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暉
思想品德問題教學與課題設計是指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置想念,借助問題的展示和對學生的質疑問難,形成教學的雙向互動交流,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概括等能力,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功力、教學策略和教學智慧。
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精彩的提問、成功的提問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保障。因此,在教學中課堂提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來說,問題教學方法有兩種基本模式:一是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思考,感悟、討論,然后教師進行指導和釋疑;二是教師設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并生成疑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兩種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交替使用。而具體采用哪種要視教學內容與要求及一定的教學意境而定。思想品德問題教學的基本意境,就是通過問題的展示與探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強化學習過程中的認識、感悟、理解,并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一、如何利用好課堂提問,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
1.課堂提問能有效地反饋教學情況。提問過程是一個信息反饋過程,有利于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對有關問題的掌握情況,包括理解情況、記憶情況、運用情況等,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及時采取措施拾遺補漏;有利于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緊張,通過積極地再現、重組知識,檢查自己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及教師的補充缺漏補漏。
2.課堂提問能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提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表看法的機會,使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是對教師唱獨角戲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的一種改進,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學生在課堂上聆聽其他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并適當地展開爭議,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有利于與其他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
3.目標意識課堂問題設計要有的放矢。提問時是否該問,問些什么,怎樣發(fā)問,提問要解決什么問題,都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需要。課堂4 5分鐘是有限的,提問是教學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應該不問,與教學目標關系不大的,應該少問,與教學目標關系密切的,應該多問——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地設計提問。這些都應該在備課時就有所考慮和設計,不能太隨意。
4.時機意識課堂問題設計的著眼點。包括:內容的關鍵處、內容的矛盾處、內容的含蓄處、知識的規(guī)律處、事物的聯系處及學生的不在意處等。提問應主要著眼于內容的關鍵處,所謂內容的關鍵處是指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
5.課堂提問具有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作用。課堂提問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講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作出回答,首先是接受信息,即理解所提問題,進行思考,準備答案;其次是反饋信息,即用自己的語言即時回答教師的提問聽一思考一回答,這對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聽講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課堂教學提問,能開拓學生的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智力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出開放性問題,問題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而是幾個,它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還有學生解答問題時所用的理論是綜合性的,這要求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縱向、橫向或縱橫交錯地聯系起來,進行一番加工創(chuàng)造,靈活地運用,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倘若沒有提問,學生限于知識不足而不能看出問題,就會對自己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使學習中遇見“疑難”也不認為是“問題”,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6.過程意識好的問題設計能體現教學和訓練過程。隨著一個個問題的展現,一次次的提問與解答學生經歷由不懂到懂、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要做到這點,學生應注意以下兩點:(1)整體性:教師要把教材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分解成前后相聯系的幾項要素或幾個部分,找出其中的重點難點,把每一部分當做一個階梯,精心設問,有步驟地啟發(fā)學生循序漸進。(2)層次性: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設計輔助問題注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的思維以一定的度發(fā)展提高,實現突破難點、掌握重點的目標。
7.課堂提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問一方面是一種強化手段,具有集中注意、呈現識記內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提不教材內容邏輯關系及融合有關知識的作用,因此能較有力地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教學重點,組織教材內容,即通過提問使學生了解并把握有關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及邏輯關系,使相關知識深入淺出,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理解。另外,提問常涉及一些與當前教學內容有關的其他方面的問題,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思想品德課問題的教學與問題的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1.設計情境式問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問題是思維的心臟,思維是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的。所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精心設計,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與問題聯系在一起的,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一個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時候,就能發(fā)散自己的思維了。思維因問題而發(fā)動,因問題而深入,并以問題的最終解決為目的。在問題情境中,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邊看、邊聽、邊思、邊議,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問題情境的刨設,可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們探究、深思、發(fā)展和解決問題,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
2.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問題一般需要運用發(fā)敏型思維,提出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多層次、多角度、多類型的問題設計,啟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接收系統(tǒng)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形成全方位的交叉感知,有效地接收、加工和貯存信息。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要高度重視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力求掌握和發(fā)掘課堂提問的技巧,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開闊學生的思路,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感情,促進課堂教學和諧發(fā)展;確保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和德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