間多得需要打發(fā),有人惜時如金,依然總感到歲月匆匆。
人在特殊的境遇中往往會有獨特的感懷,我試圖為自己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特殊的境遇,發(fā)現(xiàn)自我,也發(fā)現(xiàn)世界。年過半百,我有時會回首人生路。作為一個探索人的成長的專業(yè)人員,這就有了些特別的價值。大學畢業(yè)多年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起點是多么的低,盡管大家的起點都不很高,但畢竟還是有高下之分的。起點低意味著愛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共處的能力弱,意味著會表現(xiàn)出缺乏寬容,自私、狹隘、可笑,甚至令人生厭的言行。我沒有遇到具有很高專業(yè)水準的教師給予特別的輔導。在文明程度比較高的社會中,像我這樣的人屬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特殊的幫助。而在我的成長歷程中,幾乎沒有其他人(除了我太太)理解到這一點,包括我們那些研究教育學的教師們。前些年和一位老先生聊天,他曾多次問我:“你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缺點嗎?”當時我沒有能夠作出正面回答?,F(xiàn)在如果他再問,我就可以坦然地告訴他,我是屬于有性格缺陷、情緒障阻和交往障阻的人。這會表現(xiàn)出過于以自我中心,不會謙讓和妥協(xié),有時還會表現(xiàn)出狹隘和小氣,不能顧及他人的感受。一言以蔽之,就是社會性發(fā)展比較差。
社會性發(fā)展程度不高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缺陷。有的人能超越這種局限,而有的人則不能。能超越這種局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會表現(xiàn)出他的優(yōu)勢,即特立獨行、笑傲人生、不隨波逐流,不過分在乎世俗的功名和評價。而后者會一直生活在充滿抱怨、不如意的境況中。我想我是屬于超越了這種局限的人。由于我手中沒有權(quán)力,沒有與人進行利益交換的籌碼,所以我能夠更多地感受到人間的真情,感受到人們對于學問與讀書人的敬重。因此,我由衷地感到,人生充滿了缺憾,但仍舊十分美好。
在中國教育界,我有三點是引以為傲的。一是在生命教育領(lǐng)域,我進行了系統(tǒng)的探索,不僅主編了從中小學到大學的生命教育教材和讀物,系統(tǒng)論述了“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為現(xiàn)代教育的兩大支柱”,而且推動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和全國生命教育學會,確立了數(shù)百所生命教育實驗學校,并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二是在教育隨筆的創(chuàng)作上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表述風格,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中小學教師的教育閱讀和寫作。我諸多的文字,雖說不上是研究成果,但它是思想的成果;雖算不上學術(shù)成就,但它是人生的成就。自由表達最有可能形成公共理性,消解極端言論的影響力,讓人們更全面地掌握有關(guān)事情的信息,最后達成對一個事件的整體的理解和把握,還原真相,并為事情的發(fā)展朝著正確的方向輸入正能量。三是我作的講座、培訓報告、學術(shù)報告主題頗多,從國培、省培到市培,再到校本培訓,從各種會議到民間機構(gòu)組織的各種活動,講座邀約應接不暇,這使得我有機會幾乎走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從東莞的虎門鎮(zhèn)到阿勒泰的布爾津縣,從崇左的憑祥市到佳木斯的赫哲村寨……凡留下我足跡的地方,也在我心中留下溫暖的回憶。
這也成為我傳播教育理想、實現(xiàn)思想啟蒙的廣闊舞臺。無論面對著大學校長、幼兒園教師,還是學生家長、中小學生,我自覺地肩負起公共知識分子的職責與使命,為聽眾開啟賦予人們向上和希望、讓生活變得圓滿的動力之門。我詳盡地闡釋著好學校的標準,表達對于良好教育的向往;論述著“教育是建基于信念的事業(yè)”“優(yōu)質(zhì)教育源于善好生活”“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唯一正當?shù)淖非蟆保环治鲋皩I(yè)成長何以有助于教師幸福人生的營造”,教師生活幸福指數(shù)的提高又如何有助于社會文明的進步;不厭其煩地解釋什么是“個人自由”,什么是“社會公正”,什么是“政治民主”,呼吁“著力培植教師的現(xiàn)代民主政治意識”,因為民主關(guān)系到每一個人的生命尊嚴,民主是民生的一個重要元素;提出學校文化應該是“笑聲朗朗,書聲朗朗,歌聲朗朗”;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與發(fā)展學生批判性思考力”的極端重要性;建議在高中開設知識論的課程;詳盡闡述有效教學的課堂特征、條件和策略;勉勵教師懂的盡可能多一點,一生都走在通往博學的路上……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盡管這句俗話有濃厚的男權(quán)社會的印跡,但還是很好地揭示了影響一個人生活滿意度的兩個關(guān)鍵元素:一個是職業(yè),另一個是配偶。很慶幸,對我來說,這兩者都很好。
