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鵬 韓卓然
要實現(xiàn)中國夢,首先要做強中國資本市場。從微觀層面看,“大小非”和“大小限”形成的兩座堰塞湖是制約提振股市的重要因素。
鎖一爬二、新老劃斷導致堰塞湖
2005年的股權(quán)分置改革,基本上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單一模式,送股后,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quán)??紤]到非流通股股東送完股即獲得流通權(quán)致使市場壓力驟增,監(jiān)管部門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12個月后,僅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后,可流通10%,36個月后,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后即可100%流通)。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
“單一送股,鎖一爬二”的股改模式并沒有將全流通帶來的風險消除,而只是將其延后。截至2013年3月底,股改限售股4945億股,已解禁的4407億股中,573億股已經(jīng)減持,以平均價格10元計算,價值5730億元,仍有3834億股已解禁但未減持以及未解禁的538億股“大小非”高懸于頭頂。
“新老劃斷”不搞全流通教育導致“大小限”堰塞湖。一旦“大小限”的鎖定期結(jié)束,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
預設可流通底價化解堰塞湖
由于我們在“新老劃斷”的重要時點沒有對投資者進行股票全流通教育,以致于中國股民在新老劃斷后,仍然用股權(quán)分置時代的思維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卻對其一年或三年后將自動流出的風險缺乏考慮?!按笮》恰焙汀按笮∠蕖痹丛床粩嗟脑黾咏o市場造成了巨大的全流通風險。
預設可流通底價是指大股東自愿在股東會提出將所持非流通股鎖定在一個預設的最低價格之上,大股東股票只有高于這個可流通底價才能被售出,并且這一價格需要在指定媒體披露,公之于眾,由交易所把關(guān)。由于中小股民已被提前告知可了解流通底價,大股東只有解放了中小股民才能解放自己,在這一模式下,大股東要想減持,只能努力改善經(jīng)營、提升股價。這就將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后,調(diào)整到價格鎖定徹底化解。
對于“小非”,則應該分而治之。在我國上市公司中股本在5億股以上的上市公司近500家,而5億股的5%就高達2500萬股,所以說“小非”并不小。因此,針對把持同一公司非流通股500萬股及以上的“大的小非”,賣出前必須預先披露,具體可以限定為:在未來的一個月內(nèi),賣出股份超過200萬股以上者,均須提前5個交易日預先披露,讓股民有知情權(quán),保持市場穩(wěn)定。而對把持有同一公司非流通股低于500萬股的“小的小非”則可以完全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