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學再也不是單純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各種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及表述能力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成用化學的觀點解釋各種現象的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從近幾年的各地中考化學考試卷的分析來看,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出現了大量的化學信息給予題,這就暗示著選拔人才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的考查,即對學生通過閱讀化學資料,獲取化學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的考查,當然最后必須運用簡潔明了的化學語言準確地表述出來。所以,我們把這個歸結為化學學習中“讀”和“講”的問題,即閱讀理解、準確表述。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自學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而閱讀及表述能力的培養(yǎng)與自學能力的形成、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獲取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而準確表述是將所獲得的知識展現出來最直接的方式,當然也是現階段應試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但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閱讀及表述能力的培養(yǎng),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沒有做好以下方面的引導:(1)閱讀意識的引導。新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好幾個年頭,但有些化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仍偏重于“我講,你聽;我做,你看”,他們只管將所有知識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學生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考出好成績?;诖耍瑢W生無需閱讀,也懶于閱讀,結果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閱讀興趣得不到提高。這樣教學也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絕對是一種扼殺。(2)化學專用語言的引導。化學的專業(yè)術語是我們學習化學的工具,若是學生對這些專業(yè)工具沒有很好地理解,那么就無法準確地表述出來。例如,初中化學中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的學習,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還不能適應,而這個時候教師對學生理解和表述能力方面的訓練又沒有及時跟上,因此學生會感到化學很難學,學好化學的信心受挫,這部分知識往往是造成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分水嶺。(3)例題與習題間反差的引導。教學中經常聽學生反映“看著懂,聽著易,做不好”。現在的教材在編寫上力求通俗易懂,所列舉的化學事例簡單,所以很多時候對閱讀理解方面的要求不高,而課后練習卻有相當的難度,提高了對表述能力的要求。例如,“多少克NH HCO 與60克CO(NH ) 肥效相當”解這一道題,要用到建立等式的條件,雖然表面意思很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說已經算是具有相當難度的綜合題,沒有老師的指點,初學者要獨立完成很難。因此,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及表述能力,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著手。
1.思想上認識到閱讀及表述的重要性。
化學中閱讀及表述能力是獲得化學知識的必要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充分重視。而學生的“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不是先天具備的,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累積起來的,其形成過程受到學生生理(如遺傳)、心理(學生觀察能力、學習承受能力)、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如家庭父母職業(yè)及其家庭學習的環(huán)境、學校學習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學校課堂學習環(huán)境影響最大?;瘜W從教學內容上,一般分化學用語教學、實驗教學、復習教學?;瘜W用語教學,構成了整個化學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實驗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然而,實驗的觀察、分析是正確得出實驗結論的前提,實驗的觀察、分析離不開一定的化學表述。復習教學,則強調的是已學知識內容的比較、分類、整理與應用,是知識內容的深化。若學生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欠佳,那么知識內容的復習與鞏固就難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2.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及表述能力。
要培養(yǎng)和提高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工夫在課堂。課堂是學生鍛煉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的最佳場所。
(1)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關鍵性詞、句,要求學生熟記一些關鍵性詞句,并能模仿關鍵性詞句答題,提高學生的正確表述能力。
例如在學習“原子”時,課本中有這樣一段敘述:“當氧化汞分子分解時,生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氧原子又結合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汞原子直接構成了汞。”課堂上讓學生反復讀這段文字,找出關鍵性詞“分解”、“結合”,讓學生對照著圖去理解。然后布置練習題讓學生訓練: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水電解是化學變化。在老師提示下,學生模仿課本表述,并讓學生用筆寫下來。模仿表述是表述能力的基礎素質,若學生在閱讀中能找出關鍵性詞句并從中分析提煉出切合主題的“學生語言”,那么便標志著學生“表述能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就需要訓練學生對詞語的分析、提煉、重組、整合的能力。例如,在復習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時,有這樣一個例題:1806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從蘇打中得到一種新的金屬,他對新金屬做了如下實驗:“取一塊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一小塊金屬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與水發(fā)生劇烈的反應,放出氫氣。此金屬在水面上急劇轉動,發(fā)出嘶嘶聲,并立刻熔化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小球,過一會兒小球逐漸縮小,最后完全消失?!闭垰w納出這種金屬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做這道題時我要求學生找出關鍵性詞句:“取一塊”、“小刀切”、“浮”、“與水劇烈反應放出氫氣”、“熔化”、“銀白色”,而且告訴學生不能直接用題中的語句答題,需進行分析、提煉、重組、整合。如果學生還是不能理解,就設計出一個個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用小刀切下一小塊說明金屬硬度怎樣?浮在水面上,又說明該金屬密度怎樣?水中有氫氣嗎?生成氫氣說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我的誘導下,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對物理性質進行和化學性質進行分類填寫。