我34歲才偶然地遇到我現(xiàn)在的太太,甚至有些輕率地走進了婚姻。經(jīng)歷了許多人和事,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虧欠”于我的理解、寬容和呵護大多由她來補償給了我。這大概也是命運。
我對我從事的職業(yè)有著很高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經(jīng)常覺得大學教師是天底下最好的職業(yè)。因為它的職責就是“發(fā)現(xiàn)”并“傳播”“真理”,這也正是我的興趣所在并因此而樂此不疲。
從事不同的職業(yè)需要不同的性格。做一個好教師,特別需要和諧的個性,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比較有親和力。我的性格決定了我不太可能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慶幸的是,大學有些不同于中小學,大學更加開放和具有包容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性格缺陷。性格的缺陷并不會妨礙一個人成為思想者,甚至是卓越的思想者,反倒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其用獨特的視角看待世界、評論是非。
作為教師,我們能不能成為一些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成為他們的恩師,也是彼此的造化。在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選擇的,這就是命運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如果有人對你好,那是彼此的造化。
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其實每一個人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這帶給我們的是有局限、殘缺卻又完整的世界。曾經(jīng)遇到的能留下印象的人和帶來影響的事走進了我們的記憶,并構(gòu)成了我們的人生。思想者是這樣一類人:他從無數(shù)的個案中去窺見人生無常中的“有常”,去努力地把握紛繁多變的世相背后的“一”,在“一多互攝”中去感受人生與世界的奇妙與魅力。即使是卓越的思想家,也不見得是世俗意義上的智者,但他一定得是一個自覺地舍身求“法”的人。沒有一個人可以碰巧成為一個思想家,自覺地積累和不經(jīng)意間的積淀,促成恍然之間的洞見。
年過半百,大多有歲月匆匆之感和來日無多的惶惑?,F(xiàn)在我總懷著感恩的心,感謝生活,感謝命運。我曾對我的過往作過無數(shù)的假設,但我都想象不出比現(xiàn)在更好的境況——假如1984年我考上了公費出國留學,假如我和誰結(jié)了婚,假如我沒犯那個錯誤,假如我抓住了那個機會……
人生不能缺失的東西太多太多,愛情、親情、健康、朋友,等等。但我認為,人最不能缺的應該是自由的精神,不依附于任何外在東西的精神。自由是我希望達到的境界,即不受制于權(quán)勢、名望與財富的精神自由。只有在一個健全的社會中,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個人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人生成就。在一個好社會中,個人成就主要取決于天賦、努力與品格。因此,為了生命的教育,為了成全更多的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更需要承擔起建設一個好社會的責任。我夢寐以求,并以我可能的方式去切實努力的是,如何將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一個現(xiàn)代國家,一個民主、自由、法治、多元、開放的國家。因為我們國家的文明程度既關(guān)系到我們的國際形象,也實實在在地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熱情和生命質(zhì)量。我們每一個人以及我們的教育在其中可能具有的作為,是我力圖用我全部有限的智慧去探索的核心主題。
用比較高的標準來看,我算不上一個認真生活的人,但還算得上一個認真體味生活的人。半個世紀的歲月完成了我對命運的認領(lǐng)??鬃诱f“五十而知天命”,我越來越相信命運,這也許就是歲月給我們的饋贈吧。人生就是自作自受的一段旅程,因果輪回誰也逃脫不了??吹靡姷氖巧睿床灰姷氖敲\。在過往的50年里,我有過許多的荒唐,也有過許多的僥幸。雖然也經(jīng)歷過一點點痛苦與掙扎,但很幸運,還算得上一帆風順、平平安安,且小有斬獲。我沒有能夠少年得志,但還有可能大器晚成。我可以欣然地在有愛、有使命相伴的年華里慢慢地老去,每夜在喧囂的都市安然入睡。不管風雨中花落多少,我依然可以微笑著迎接黎明。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