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扉
電影《花樣年華》的結(jié)尾,梁朝偉在吳哥窟邊對著一個樹洞傾吐秘密,而后以草封緘,一段欲說還休的曖昧往事就此別過。
秘密,在字典里解釋為隱蔽不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每個人都有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盛放著只有自己懂的秘密。那些不想對別人說的事,或許就只能在心里挖個洞掩埋掉。然而花季雨季的繁盛心事多么難獨自守護,最親密的朋友往往成了我們的那個“樹洞”。
隔壁班的班長不是一般的優(yōu)秀,那個新來的班主任真是啰唆又討厭……每個人都有像這樣無法和父母老師交流的“秘密”,偷偷告訴好朋友后就舒坦許多,然后叮囑“千萬別告訴別人哦!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才跟你說的”,朋友也往往信誓旦旦:“我是誰!放心啦放心啦!”但到最后或許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你喜歡隔壁班長的秘密傳遍了全班、新來的班主任苦口婆心找你談話……毫無疑問,唯一知道你秘密的那個人“出賣”了你。
憤怒和失望是免不了的,你以為你們的感情堅比磐石,安心把秘密托付給他,他卻什么都守不住,半天時間你的秘密就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還最好的朋友呢!還放心呢!原來那么信不過!但反過來思考:如果是我們知曉了一個秘密,我們有把握永遠都將它埋在心底嗎?
著名的心理分析師尼可爾·普里厄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傾訴秘密的人,是想讓被傾訴對象能感知他所面臨的問題,但又不想讓被傾訴者做出評價或幫忙解決,他只是想通過與人分享秘密,從困惑或痛苦中暫時得到解脫。但在很多情況下,人有一種莫名的欲望,想告訴所有人一個大秘密。”也就是說,當(dāng)我們說出一個秘密,越是想讓傾聽的人守口如瓶,他就越會把秘密說出去。無論是多么要好、多么意志堅定的人,在知道一個秘密后都會有把它說出去的欲望。道理很簡單,因為那個最先耐不住“寂寞”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試回想一下,在你最初克制不住自己想要和別人分享心事時,懷著什么念頭呢?為什么是這個人呢?難道是想讓他安慰你、幫忙解決問題嗎?還是其實你自己心里也明白,他是無法幫你指點迷津,也保守不住秘密的。你向他傾訴的原因,不過是你自己也憋得慌而已。
連自己都忍不住說出自己的秘密,更何況別人呢?自己的秘密只與我們個人息息相關(guān),秘密泄露后的所有后果——被人指指點點、被家長談話也只是對我們有影響而已,跟泄露秘密的人毫不相關(guān),也不會對他們造成任何傷害。所以如果連你自己都保守不住你的秘密,又有什么資格苛求別人的堅守呢?
有人說過,秘密如果沒有第二個人知道的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太陽底下無新事,隨秘密本身附加的那種隨時有可能被泄露的隱私、刺激感,才是秘密之所以為秘密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最開始就不要向他人說出你的秘密——如果那個秘密至關(guān)重要,牽涉到你不愿讓大眾知道的隱私的話。很多時候,再親密的人也無法保證為你百分百保守秘密。實在想向人傾訴的話,就為自己準(zhǔn)備一個“心事樹洞本”吧,寫下所有只有你知道的開心不開心的秘密,許多年過去后將變成青春的琥珀,供自己時時回憶。這何嘗不比時刻擔(dān)心朋友大嘴巴來得好呢?中學(xué)時代的純白友誼,可千萬別因為這樣一件小事蒙上陰影呀。
編輯/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