(2)指導學生閱讀圖表、圖像等直觀材料,獲取并歸納出信息,提高學生的正確表述能力。
目前的化學課本,避免了以前全文字敘述的編排方式,代之以很多喜聞樂見、淺顯易懂的圖表,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有效緩減了學生因單一文字刺激而產生的精神和視覺疲勞?;瘜W課本中的插圖,簡單明了,比起文字描述更令人一目了然,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因此,教學中,對于文中插入的圖表,我都會指導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學會從中提煉信息。像大氣污染的動漫插圖、鈉與氯氣反應形成氯化鈉的動漫插圖、碳的幾種單質的分子結構插圖、CO 與H O的反應插圖、預示燃燒條件的“火三角”、溶解度曲線、被NaOH溶液腐蝕的雞爪,等等,其中所蘊含的信息量往往比文字敘述更全面、更直接,更能讓學生過目不忘。目前,探究題等信息題在中考試題中已占據重要地位,題中所給的信息有的是學生沒有學過的,要求學生先收集、提煉試題所給出的信息,再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按題目要求全面正確地予以解答。因此對學生的閱讀分析、準確表達能力在平時就應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訓練。比如,要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元素周期律,必須指導學生認真閱讀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結果,比任何人不厭其煩地講述都要記憶深刻得多。再看下面一個例子,認真閱讀并分析表格內容,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通過指導學生橫向、縱向比較,學生能發(fā)現其中存在很多規(guī)律性的東西,經過討論總結出了以下結論:
a.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氫原子)。
b.質子數不同,原子種類也不同(原子種類由質子數決定)。
c.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學生可能丟掉“在原子中”這一前提條件,為讓學生意識到科學的嚴謹性,應提示學生補上,也為后續(xù)課文講述“離子”做鋪墊)。
d.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近似)。
e.原子核中的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當然,這些結論的獲得,正是學生因為正確掌握讀表格的技巧,并從中提煉信息的結果,也是閱讀及表述能力得到提高的集中反映。
(3)還課堂給學生,讓他們多看多說多講。
課堂的主角本來就是學生,教師過多地講解、闡釋只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嚴重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若讓學生多看多說多講,就會提高他們的閱讀及表述能力。例如上復習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節(jié)課的目的交代清楚,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書本、筆記、作業(yè)等以往學習的內容,歸納出重難點,進行知識的整理。典型例題的選擇可以交給學生,由他們自己到以往的習題中找自己認為重點、難以理解的題目,進行全班交流,總結匯報。這個過程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在課堂小結時,教師應該發(fā)揮主要作用,總結歸納需要補充的知識點、學生表述中的錯誤、理解上的不到之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肯定比初學時理解得更深刻,再由學生自己完整地表述出來又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教師最后的及時糾正更是對這一過程的升華。所以,由學生多看多說多講,能非常直接地提高他們閱讀和表述的能力,也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3.要想有效提高學生化學閱讀及表述能力,必須重視教學信息反饋。
以課后閱讀反饋為例,學生課后閱讀是對已學化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上完一節(jié)新課后都必須在課后認真閱讀課文,并對本節(jié)課文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從而牢固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在學完一章后,必須對全章知識進行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的總結,從而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布置學生做這樣的閱讀作業(yè)時,不需要再布置其他書面練習,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思考、歸納。教師對學生的作業(yè)要認真批閱并寫出評語,對總結得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十分重視循序漸進。一般情況下,應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然后利用有關課外閱讀材料及信息給予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信息給予題,由于題目給出的信息往往是學生在課本中沒有學過的,如化學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產原理、某些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內容等。配合有關教材內容,讓學生閱讀、練習這類題目,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對這些題的求解,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斷、推理等心理活動,從而提高了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閱讀和表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在課內課外我們都應有意識地加強培養(yǎng),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很好地應對考試,對學生獲取知識、展示自我、提高個人能力也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