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丹櫻
摘 要:李商隱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富藝術獨創(chuàng)性的大詩人之一,他的愛情詩不僅是唐代愛情詩的奇葩,在歷代文人的愛情詩也是不可忽視的佳作,在我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在愛情的世界中,李商隱得到了無限的感傷和悲情。在他的詩作中,大都詩情真事實,含蘊繁富,意緒深長,纏綿往復,深細婉曲,凄艷迷離,極富藝術魅力。詩人將三次愛情的失落與仕途的沉浮、身世的悲慨雜糅在一起,構架起作品中悲嘆傷情的美感,李商隱運用一系列的藝術手法,熔詞鑄語,將“無端”的思緒和混沌的心靈與愛情的悲情互相交融在一起讓其愛情詩充滿著感傷、哀嘆和朦朧凄艷。
關鍵詞:李商隱 愛情詩 感傷 悲嘆傷情
李商隱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富藝術獨創(chuàng)性的大詩人之一,又是大駢文家,他代表晚唐,而又超越晚唐。清初吳喬云:“于李杜后,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盵1]“義山一生,善作情語”[2],最能代表李商隱詩歌藝術成就的是他的愛情詩。
對于愛情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有著奇妙的魔力,使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所傾倒,晚唐詩人李商隱也曾為它深深的折服。據(jù)蘇雪林在《李義山戀愛事跡考》一書中指出,李義山一生所戀愛的人有女冠、宮嬪、發(fā)妻、娼妓等四種。按照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員和洪范先生的考證,李商隱的感情生活有三個階段:與女道士的戀愛仙夢;與柳枝姑娘的難圓情緣;與“元史夫人”的生死愛情。李商隱與宋華陽、柳枝以及其妻王氏等人的愛情關系也得到了吳調公、陳貽焮、董乃斌等人的認同。
在愛情的世界中,李商隱得到了無限的感傷和悲情。他在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痛苦的體驗中,將愛情的百轉千回的悲劇之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是無題詩,詩人將身處日落西山的唐王朝中的末世之感,力求建功立業(yè)卻又郁郁不得志的身世之慨,愛情追求中的迷惘幻滅之感融為一體,表達他內(nèi)心世界的情意之結。
有人認為李商隱的詩晦澀難懂,過于朦朧含蓄、隱晦曲折,但我覺得讀李商隱的詩雖有種虛無縹緲的感覺,但并不給人以強烈的距離感,就算毫不解其意,也會不禁為其中真摯的感情、不得志的郁悶感傷所深深打動。尤其在他的詩境朦朧,色調凄艷,幽渺曲折的愛情詩背后,探尋他身上似乎身來的悲劇意識和身處哀世者對人生命運、愛情生活深沉的憂愁和感傷也是一件有趣而又有意義的事情。
李商隱的愛情詩哀傷感攜帶著某種絕望感,無奈中夾帶著點點希望,在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風格中透露出一種強烈的悲情之美。這種愛情的悲劇于是產(chǎn)生了一種動人心魄的感染力和強有力的美感,這種根植在李商隱愛情詩中的悲嘆傷情的美感,不僅僅來自愛情本身,其意蘊往往超過了愛情之本義的范圍。
一、美在愛情間阻的感傷
“間阻”的實質是距離,在李商隱的愛情詩中,它既是現(xiàn)實時空中難以彌合的距離,也是抒情主體生命意識與實踐能力之間的文化心理距離,而又是審美距離。“間阻之慨”是其詩作產(chǎn)生的驅動力,而同時又是詩作的情感內(nèi)核,構成了詩歌的審美特質。[2]
如果說與宋華陽沒有結果的愛情給詩人留下錐心之痛,直到晚年他仍還對這段情念念不忘,那么對與柳枝那段失之交臂的愛情,則讓詩人抱憾終身。戀愛的過程還是結果都是一場戀愛的悲劇,攪動著詩人躁動的心靈,濃烈的感傷之美則印透在愛情詩的每個字詞語句中。
春天的時候,義山與柳枝的愛情剛剛萌芽,卻無奈世事弄人,人亦弄人,在冬天的時,柳枝已嫁于他人,從此姻緣錯路。聽到此消息后,義山感傷不已遂作《柳枝五首》: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本是丁香樹,春條結始生。玉作彈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干。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雙。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面對這無份的情緣,詩人以蜂喻己,以蝶喻柳,不同類的不可結合,是無窮遺憾的感傷。
