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旗下湖北日報和楚天都市報聯(lián)合推出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大型成就性報道特刊《漢水丹心湖北奉獻》。以“藍圖篇”、“決策篇”、“胸懷篇”、“奉獻篇”、“建設篇”、“福祉篇”六大板塊,介紹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緣起與成就、奉獻與犧牲。無論從新聞價值還是宣傳價值看,這一特刊的成功之舉,充分體現了經濟新聞報道策劃的魅力。
一.《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報道策劃特色
新聞報道策劃是新聞編輯通過對新聞資源的開發(fā)與配置,實現最佳傳播效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蔡雯《新聞編輯學》)經濟新聞報道策劃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時而動,把握最佳時機,進行理性思考,注重人文關懷,突出報道主題。
(一)精心策劃選題 把握報道時機
新聞報道要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報道時機。時機的選擇對新聞策劃的成敗至關重要。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zhàn)略性基礎設施,是事關發(fā)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12年4月6日,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向全世界宣布:中線一期工程進入倒計時,30個月后通水。
湖北日報與楚天都市報編輯部審時奪度,應時而動,在湖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移民工作順利完成之際,聯(lián)合推出大型特刊。從今年5月份起,兩報聯(lián)合派出10多路記者,分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的鄂、陜、豫、冀、津、京六省市,實地踏訪了1432公里的工程全線,目睹施工現場,感受移民情懷。于2012年9月18日,推出48個版面的全彩大型成就性特刊《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生動記錄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偉大壯舉。正是因為報道時機的準確把握,這份堪稱史詩的特刊,在發(fā)行當日就引起了熱切關注,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報道連貫深入 凸顯建設意識
新聞報道的建設意識,體現在辦報人時時刻刻站在對黨對人民負責的立場上,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本著建設的原則,對成功的經驗予以科學的總結,使其有推廣的意義,引導和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振奮精神、增強信心。
湖北集核心水源區(qū)、庫區(qū)、壩區(qū)和主要移民區(qū)為一體,《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特刊以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長王國生同志的刊首寄語《漢水丹心寫精神 一庫清水寄深情》開篇,突出了湖北人民自覺服從服務建設大局,舍家為國、堅韌不拔、團結奮進的偉大精神。
隨后以“藍圖篇”、“決策篇”、“胸懷篇”、“奉獻篇”、“建設篇”、“福祉篇”六大板塊,層層遞進、連貫深入的梳理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決策緣起、論證歷程、建設現狀、建設成就及其偉大意義。從“藍圖篇”再現中國幾代領導人對世紀工程的高度重視到“奉獻篇”湖北人民萬眾一心不辱使命、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再到“福祉篇”丹江清水一路向北,惠澤河南、河北,奔騰抵達京津。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lián)系,以“湖北奉獻”為主線,貫穿于各個板塊之中,使整個連版立意鮮明,歌頌了南水北調工程的功在當代利在萬世,體現了湖北人民的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彰顯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三)注重以人為本 彰顯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既是經濟新聞的出發(fā)點,又是經濟新聞的最終歸宿?!稘h水丹心 湖北奉獻》特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關注百姓生活實際,各路記者下基層,深入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第一線,真實記錄移民過程中的各種艱辛與感動以及移民在新家豐富多彩的嶄新生活。使新聞報道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富有人情味。
特刊的“奉獻篇”共有13篇報道,講述著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其中,《情動漢水 熱血匯入生命之河》記錄了湖北南水北調管理局干部職工們工作的艱辛,他們除了“5+2”就是“白加黑”,一周七天都在工作,而且沒日沒夜;《卷別家園 回望故土離情依依》記錄了一幕幕淚別故土的影像,一雙雙滿含不舍的眼睛。鄖縣87歲的老人趙永娥在遷移前向故土最后一拜,這一拜包含了她對故土濃濃的深情,這一拜體現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赤子之心 青山忠骨守望故園》追憶了為了移民工作犧牲在一線的移民干部們,為了工作,他們與妻兒幾月不見,為了工作,他們不顧病痛奔波一線。英雄們用生命之光照亮移民搬遷的路途。
