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洪開
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雖然可以看到一些 “閃光點”,但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真正領會新課程教學的實質,對新課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導致數學教學仍存在費時低效的現象。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追求真實與實效,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讓我們每一位小學教師都在深深地思考?;谏鲜銮闆r,筆者在小學數學教改實踐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中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成就感,樂意學習數學。
1. 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課前參與的情景。結合教學內容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認真上好數學準備課。所謂準備課,就是教師在進行新知識的講授前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知識和能力上順利承前起后,對與新知識密切相關的舊知識進行必要復習,為學生知識和能力上的遷移鋪路架橋。
2. 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要面向全班的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都有機會參與,不能存在課堂死角,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首先要從學習最困難的學生入手,讓全班學習最困難的學生也能接受,實際就是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是公平的。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人人參與的教學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思維,讓學生在小組內采取畫、寫、說、演、等形式,使每一個同學在活動中都有直觀的感知。在動手活動中獲得知識,在評論中總結,在互助中提高。整節(jié)課要看不出哪一個是學習困難的,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使學生的全部精力、全部感官都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認真聽課、主動學習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及時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各學科全面發(fā)展、不偏科的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上課記筆記的習慣,上課主動提問、回答問題的習慣,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上課記筆記的習慣,預習、復習習慣,認真審題習慣,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作業(yè)檢查習慣、階段復習的習慣、課外閱讀習慣、自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習慣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會讓學生愛上學習、輕松學習,也會終身受益,為將來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巧用實物投影于教學之中
將幻燈和投影巧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進一步方便課堂教學,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將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新穎的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實物投影的特點之一就是具體形象、生動直觀,能給學生提供鮮明、生動、明晰的視覺形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實物投影教學在發(fā)展學習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上也有著獨特作用。這是因為它能加快學生智能發(fā)展的過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質量。形式新穎而生動有趣的實物投影能激起學生大腦的興奮,引起注意。實物投影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從未涉及過的事物或現象,而且為直接感知觀察這些事物或現象創(chuàng)造了條件,并且把間接知識、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觀察力。實物投影能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的感官和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有助于教師憑借感性材料,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有效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認識上的飛躍,達到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用心對待學生
首先要優(yōu)化師生關系。教師要與學生成為好朋友,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第三,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學習成績較好的優(yōu)生一起幫助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大膽地抓好班級工作,在學習、紀律上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利用他們優(yōu)異的成績、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去影響后進生,這樣既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了解了他們的個性特點,大家共同進步。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與學生互動互學,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讓他們能安心學習。
總之,在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設最佳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