李商隱那段玉陽之戀更是把阻隔中的相思與執(zhí)著追求的感傷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末世的衰敗、仕途的挫折,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早已投下深沉的陰影,企圖逃逸到情感世界中去尋求點點安慰和解脫,但卻無法抗拒世俗的壓力。面對無果的愛情,詩人在憂傷、痛苦中徘徊,因此感傷成了李商隱愛情詩中的基調,他在朦朧的意境中將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體現(xiàn)出來。
也許與柳枝的阻隔之痛大多還停留于主觀臆想,那么與宋華陽之間的間阻則演化為現(xiàn)實的悲劇。充滿間阻之慨的愛情讓李商隱受到的傷害是慘烈和持久的,在他的愛情詩中反復吟唱的低沉悲涼的間阻感傷讓人為之動容,愛情就像情歌一樣,痛也要高聲歌唱,愛情的最高境界是永久的回憶,最凄美是遺憾。政治、愛情雙重失意、無奈,政治追求的挫敗與愛情體驗的阻隔交感震蕩,沒有補償,沒法排解、無法遺忘,于是也就有了瑰麗縹緲的情調和凄迷婉轉的風格,形成了幽憶怨斷的感傷情調。
二、美在夫妻相隔的哀嘆
李商隱的婚姻是嚴肅的,他對妻子的感情是真摯的,他為愛情找到了歸宿,也為愛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十四年夫妻生活中,離多聚少,黨爭禍害著這對坎坷夫婦相濡以沫的愛情,因此在他平生所寫的有關王氏的愛情詩中,少見歡樂而多有哀嘆,沒有一首不是一往情深,不管是離情別意還是傷逝悼亡,無一而非深心之語、血淚之篇。
與王氏的婚姻使其陷入牛、李二黨的分爭之中,仕途也因此充滿阻撓,只能沉淪于各地幕府,生活動蕩不定,因而他與王氏大部分時間是分居兩地。離別之情、相思無奈之意的抒寫便成為王氏生前李商隱愛情詩的主要題材。在他哀嘆夫妻相隔、渴望團聚的詩篇中大家最熟悉的當屬《夜雨寄北》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在惡遠偏僻的巴山,蕭蕭落木的秋夜,本已落寞的情懷,面對眼前連綿不斷的凄風苦雨,而又歸期不定,詩人如同水漲池塘般漫涌的羈旅之愁和歸期無定之苦,由稀到稠、由稠到濃,與夜雨交織,彌漫巴山夜空,“柔情似水,佳期如夢”[3]的惆悵,客子離人的悲涼以及宦海沉淪的失意,李商隱將悲歡離合的苦與樂全部溶化在秋雨中變成思歸懷遠的幽情,一個“雨”加一個“秋”積淀了多少離情別恨和孤凄、哀嘆的情愫,這一點正如王蒙所說“沒有漢詩修養(yǎng)的人當難以盡情體會的”[4]。
夫妻兩地相隔,不得相見固然悲傷,但總還有相處的機會存在,最令人傷心欲絕的是愛人間的人鬼殊途。王氏的死對李商隱來說是生存意志的挫敗,夫妻的生死隔絕則是生命之愛永遠失落的絕望,李商隱把浸透身心每一寸肌膚的喪妻之痛、思妻之懷全部宣泄在他的悼亡詩中。王氏死后,李商隱為她寫了不少詩篇,發(fā)為悼念,情摯意真,哀感動人。將死亡的悲哀化為一片孤寂和凄涼在詩中。
懷才不遇,政治上孤立無援的悲憤;曲高和寡,世無知己的悲哀;別妻原游,天涯孤旅的悲哀,李商隱把身世之感和亡妻之痛結合起來,形成了愛情詩哀嘆、悲慨的情感底蘊。
三、美在心靈混沌的凄艷
李商隱的詩意境朦朧,十分難解,尤其是他所創(chuàng)的無題詩,更是他所處復雜的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中心靈混沌的寫照。
從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上看,無題詩多寫離別相思,而且多數(shù)是抒寫愛情的失意、幽怨、感傷、幻滅等帶有悲劇性的情感內(nèi)容,因此我這里認為大多《無題》之作可以當成愛情詩來解讀,盡管可能表達的對象并不明朗,在歌詠愛情的時候夾雜著身世之感、家國之慨,但正因為多種情感的雜糅,使得詩意更加朦朧晦澀,增添了詩中凄艷悲愴之美。
抒寫相思感傷的《無題》詩將悲嘆傷情的藝術之美熔鑄在詩人愛情體驗的表現(xiàn)和心靈的記錄之中,并且還能夠通過環(huán)境以及景物細膩的傳情,委婉地融入自身的情感,將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讓人生的風景成為內(nèi)心的回轉,又讓內(nèi)心的回轉成為愛情的九曲十八彎,詩人表達的感情和內(nèi)心世界混沌幽咽,讀者須通過聯(lián)想、琢磨才能打開詩人苦心營造的心靈空間,這也是其詩的魅力所在。
如那首大家最熟悉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把它當作一首單純的愛情頌歌你就會覺得很簡單很美,正如劉學鍇教授在他所著的《李商隱詩歌研究》中所提到的,這首詩“把雙方歷經(jīng)磨難曲折的一系列悲劇性愛情經(jīng)歷全部隱到幕后,提純出來的只是高濃度的感情瓊漿,一種在歷經(jīng)艱難間阻的情況下愈益深摯忠貞的感情,一種殉情精神。”[5]只有充滿了種種艱難險阻的愛情才會引起這樣濃重的苦悶、迷惘、傷感、痛苦,但在消極中也有溫馨的追憶,深情的期待,堅韌的追求,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帶著一點點的愛情至上的意味,這也是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深刻而富于悲劇美的殉情主義精神。當然其中也可能寄寓著詩人政治上屢遭挫折后,既深感抱負難以實現(xiàn),又執(zhí)著追求的矛盾心理和精神苦悶。
