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軍
摘要: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然而他們的心智是不成熟的,是容易犯錯誤的,更是容易受到傷害的。作為教師,應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的錯誤,以仁愛之心去化解他們的矛盾,以慈悲之懷去感動他們的心靈,使教學越來越有人情味。
關鍵詞:生物;錯誤;實驗
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然而他們的心智是不成熟的,是容易犯錯誤的,作為一名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防錯、糾錯??慑e誤總是令人防不勝防。長期以來,學生的錯誤成了課堂上的“敵人”,我們常常為了避免學生出錯花費大量心思,可有時欲蓋彌彰,難免生氣,亂了分寸,有時把學生狠狠訓斥一頓,卻又無可奈何。但隨著近幾年對生物教育教學的研究,我逐漸地找到了應對學生錯誤的策略,讓學生的錯誤也變得“美麗”了。
一、寬容錯誤,愉快知錯
在讀了特級教師于永正“第八遍”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動了:一名學生將一句話讀了八遍才讀流利,于老師沒有表現(xiàn)出厭煩,而是不斷地給他鼓勵、加油:“剛才我說過,萬一第七遍沒讀好,還有第八遍,第八遍果然讀好了,請你介紹一下讀好課文的經(jīng)驗。”于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用寬容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給學生主動成長的機會,為他們開辟一個自由探索的精神天地,讓他們親身感受自主創(chuàng)新的樂趣,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更加美麗。
二、將錯就錯,主動辨錯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fā)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薄~瀾教授(《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在課堂上隨時可能發(fā)生學生出錯的情況。有的錯誤也會包含某些理性成分。教師若能給學生充分表達思維的機會,將錯就錯,就能順藤摸瓜,引導學生主動辨錯。
在進行《對調(diào)查的生物進行分類》探究活動時,有的學生根據(jù)動物的外形、食性、幾條腿、生活環(huán)境等,將這些動物進行了歸類,這有些顯然是不科學的,但如果教師此時馬上就指出錯誤,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受到打擊,并且教材在前面的內(nèi)容中也是將生物按環(huán)境分開的,所以,他們也會不服。如何使他們心服口服呢?我讓他們再加入鯨、蛇、蝦、蝙蝠等幾種動物,一會兒他們就產(chǎn)生了爭論,有的學生說鯨與魚是一類,蛇與蚯蚓是一類,蝦與青蛙同類,蝙蝠與蜜蜂同類,可這與他們的生活常識是矛盾的,使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分類的過程。這時我再來點撥,他們就會總結出正確的分類依據(jù)。一個探究活動,教師將錯就錯,學生在對比中主動辨錯,從而使學生自覺改正錯誤。
三、引導反思,積極糾錯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的錯誤是一個“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過程。學生的錯誤是形形色色的,出錯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的,作為教師就必須“分而治之”,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積極找錯,讓他們明確出錯的原因,從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錯誤能有效地糾正。
在一次《觀察光對鼠婦影響》的實驗結束后,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沒有按要求把鼠婦放歸大自然,而是在虐待鼠婦:有的學生把鼠婦反扣在桌面上,拿筆尖去戳鼠婦,待鼠婦受到刺激后縮成一團,就拿它當球給彈掉了;有的學生玩過后偷偷把鼠婦踩死了。我詢問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開始我認為學生沒有愛心,不懂得愛護生物,但學生的回答使我很意外:“鼠婦是害蟲,我們要消滅害蟲?!庇谑俏以诎嗬锝M織了一場關于害蟲的討論會,通過這次討論,學生明白了生物學中的辯證關系:生物界中沒有絕對的害蟲,也沒有絕對的益蟲;害蟲也有有益的一面,益蟲也有有害的一面;無論哪種生物都是食物鏈上重要的一環(huán),絕不能人為地消滅。所以,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習慣,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為維護生態(tài)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
錯誤在所難免,我們不妨把他當作一道“美麗”的課堂風景線,用新的視角對其價值進行重新定位,這樣受鼓勵的并不是錯誤本身,而是其背后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的勇氣;其價值不僅在于改正了錯誤,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增長了智慧,使其成為有效的資源,使學生愉快知錯、主動辨錯、積極找錯,幫助學生把錯誤變成創(chuàng)造,這也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教育研究,2002(05).
[2]季霞云.讓生命之花幸福綻放.教師報,2009.
(作者單位 山東省高青縣青城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