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瑋
摘 要: 陶淵明和杜甫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兩人風格各異,但在詩歌中都選擇“鳥”作為表情達意的意象。同為“鳥”意象,詩人所賦予它的意義卻不同。陶詩中的“鳥”意象是詩人處于不同人生階段心靈的寫照,杜詩中的“鳥”意象是詩人生活狀態(tài)的體現(xiàn)。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比較研究。
關鍵詞: 陶淵明 杜甫 “鳥”意象
一、引言
陶淵明,晉末宋初詩人,同時是魏晉南北朝這一亂世中最有成就的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以悠閑灑脫、淡泊名利著稱。
杜甫,唐代詩人,有“詩圣”之稱,和李白鑄就了唐代詩歌文學的輝煌。在文學史中,無論是對于詩歌內容還是詩歌形式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尤以濟世安民、同情民生疾苦的儒家精神而備受尊敬。
二、陶詩中的“鳥”意象
縱觀陶詩,“鳥”意象的使用可以說貫穿始終。“鳥”意象既是詩人理想的象征,又是其精神的歸向。現(xiàn)存125首陶詩中,直接或間接以“鳥”為意象的作品有35首之多??傮w來講,最具代表性的是“飛鳥”、“羈鳥”和“歸鳥”,它們代表了詩人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心態(tài)。
陶淵明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晉代,士族門閥制度根深蒂固,少年和青年時期的陶淵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抱有建功立業(yè)的理想,“飛鳥”意象最能體現(xiàn)?!峨s詩》其五云:“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鼻嗄陼r期的作者正如展翅高翔的“飛鳥”,“猛志”四方,“飛鳥”代表了作者早年對功業(yè)的追求,是其內心的寫照?!锻T啤吩娫疲骸棒骠骘w鳥,息我庭柯。斂翮閑止,好聲相和。”鳥兒輕輕展翅高飛,落在我庭前的樹梢頭。收斂翅膀悠閑的體態(tài),叫聲婉轉似乎在尋找能與它唱和之人。鳥兒的期盼正是作者愿望的體現(xiàn)。這些都是詩人“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飲酒》其十六)的體現(xiàn),而“飛鳥”則是詩人的化身。
經(jīng)過十年的掙扎,詩人終下決心,辭官歸隱?!按鬂n生”的“猛志”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無法實現(xiàn),“遠翥”的飛鳥經(jīng)歷了惆悵的徘徊之后化為返巢的歸鳥。對于詩人來講,他的“巢”就是躬耕自織的田園。詩人的歸隱是對現(xiàn)實失望之后所做的決絕的反應。正如李澤厚所言:“算是找到了生活快樂和心靈慰安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無論是人生感嘆或政治憂傷,都在對農居生活的質樸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歸鳥”的意象就是詩人歸隱之后心靈的寫照,所以其詩歌中的“歸鳥”以歡樂、吉祥、悠然的性情為主。如“鳥弄歡新節(jié),泠風送馀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一),鳥兒歡快的鳴叫與初春輕柔的和風顯得格外美好?!棒欟庈S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弱湍弛文紡,閑谷矯鳴鷗”(《游斜川》)都是詩人心靈的寫照,《歸鳥》組詩更是如此。正如王瑤先生所言:“詩中歌頌歸鳥,如‘豈思天路,欣及舊棲等語,都與‘羈鳥戀舊林同義,與《歸園田居》五首同是彭澤歸田后所作。”“飛鳥返林”正是寓意作者辭官返田,找到了歸宿。飛鳥之于山林正是詩人之于園田?!百|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兮辭序》)是詩人真實的心聲。
陶詩中的“鳥”意象很多,除上述外,還有“倦鳥”、“眾鳥”、“孤鳥”、“驚鳥”等都有深刻的寓意。而“高鳥”、“羈鳥”、“歸鳥”則代表了詩人一生的三個階段,集中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軌跡。
三、杜詩中的“鳥”意象
如果說陶詩中的“鳥”意象是一個概括的形象的話,那么杜甫詩歌中的“鳥”則是一些具體的形象,如鷹、鳳、鵠、鷗、黃鸝、燕等。這些具體的鳥形象代表了詩人不同的心態(tài),也代表了兩種價值取向。一是代表詩人“致君堯舜”、“竊比稷契”的理想和抱負,被稱為社會性的一面;一是“詩人”的一面,是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生活品位的自然性的體現(xiàn),代表詩人的個體意識和獨立人格。
