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益智圖》系清代晚期人童葉庚(1828 1899)所創(chuàng)制的有關“十五巧板”拼圖的一本圖集。童葉庚,字松君,號友蓮,別號睫巢,亦作巢睫山人、松道人,瀛洲(今上海崇明)人。著有《益智圖》《益智續(xù)圖》《益智燕幾圖》《睫巢鏡影》等。
益智圖是用十五塊拼版進行拼圖的一種益智游戲,故又名“十五巧板”,它的拼制應是從傳統(tǒng)的“七巧板”演化而來的。益智圖中的十五塊拼版較之七巧板中的七塊拼版,數量和形狀都復雜得多。這十五塊拼版“合陽九陰六而得十五之數也”,據童葉庚所言是受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中的數目一、二、四、八相加之和等于十五的啟發(fā)。十五塊拼版的形狀具體是這樣的:平行四邊形一塊,半圓形兩塊,梯形兩塊,大小三角形四塊,曲尺形兩塊,小正方形截去一扇形后的圖形四塊,拼合起來則正好成為一個大正方形(圖10、圖11)。
筆者近日得覽的《益智圖》(圖1、圖2、圖3)系清光緒戊寅年(1878年)刊刻的,這個刊本是《益智圖》的初刻本,此書圖文并茂,意趣叢生,筆者擬從《益智圖》所蘊含之思想發(fā)數語而論之。
立象以盡意
“立象以盡意”是《周易》中重要哲學思想?!吨芤住分姓f:“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保ā吨芤住は缔o傳上》,萬卷出版公司,第362頁,下引《周易》均據此版本)葉朗先生在《中國美學史大綱》中認為,“言不盡意”體現出語言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局限性?!把浴薄壿嬎季S的語言,作為一般性的東西,不能充分表現(或窮盡)特殊的、個別的事物。雖然“言不盡意”,但《系辭傳》中認為“立象以盡意”,事物借助形象,可以充分地表達所要表達的意思。
“立象以盡意”的哲學思想需要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完成。圖文結合形式具有直觀美,能夠讓拼圖者和讀圖者獲得快樂的視覺享受。圖像對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沒有圖像,思維就變成不可能的事”。在我國,古人稱圖文結合為“左圖右書”,如明代王應電《周禮傳·圖說·原敘》中說:“古稱左圖右書,凡書所不能言者,非圖無以彰其形;圖所不能畫者,亦非書無以盡其意?!笨梢?,關于圖與書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古人早已有所探究與體悟。
童葉庚在《益智圖》上卷《卷首》一開始就拼制了河馬(圖4)、洛龜(圖5)、太極(圖12)、乾卦(圖13)圖各1幅,其實就是表現他自己對河洛文化、周易文化的崇敬。河馬、洛龜的拼制,也暗含著童葉庚自己通過圖文結合來體認“立象以盡意”的哲學思想。
如《益智圖》上卷詩文拼圖“白衣送酒舞淵明”(詩句見北宋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圖(圖6),畫面中陶淵明衣袂當風、步履翩躚,送酒小奚手拎酒壺、邁步矯健,朝陶淵明飛奔而去,區(qū)區(qū)十五片拼版于方寸之間,卻能組合出如此具有詩情的畫面,小中見大,圓融自足。觀賞者足可借此品味“白衣送酒舞淵明”詩句中的意趣。
又如上卷故事拼圖“博望乘槎”(張騫乘槎至天宮事,見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但今存《荊楚歲時記》不存該條)圖(圖7),圖片化繁為簡,僅突出了乘槎者張騫的悠然自得,槎椏錯雜參差,但整幅構圖古趣盎然,槎與人互相映襯,靜中蘊動,相得益彰,使得原本只得靠想象的故事有了可視、可觀的直覺美感。
又如下卷器物拼圖中的“合歡杯”(圖8),以圖版拼成合歡杯的形狀,讓人看圖而識物,圖旁附以“飲食者所以合歡也”的文字說明對合歡杯釋名,如此一來,圖文結合,既可立象,又能表意,器物拼圖與詩文、故事拼圖一樣,也體現了“立象以盡意”的思想。
生生不已
談到《周易》,人們經常還會提到其中《系辭傳上》里的一句話:“《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保▓D9)這里由太一而兩儀,由兩儀而四象,由四象而八卦,由八卦而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的陰陽二氣相互交感而產生萬事萬物的觀念,就是“生生不已”思想。
“生生不已”思想的一種表象就是“通變成文”。所謂“通變成文”,《周易》中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保ā吨芤住は缔o傳上》,第362頁)這句話強調了通變是事物的本質特征;《周易》又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傳下》,第367頁)。并且,《周易》將宇宙變化與“天下之文”聯系起來,認為:“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周易·系辭傳上》,第357頁)因此,古代不乏強調“美與藝術的生命在于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如東漢王延壽《文考賦畫》中云:“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繆形。隨色象類,曲得其情……”(俞劍華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第10頁)
《益智圖》中的拼圖雖不是繪畫,卻具有繪畫的特征,因此,《益智圖》也具有王延壽《文考賦畫》中所說的“千變萬化,事各繆形”的特征。具體來說,這些特征體現在《圖說》《圖式》(圖10)《分圖式》(圖11)、乾卦與太極兩幅拼圖中的文字、書中216幅拼就的具體拼圖中。
