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華
摘要:本文主要敘述了在高一化學教學中,試卷的選擇題評講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流程,課堂實施效果,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影響。
關鍵詞:小組;合作;方法;討論;主動;信任;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205-02
隨著2012年高考的落幕,四川省最后一批學習舊教材的學生畢業(yè)了。我和新一屆的學生一起進入新課改,作為最后進入新課改的這部分老師,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們學習,這無疑會降低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難度。但新課程改革主要針對的應不是知識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革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F(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fā)生教學?!毙抡n改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靶〗M合作學習”其實已不再是個新鮮的詞匯,意即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相互幫助,共同探究,共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較好地完成對知識深層次的自我構建,獲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相當程度的提高,同時這種模式也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定式,重視學生從多渠道獲取知識,重視對已有知識的運用,重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發(fā)現(xiàn)學習和類推、正反面爭論、論證思維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批判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一切也正是新課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總之,合作學習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讓教師的教顯得游刃有余,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瘜W知識點細碎,點多面廣,如果所有問題都由老師去講,老師的負擔重而且不能做到有的放失,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就尤顯重要。在高一的化學教學中,我主要在化學選擇題的講評中運用了這一方法,現(xiàn)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如下:
方法一:學生分組,請一個小組的同學直接念出他的答案,其他小組的同學若有不同的答案,舉手說出自己的意見,第一個同學和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各自闡述自己選擇答案的理由,展開“辯論”,得到統(tǒng)一的答案,若誰也無法說服誰,再由老師講解。
方法二:給出正確答案后,學生分組,討論自己錯誤的題目,老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討論完成后,各組將自己無法達成統(tǒng)一意見、有疑問的題的題號寫在黑板上小組編號后。寫完后,老師鼓勵各小組成員舉手積極參與解疑答惑的活動,為其他小組答疑過程中,若思路錯誤,所在小組計參與分;思路正確,分析清楚,同學認可聽懂了,所在小組加榮譽分,最后綜合比較參與分和榮譽分的多少,評出優(yōu)勝小組,送給他們小小的紀念品。
方法三:答案未知的選擇題,學生分組后,讓他們討論答案,并且寫在各小組編號對應的方格中,討論完成后,馬上公布正確答案,現(xiàn)場批改給小組所給答案,錯誤最多的小組成員會要求他們每人唱一首歌,完全正確或正確率最高的小組榮升為“專家”組,到講臺上來為其他組的成員解答錯題,可以口頭敘述,還可在黑板上邊寫邊講,同學可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專家組內部成員可以互相補充。如果講解有疏漏之處或無法回答同學的疑問,再由老師進行指導。
實施效果如何呢?我覺得與自己以前的教學方式——對答案,一道道從頭講到尾的滿堂灌取得的效果有很大區(qū)別。
一、可以很清楚學生的疑難所在
以往自己去統(tǒng)計學生錯題也可以知道哪些要講哪些不講,但這樣統(tǒng)計的工作量太大,不能每次都實施;有時會靠經驗去揣測學生常錯之處,畢竟不切實際,學生經常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犯錯;講解時在班上問,人多嘴雜,最后常常是每一道題都需要講解,耽誤大量時間。而實施了以上方法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補充,基礎知識的缺漏自己就解決了,需要老師講解的只是少量難題,學生充滿了成就感,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似是而非的問題在學生的講解中能夠有效暴露,從而可以抓住機會,讓學生印象深刻,一舉突破易錯點
例如,有一道題目敘述道:將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飽和。幾個小組的同學起來回答這個過程都是生成了白色沉淀BaSO3。這時我認識到,SO2+BaCl2+H2O=BaSO3+2HCl,BaSO3與HCl不能共存,又會重新反應生成SO2、BaCl2、H2O,故視為SO2與BaCl2不反應,無沉淀生成。這一知識點雖曾多次介紹,但學生并未重視另一產物HCl對BaSO3的影響,從而不能正確分析此類題目。連續(xù)起來四個學生這樣回答,當每一個學生回答到有白色沉淀時,我馬上指出這是錯誤的,這時學生開始非常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了,正確的分析是怎么樣的呢?我再寫出方程加以說明,學生自然印象深刻。師者,解惑也,先有惑,而后解,方是為師之道啊。
三、激發(fā)、調動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學生比較優(yōu)秀,化學選擇題大多數難度不大,學生基本都能動得起筆,開得了口,保證了討論的順利進行,我分組時實行的就近原則(若基礎差一些,可先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在教室巡視過程中,我主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情況,對悶悶坐在一邊的學生及時詢問情況,并要求小組內性格較活潑,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要帶動他們,使每一位同學的疑問都能有人問、有人解。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了,課堂上自然沒有走神或睡覺的現(xiàn)象了。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展現(xiàn)風采、提高能力提供了動力。從會做到能講,對知識的理解必定會上升一個檔次,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大大提高。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他們希望自己的小組獲得勝利,希望自己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幫別人解決問題,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他們害怕會被罰唱歌,所以他們都熱心地加入討論,遇見疑難就會翻書翻筆記找資料。
四、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去繁就簡
例如有一道題:Na與鹽酸溶液反應,求生成氫氣的量,學生在講解時寫出了兩個化學方程式,鈉與氯化氫反應,鈉與水反應,然后代入數據求生成氫氣的和。我對同學說,這個解答過程沒有問題,但是在反應過程中鈉已經完全消耗了,看看兩個反應的特點,你們還能想出更簡便的方法嗎?同學觀察了一會兒,他們吼起來,直接找鈉和氫氣的關系式就可以計算了。我很高興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剛才回答問題的同學臉上也露出了然的神色。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拋開對學生的不信任,不必一講到底,不再擔心這里沒說到那里沒講到,學生相互幫助,共同探究,共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反而讓學生更愛化學。試卷講評課如此,我想化學新授課、復習課亦是如此,只要采取恰當的方法,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