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剛 何紹川 楊艷芳
摘 要:管材的冷彎成型,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而相應的彎管質量也要求越來越高,為保證彎管質量,必須設計合理的彎管模具,文章論述了彎管過程中的模具設計及相應的工藝參數。
關鍵詞:彎管;模具結構;輪模;夾模;導模;防皺板
中圖分類號:T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7-0013-02
金屬管材的彎曲在現代工業(yè)領域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用于汽車、機械、環(huán)保、化工、民用等行業(yè)。筆者從事汽車零部件的制造行業(yè)多年,主要研究發(fā)動機上的EGR及排氣管方面的零件產品制造,多為不銹鋼焊管(如AISI 304)的彎管、成型產品。文章根據實際工作經驗,分析彎管模具設計的幾個要點。
1 模具結構及動作概述
如圖1所示,為一套彎管模具的標準結構,主要有輪模、夾模、導模、芯棒、防皺板等五部分組成,工作時其動作過程為:芯棒進芯,夾模夾緊管材隨輪模一起轉動,導模壓緊管材隨著管材的彎曲而跟隨,而防皺板固定不動,當彎管角度達到設定角度后,芯棒退出,導模、夾模松開、復位,完成整個動作,文章將圍繞這五個部件的設計進行論述。
2 模具設計
2.1 輪模
輪模是整個彎管模具設計的核心,設計時一般先從它開始。產品管材外徑D,壁厚δ,彎曲半徑R(設計三要素)確定后,在設計輪模彎曲半徑時必須考慮管材的反彈,從而確定模具的彎曲半徑R':
目前,Rx=1為行業(yè)技術的最高水平,由于成本高、難度大,一般設計均不考慮。
輪模型腔直徑按管材外徑D設計,管材壁厚、外徑決定了管材的強度,直接影響夾模的夾持長度,輪模夾持長度與夾模配合,在后面的夾模設計將進行論述。
輪模由于頻繁受夾模的夾緊沖擊及管材的彎曲力,因此要求整體韌性好,有良好的抗沖擊能力,且型腔表面耐磨,目前一般采用調質+氮化的熱處理工藝,型腔表面硬度可達HRC55~HRC60。
2.2 夾模
夾模設計的主要尺寸為長度尺寸,它主要取決于產品兩個彎曲之間的直段長度,夾模長尺寸過小,不能夾緊管材,彎管時管材易打滑,操作外觀,彎曲部分出坑,不滿足產品要求。反之,尺寸過大,容易將前一個彎夾扁、變形,這在工藝上是不充許的。因此,長尺寸要選擇合適。通常按(2~3)D設計,如果產品直段長度<(2~3)D,可考慮使用仿形模具結構設計,增加夾持穩(wěn)定性。對于只有一個彎曲的產品可考慮在夾緊時增加支撐手柄,提高夾持穩(wěn)定性。
夾模型腔直徑按管材外徑D設計,為保證夾持穩(wěn)定、不打滑,型腔直徑一般按下差設計(與之配合夾持的輪模直段型腔尺寸設計相同),通過設備調整夾模的夾緊程度,達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保證彎管穩(wěn)定夾持,且滿足外觀要求。
為保證夾模夾緊過程管材外表面不被夾傷,型腔的棱角必須有R角設計。夾模一般淬火處理到HRC50左右,從而提高耐磨性和使用壽命。
2.3 芯棒
芯棒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起支撐作用,從而控制彎曲部分管材的變形及質量,使用何種形狀的芯棒,主要取決于產品的設計及管材規(guī)格及設計結構。圖2為芯棒的常用結構形狀。
直芯棒結構簡單,加工、使用方便,主要用于管材壁厚較厚,彎曲半徑較大,彎曲變形要求不高的產品。球頭直芯棒在上料操作時更加方便,目前已基本取代了圖2(a)直芯棒的結構?;⌒沃毙景粼诩庸し矫孑^球頭直芯棒要復雜一些,但由于其弧形在彎曲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因此彎曲部分變形較小,在彎管質量方面有所提高。