在本書上卷《圖說》中,童葉庚寫到這十五片拼版的來歷:“渾然全體,法太極也。分而為二,像兩儀也。揲之以四,生四象也。位序為八,卦相錯也?!碧珮O、兩儀、四象、八卦中的數目一、二、四、八相加正好是十五,《圖說》云,十五塊拼版“合陽九陰六而得十五之數也”。并且,接下來的幾句話正好也體現出“生生不已”“通變成文”的思想:“一闔一辟,變也;往來不窮,通也;見象形器制而用之,法也;陽九包乎外,陰六居于內,天地定位,所以化生萬物也。”
在《益智圖》一書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作者拼出了詩詞賦拼圖63幅,器物拼圖106幅,歷史掌故佳話拼圖37幅,吉祥字拼圖6幅,加上河馬、洛龜、太極、乾卦圖各1幅,共計拼圖216幅,所有這么多拼圖都是由僅僅十五片拼版拼湊、組合而成的,這數目不變的十五塊拼版,卻能根據巧妙的排列與組合,衍化叢生,意趣豐贍,文采風流,惟妙惟肖,傳遞出一定的文化意境與審美情趣,這不能不說是體現了《周易》中“生生不已”“通變成文”的美學思想。
寓教于樂
《益智圖》本是拼圖游戲,但這種游戲并不單純只以游戲為拼圖目的,《益智圖》作者童葉庚似乎還想通過繪圖拼版,訓練拼版者(主要是兒童及青少年)動手動腦、手腦并用的能力,尊重他們認知事物的能力和規(guī)律,體現出“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
童葉庚在《自序》中說自己“辭柯山、泛瀛海,出戎海、歸故鄉(xiāng)”后,見家中兒輩“嬉戲折方寸紙屑冠履猿鳥之形,又以線縷繞指,挑作花繃錦帕諸式,思致層出不窮,顧而樂之”,于是,作者模擬七巧板拼圖之法為兒輩創(chuàng)設了十五巧板,開始圖制百器,因感覺落入窠臼,遂后改作山水、人物,摘詩詞名句及故事,“題之匯為一冊”。緊接著,作者說“此自娛而兼可娛人者也”。從《自序》中強調“自娛而兼可娛人”句我們可以看出童葉庚創(chuàng)設此類拼版之初,就本著寓樂于圖、寓教于樂的思想。
作者不僅在《自序》中有寓教于樂的思想,就連繪制的拼好的圖版也處處流露出快樂、閑適的特征。如上卷故事類拼圖“醉眠甕側”(圖14)的構圖簡潔:直立的酒甕,醉酒臥地的人物(主人公是東晉畢卓),僅露出一半的案幾?,F代人如果不了解魏晉掌故的話,可能無法感知其中的意趣,但如果結合著《世說新語·任誕》注引《晉中興書》的關于本圖故事的典源來看,就一定能會了然于心,為之解頤:(畢卓)太興末為吏部郎,嘗飲酒廢職。比合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飲之。主者謂是盜,執(zhí)而縛之。知為吏部也,釋之。卓遂引主人宴甕側,取醉而去。(楊勇:《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2006年,第666頁)
“醉眠甕側”的構圖與題字,一圖一文,彼此配合,相得益彰,使我們感受到魏晉士人的任性放誕的風度。
又如上卷古詩類拼圖“芭蕉分綠上窗紗”(圖15,詩句出白南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簡單勾勒出房屋窗戶和屋后蓬勃生長的芭蕉,構圖精簡,寫意拙樸,但詩之趣、畫之韻已然呈現。其中蘊含的詩趣與文字相呼應,拼版而成的圖畫又與文字、詩趣相呼應,如此一來,趣味層疊,美不勝收。
《益智圖》中的拼版,每一幅圖版都有詩文與之相配,其中上卷的詩、詞、賦的配圖更多地體現出“詩教”中的審美作用,上卷的故事拼圖和下卷的器物拼圖更多地體現出“詩教”中的認知、教育功能。如上卷中詩、詞、賦拼圖中的句子就有29首唐詩的詩句,18首兩宋詩詞的句子,其他朝代詩文的句子也有零星選入。而這些詩詞句,大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茲舉數句如下: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保ㄎ鲿x左思《詠史·皓天舒白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保|晉陶淵明《飲酒》)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保ㄌ扑沃畣枴鹅`隱寺》)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保ㄌ仆蹙S《桃源行》)
“看山人生夕陽船,常是江湖帶晚煙?!保ㄇ鍏鞘深}《秋山夕照圖》詩)
因為要拼圖,童葉庚所選的句子主要是選擇詩中寫景的名句,這些寫景的句子意象或優(yōu)美婉麗,或恬淡自然,整體意境悠遠平淡,耐人尋味,呈現出閑適、雅正的風格,這種文藝美學追求很適合對參與拼圖游戲的青少年的文學興趣培養(yǎng),其終極目標應該是指向溫柔敦厚、歸心向善的美育目標的。如果拼圖者、觀賞者能夠依照圖中句子由句及篇,定能獲得詩歌學習與鑒賞上的進步與享受。
下卷的100幅器物拼圖,涉及文房用具、家庭器具、清賞古玩等,如水中丞、玉蟾蜍、射壺(圖18)、麈尾、羽觴、宣爐、金梭、子眉硯、螺黛等,這些拼圖一般都附有文字解說,涉及命名之由、構造樣式、相關掌故等,它們能夠很好地描摹器物,具有類似孔子所說的“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的“詩教”的認知和教育功能。
總之,《益智圖》在形式上具有“立象以盡意”、圖文結合的特征,在內容上具有騰挪跌宕、生生不已、通變成文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寓教于樂、增知啟智、培文育美的特征。這樣一本看似僅以拼圖游戲為主要內容、題名“益智”的小書,真非“益智”二字能盡概括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