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是他永生的愛情。同時,宦海浮沉的坎坷經(jīng)歷,孤影飄零的羈旅生涯和仕途難通的悲劇命運也為無題詩準備了豐富的辛酸素材和凄涼的人生體驗。與愛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于對唐王朝的命運的憂思,化成凄艷詩篇。在這些凄艷的愛情詩世界中,包羅著點點滴滴細致的愛情描繪,交織著愛情追求中的苦悶和希望,低吟著愛情受挫時的空虛、悵惘。
李商隱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一生,自小幾經(jīng)離喪,飽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態(tài)炎涼,面對晚唐破敗的殘山剩水,面對自己愛情、婚姻生活的浮浮沉沉、聚合離散,李商隱不禁對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了一種不可名狀的哀傷。感傷可以人人都有,也可以人人不同,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情緒,每個人都在感嘆愛情和人生,但尤以李商隱詩中的悲嘆感傷顯得細膩而精麗,凄迷而憂郁,扣人心弦且影響悠遠。李商隱詩歌的感傷格調與風韻濃郁而靈動,凝重而飛揚,這種格調與風韻蘊蓄于詩人的全部作品,給人以永恒的魂牽夢繞、消魂蝕骨的美學享受。
李商隱用感傷、惘然、無奈、寥落、凄涼、漂泊之感,慘淡經(jīng)營著個人的“百寶流蘇”[6],卻又將愛情的離愁別緒、悲嘆傷情編織成一個美麗的殿堂。優(yōu)美而凄傷的意境,凄婉動情,隱微幽深,“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7]。李商隱用敏感的神經(jīng)感觸著人生的各種體驗,在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前途,甚至失去了生命之后,留下一聲嘆息、一片感傷、一段真情、一抹悲涼在抒寫愛的詩,讓后人和時間去玩味其中之美。
注釋:
①吳喬《圍爐詩話》卷三,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1版。
②姚培謙《李商隱詩集箋注》,《無題》(八歲偷照鏡)詩后評語。
③秦觀《鵲橋仙》,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第38頁。
④王蒙《雙飛翼》,生活·讀者·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年11月第1版,第59頁。
⑤劉學鍇《李商隱詩歌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46頁。
⑥周振甫《李商隱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第218頁。
⑦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版,第59頁。
參考文獻:
[1]劉學鍇.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12月.
[3]王蒙.雙飛翼.生活·讀者·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年11月第1版.[BFQ]
[4]鐘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學林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崔艷艷,曹娜.李商隱詩歌感傷情調的解讀.天中學刊,第20卷第1期2005年2月.
[6]蔡燕.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論李商隱愛情詩的“間阻之概”.北京大學學報(國內(nèi)訪問學者、進修教師論文???,2001年.
[7]閔虹.李商隱——悲劇的人生感傷的詩.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第20卷.
[8]尹玉燁.飽蘸心血的愛情悲歌——淺談李商隱愛情詩的魅力.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2年第1期.
[9]牛敏.淺析李商隱的心靈世界與無題詩.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