移民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移民新村的年輕人喜結連理,移民在安置點受到的貼心安排,移民落地生根、安居樂業(yè)、發(fā)展致富等等報道,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關心百姓關心的事,說百姓說的話,維護群眾的利益,充分彰顯了人文關懷。
二.《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報道策劃思考
《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特刊報道策劃別出心裁、獨具匠心。抓住南水北調重大戰(zhàn)略性建設項目進行策劃,將傳統(tǒng)的重大工程持續(xù)多日的連續(xù)報道用48個版面集中在一天報道,更加具有沖擊力。豐富的圖文以及完美的編排帶給讀者強烈的視覺享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報道策劃實踐。
(一)整合資源 突出報道主題
特刊的報道突破了傳統(tǒng)報道的灌輸式和歌頌式的套路,用整合資源的方式進行重大主題報道。對報道形式以及新聞內容等進行整合,而不是簡單的信息匯總,使讀者對新聞事件有全面而系統(tǒng)的了解,增強報道的可讀性,突出報道的主題。
報道形式方面,特刊的六大板塊共刊發(fā)各類新聞稿件44篇,新聞圖片百余幅,兩個圖片專版,并結合刊首寄語、刊末詩歌等形式,使整個報道莊重而不失文采。
新聞內容方面,特刊的六大板塊內容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板塊又由3—13篇報道組成,每組報道又有若干個篇章,這些報道既獨立成章,有著自己的觀點和報道主題,又與其他報道密切聯(lián)系,形成統(tǒng)一整體。例如,“藍圖篇”的4組報道,先回顧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視;再采訪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各級領導,進一步突出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性;隨后從整體上歌頌南水北調工程是治水詩篇、是世界奇跡、是精神豐碑;最后以時間為線索,記錄南水北調由宏偉設想到深入論證到開工典禮到全面實施的全過程。整個報道內容連貫、詳盡,使讀者對南水北調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沒有直接歌頌其豐功偉績,卻使讀者內心不禁為之折服,使報道的主題更加深刻。
(二)拓寬視野 把握報道深度
新聞策劃要拓寬視野,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發(fā)掘具有典型性意義的事實,把握事物的深度與廣度。特刊報道既從回顧歷史到講述現實到展望未來,從大局著眼,把握報道的全局性,又通過領導、記者、群眾的不同視角,介紹南水北調工程的源起、進展、困難以及成就等等,通過組合式的連續(xù)報道,把握報道的深度與廣度。例如,“決策篇”的報道《重構水網 滔滔漢水浩浩北歌》,選取決策者之一的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作為采訪對象,從領導者的視角介紹南水北調工程的基本情況、挑戰(zhàn)、功效及評價等;又如“建設篇”中《江河變奏 二龍?zhí)綔Y穿越黃河》,記者親臨穿黃隧道,進入深76.6米的豎井電梯,感受進入隧道時震驚和陣陣涼意,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的記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的點滴,帶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浩大而高難度的工程,使讀者對建設者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精心策劃 注重形式創(chuàng)新
1.注重版面整體性
《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特刊六大板塊的各組報道版面設計保持一致。版面頂端為引語部分,中部由大號字體的主標題和大版圖片新聞組成,下部為分為幾個小單元的文字報道,左側配有相關知識性介紹及小圖片。整個版面設計主次分明,各要素相互依存,構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
2.巧用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既是文字報道的補充,又能對其進行解釋和說明,優(yōu)秀的新聞圖片簡潔直觀、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信息傳遞的速度與效率,增強報紙的可讀性與趣味性。圖片新聞的作用在“建設篇”中的體現最為明顯。第30版“建設篇”開篇就是一副彩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圖”,展示中線工程全景及全新各重大工程施工現場圖。31至36版分別采用新聞圖片配合文字報道,清晰的向讀者展示丹江口大壩、漕河渡槽、穿黃隧洞、PCCP通水管、引江濟漢工程以及興隆水利樞紐建設的原貌。
3.賦予特殊文體
特刊大多采用紀實性的散文體進行報道,而不是常用的消息或通訊的報道文體。如同朋友談心般對中線工程建設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又像講故事一樣展現移民過程中的感動與奉獻。這些文稿有詩版的語言,散文的筆調,各版塊主標題對仗工整,小標題明確、精煉,含義雋永,很能抓住讀者眼球。
三.結語
《漢水丹心 湖北奉獻》特別策劃站位高遠,立意深刻,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文字感人。記錄了一個個鮮活的移民故事,一張張動人的移民面孔,使讀者對南水北調工程一覽無余,并深受震撼和啟迪。謳歌了湖北人民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的責任擔當和赤誠奉獻,受到社會各界的盛贊,是一部記錄歷史的優(yōu)秀作品,無論是從新聞與宣傳價值上看,還是從提高報刊影響力上看,湖北日報和楚天都市報聯(lián)合推出的這一新聞報道策劃,都稱得上是成功嘗試、空前之舉。
陶嘉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