聯接式芯棒主要是多個球形珠子聯接在一起,在管材彎曲過程中,可保持對材料的支撐作用,因此彎曲變形較小,彎管較為飽滿,質量很高。而硬聯接芯棒主要是用幾個鋼性連接片和銷將珠子連接起來,結構較為簡單,加工難度適中,使用壽命較長,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彎管的批量生產中。軟聯接芯棒雖然加工較為簡單,但聯接結構穩(wěn)定性及強度均較差,極少使用。萬向聯接芯棒,使用效果最好,但加工難度高,使用成本也較高,目前,國內很少使用,而國外使用較為普遍。
聯接式芯棒中,珠子個數的多少,取決于管材的彎曲角度和彎曲半徑,目的是獲得理想的彎曲飽滿程度。珠子數量過多,阻力大,彎曲過程中容易斷裂,影響生產效率。珠子數量過少,彎曲變形大,飽滿程度不好,質量不滿足要求。
一般芯棒大多淬火處理到HRC50左右,來抵抗管材的彎曲磨損,從而提高使用壽命。如果硬度過高,則會降低芯棒的韌性,容易發(fā)生斷裂。
芯棒直徑尺寸很關鍵,一般它要比管材的理論內徑小0.1~0.4 mm,以保證管材的順利插入和彎管質量。其中,間隙的大小完全取決于產品設計,不同設計,不同管材,其設計間隙都是不一樣,需要在實踐中去領悟。
2.4 導模
在彎管過程中,導模主要是壓緊管材,并輔推動管材彎曲,導模運動速度理論上應和管材轉動的線速度一致,在實際調試、生產時,可通過設備調節(jié)而改變導模輔推速度,直到調試出最理想產品為止。
導模壓緊力大小目前一般由經驗確定,壓緊力過大管材減薄量明顯,甚至斷裂,壓緊力過小,易起皺。調試時通過設備調整將導模壓緊力到合適狀態(tài)。
導模長度尺寸過大,在數控彎管機尾料彎管送料時干涉或浪費管材長度,這在工藝上都是不充許的。通常,長度尺寸是由展開的弧長和經驗計算出來的。一般按彎曲弧長的展開長度再加上3倍的管材直徑。
型腔棱邊倒角設計R角過渡,解決合模夾痕,提高管件外觀質量。導模淬火處理到HRC50左右,保證型腔耐磨并提高使用壽命。
2.5 防皺板
管材壁厚和外徑的比值即t/D≤0.055時,設計彎管防皺板,使管子在輪模的切點處建立一個直線區(qū),防止管子在彎曲變形時起皺。
防皺板一方面起著對管子的支撐、防皺作用,同時管材相對防皺板型腔滑動,因此要求防皺板耐磨、表面光滑、材料磨擦系數小。目前常用的材料是鋁青銅(QAl9-4),采用加工中心加工,配合曲面精度高及型腔表面光滑,是防皺板的加工關鍵點。
2.6 彎曲力矩
理論上講,在進行任何一套彎管模具設計時,首先應該計算產品的彎曲力矩,從而確定彎管機的能力是否滿足要求。
而實際上,管材彎曲時的彎矩、不僅取決于管材的性能、斷面形狀及尺寸、彎曲半徑等參數,同時還與彎曲方法、使用的模具結構等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目前還不可能將諸多因素都用計算公式表示出來,在生產實踐中,目前主要還是依靠經驗做出估算。由于彎管機設備能力一定,有最大彎曲力矩、最大彎管規(guī)格的限制,只需了解設備能力,在設計模具前加以考慮,防止因設備能力不足而導致模具設計的浪費,而不需要進行彎曲力矩的詳細計算。
彎管機的彎管能力一般說明書中都有說明,在設計中必須考慮。
3 結 語
彎管模具設計的最終目標是以最低的成本、穩(wěn)定的批量生產來滿足產品要求,滿足客戶交付要求。這需要在工作中持續(xù)研究、不斷改進模具設計、逐步提高彎管工藝水平,從而制造出高質量的彎管產品。
參考文獻:
[1] 蔣怡.鈑金沖壓工藝手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9.
[2] 章燕謨.鍋爐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
[3] 梁炳文.實用鈑金工藝圖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