杜詩以“詩史”著稱于文壇,這主要是因為詩人深受傳統(tǒng)的積極入世思想及唐代士人政治熱情高漲的世風的影響,具有一種憂國憂民、同情民生疾苦的精神。《畫鷹》雖是一首題畫詩,但“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敝性娙怂枥L的鷹卻表達了他疾惡如仇的心情,同時詩人也具有和鷹一般搏擊云霄的壯志。而“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保ā豆卵恪罚┲泄卵愎陋殶o依、無處投身的處境正是現(xiàn)實中詩人經(jīng)歷政治挫折之后生活境遇的寫照。尤其是安史之亂后詩人重回長安,面對滿目的瘡痍,無以表達內心的哀痛,一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讓讀者感同身受這亂離的傷感、滿目凄凄的憂愁?!帮h飄何所依,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向我們形象地描述了詩人在黑暗的現(xiàn)實中漂泊無依、顛簸無告的悲苦境遇。尤其作者暮年深處戰(zhàn)亂之中,目睹家國破碎、生民涂炭,但自己卻無能為力,又不能自保,作者仰天長嘆,《雨四首》其四:“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鷗饑。神女花鈿落,鮫人織杼悲。繁憂不自整,終日灑如絲?!蓖黹g因饑餓而悲鳴的白鷗正是流落他鄉(xiāng)、舉目無親、生活饑寒交迫、精神孤獨寂寞的詩人的化身。世態(tài)炎涼,詩人筆下的一景一物都充滿了情感,尤其是這些鳥兒。
同時,詩人也有“詩人”的一面,詩人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四首》其三)無論是婉轉歌唱的黃鸝,還是形態(tài)優(yōu)美的白鷺,都是詩人輕松、明快的心情的表達?!督溪毑綄せā分校骸傲暨B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飛舞的蝴蝶、歡鳴的嬌鷹無不體現(xiàn)出詩人對于生活、自然的享受?!澳嗳陲w燕子,沙暖睡鴛鴦”更是詩人沉醉于大自然的體現(xiàn)。杜甫一生最愜意的時光莫過于在成都草堂,雖中原戰(zhàn)亂,但地處西南的成都還算平靜。詩人既有優(yōu)美的自然山水為伴,又有友人嚴武在生活上的照顧。“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春歸》)、“細動迎風燕,輕搖逐浪鷗”(《江漲》)、“錫飛常近鶴,杯度不驚鷗”(《題玄武禪師屋壁》)、“燕外晴絲卷,鷗邊水葉開”(《春日江村五首》其四)、“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長吟》)等,無不表現(xiàn)詩人與自然相融,沉醉于自然的一面,可謂“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四、陶詩“鳥”意象與杜詩“鳥”意象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陶淵明的詩一向被譽為“情、景、事、理”的渾融?!傍B”意象作為陶詩中常見的一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闡釋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理”。陶淵明非常自然地將客觀事物與主觀感情聯(lián)系起來,這一點,對后世詩人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這些“鳥”意象的生成,鳥兒的鳴叫、高飛、返巢無不和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關。所以詩歌意象的生成和運用,陶淵明影響了一大批文人,而杜甫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認為陶詩與杜詩中“鳥”意象是“我歸于物”與“物歸于我”的對立。這當然與各自生活的年代、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兩人都遭遇了政治挫敗,但兩人的選擇不同。陶淵明在經(jīng)歷了挫敗之后選擇了歸隱。《歸去來兮辭》中說:“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世而昨非?!笨梢娞諟Y明的歸隱不是逃避現(xiàn)實,而是“明哲保身”。當他發(fā)現(xiàn)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現(xiàn)實的時候,選擇了田園。所以鳥的行蹤、特性正好體現(xiàn)陶淵明的選擇。詩人以“鳥”自比,即“我歸于物”。而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即使在現(xiàn)實中屢屢受挫,但其政治熱情絲毫未減。他雖然向往、享受自然,但最終不能割舍用世之心。社會性與自然性,看似矛盾卻和諧統(tǒng)一,即“物歸于我”。
參考文獻:
[1]駱玉明.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2]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3]王瑤校注.陶淵明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4]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5]凌朝棟.高鳥羈鳥歸鳥——折射陶淵明人生歷程的三種鳥類意象.名作欣賞,2008,2.
[6]張美云.陶淵明“歸鳥”與杜甫“飛鳥”意象的哲學底蘊.作家雜志,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