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青
摘 要: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大學英語課堂上忽略的問題。當前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及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迫切要求教師重視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語言學習者的翻譯能力。作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進行探析,希望通過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guān)鍵詞: 非英語專業(yè) 翻譯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語言本身并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英語的五種技能——聽、說、讀、寫、譯當中,如果把聽和讀看成是語言的輸入,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那么翻譯就是集語言的“輸入”與“輸出”于一體的一種雙向活動。翻譯是語言綜合技能的體現(xià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翻譯能力的重要性
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的積累,聽、說、讀、寫、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聽和讀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是語言習得的主要源泉,說和寫是語言輸出和語言交際的主要手段,翻譯是語言交際中兩種語言轉(zhuǎn)換的橋梁?!白g”可被理解為“聽說讀寫譯”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是信息收集、加工、轉(zhuǎn)化、輸出,最終形成概念和認識的樞紐,是外語學習者語言和知識各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翻譯的過程就是兩種語言的轉(zhuǎn)化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輸出加強和鞏固已習得的語言知識,同時可以刺激和引導更多的語言輸入,提高學習和輸入的主動性。由此可見,語言學習者的翻譯能力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不可忽視。
隨著中國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領(lǐng)域同國外交往的增多,英語的實用性和交際能力要求在我國日益突出,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專業(yè)的翻譯人才有限,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大學英語缺乏對公外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將翻譯教學貫穿到大學英語中,培養(yǎng)公外學生的翻譯能力成為解決我國翻譯人才匱乏的一個有力渠道。
2005年2月,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對大學英語四級的考試內(nèi)容和形式做出了重大改革,翻譯題型的改革很大,其命題形式變革的目的是測試考生對常用句子、短語或習慣用語的漢譯英能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自2013年12月的考試起,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將對四、六級考試的試卷結(jié)構(gòu)和測試題型進行再一次的改革和局部調(diào)整。調(diào)整后,翻譯題由單句翻譯變成與考研題相同的整段翻譯,原單句漢譯英調(diào)整為段落漢譯英,翻譯部分的分值提升15分。翻譯難度有所提升,翻譯內(nèi)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四級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六級長度為180~200個漢字。這一改革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促進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翻譯能力的現(xiàn)狀
我長期致力于大學英語教學的第一線,對目前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翻譯能力有著深刻的了解。大多數(shù)學生的聽和讀的能力相比較說、寫、譯的能力要強一些,換句話說,學生的語言輸入能力強于輸出能力。在學完新編大學英語第一冊之后,我對期中考試中學生漢譯英部分的得分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學生翻譯題部分平均分只有6.126分,及格率僅有17.2%,是所有題型中得分最低的一項,遠遠不能達到新大綱所提出的對學生翻譯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原因?qū)е逻@一現(xiàn)狀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英語教育政策的導向影響。自2005年2月四六級改革以來,四六級考試中雖然加強了翻譯能力的考核,但是翻譯部分只占整個試卷比重的百分之五,比例非常小。在這種政策的導向下,很多英語教師忽略“翻譯”的教學,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上。很多年輕教師更是著重構(gòu)建全英文的交際教學環(huán)境,拋棄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這種教學環(huán)境直接導致了非英語大學生翻譯能力普遍較低的嚴重后果。第二,學生翻譯技巧的普遍缺乏和翻譯練習的不足。在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很少講授翻譯的基本理論和策略,也很少布置翻譯的相關(guān)練習作業(yè)。翻譯理論的講述和翻譯策略的掌握對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反復的翻譯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翻譯技巧,提高翻譯能力。第三,西方文化知識貧乏。翻譯既涉及兩種語言,更涉及兩種文化。它不僅是中西方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相互交換,更是兩種思維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語言翻譯的根本任務就是傳播和交流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大量的心思用在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雖然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吸收明顯不足,這直接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影響了學生的翻譯水平。
三、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2013年12月的新四級考試增加了翻譯題型的比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翻譯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重視,必將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視,教師有責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翻譯能力呢?
(一)從翻譯的基本理論和策略抓起,循序漸進。
很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并不少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可是仍然對翻譯無從下手,其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中英兩種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差異,缺乏基本的翻譯技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上傳授翻譯方法和技巧。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本文章的學習中,精心挑選一些疑難冗長、結(jié)構(gòu)復雜的句子,適當有效地傳授一些基本翻譯理論和技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安排時間集中進行翻譯理論的專塊講解和練習,系統(tǒng)地講授翻譯理論知識,如:省略、增添、重復、選擇詞義、引申詞義、詞性轉(zhuǎn)譯、顛倒、句型的變換、肯定與否定、分與合,還有正反譯法、分譯法、增詞法、各種從句的移植與替換、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等。向?qū)W生講解技巧并訓練,可以使學生對翻譯形成初步的認識,打下翻譯的基礎(chǔ),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翻譯的興趣,增強自信心。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可以推薦課外書目,同時也需要學生配合完成翻譯的課外練習,要求學生多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有效的翻譯練習。翻譯練習的形式不要過于單一,可以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練習形式包括學生的自我練習、小組練習、合作學習、任務學習等。簡而言之,翻譯是一種實踐,只有經(jīng)過大量的練習,將所學的方法和技巧付諸實踐,翻譯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在翻譯過程中除了要通曉兩國的語言文字外,還要學習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深刻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例如,在中國,白色代表死亡;在西方,白色則代表純潔?!癰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指品行不好的人。因此,在日常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加強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如風俗習慣、文學藝術(shù)、歷史事件、宗教文化和寓言神話等。教師通過講授中西方的文化,有助于學生了解文化,使用正確的語言,提高翻譯質(zhì)量,同時提高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隨著社會對翻譯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以及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行,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翻譯能力刻不容緩。教師需要在翻譯教學上改變以往忽略翻譯的教學現(xiàn)象,進行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努力,加強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全面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基剛.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翻譯,2003(1).
[2]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3]劉戈.解讀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9(3).
[4]孟繼有.翻譯與大學英語教學.北京大學學報,1995.
[5]吳偉雄.實用英語翻譯技巧.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6]張美平.翻譯技能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中國科技翻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