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坤
20世紀90年代之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2001年9月15日,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當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1]。2005年1月,教育部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要求[2]。本文借鑒國內外高校的經驗,從理論和應用層面進行探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原則和體系的具體構想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的原則指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對象的全面性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全面性,具體闡述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全面性。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整體效益,強調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應有育人意識,應根據自己工作的特點,參與培育學生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對象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面向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還應面向大多數適應良好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包括從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在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針對每個階段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幫助學生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內容的全面性。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和科普宣傳以外,還要采取個體咨詢、團體訓練和心理拓展等互動性較強的方法;教育內容應當涵蓋各類心理問題,如人際關系、學習心理、就業(yè)壓力、情感心理等。
(二)多功能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具備三方面的功能:
發(fā)展性功能??梢詭椭鷮W生在認知上獲得發(fā)展,比如可以讓學生對自我、他人、社會和人生加強認識和理解。也可以使學生在情感意志上獲得發(fā)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意志品質,克服不良的消極心理。
預防性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預防的目的。
彌補性功能。即當學生已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對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輔導,轉介到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幫助學生應對心理問題,重拾健康心態(tài)。
二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構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構建應包括三個方面,即三級工作網絡、全方位的教育和支持網絡和四級心理保健網絡三個部分,以下將詳細闡述和分析。
(一)三級工作網絡
三級工作網絡主要包括校級網絡、系級網絡和班級網絡。其中,校級網絡是由學校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領導直接管理,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核心;系級網絡由各系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班級網絡由學生志愿者組成。
1校級網絡
三級工作網絡中以校級網絡為核心,制定相關的方針政策,組織協(xié)調各級工作的開展和整合各方面資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各院系,配備專職人員,采用專兼結合的工作體制。校級網絡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課程體系建設
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大學課堂和活動課程。大學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科學設置相關課程,有的課程應設為必修課,目前,國內多所高校已經將《大學生心理健康》納入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活動課程主要通過心理學專題講座、科普宣傳、舉辦心理健康節(jié)、心理拓展訓練、團體輔導、個案咨詢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方式進行。
(2)測量工作
對新生開展心理普測,建立學生檔案,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聯(lián)系卡”。大學生目前使用的新生普測量表為癥狀自評量表(SCL-90),今后可以考慮結合使用大學生人格測試量表(UPI)和卡特爾16種性格因素調查表(16PF);同時根據需要對各年級、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心理測量,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學生提供心理測量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科學地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將測量作為心理咨詢的輔助手段,如可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學生的焦慮和抑郁的主觀感受。
(3)心理咨詢
開通心理咨詢預約熱線,聘請校內外專家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開展個體咨詢、團體咨詢、書信咨詢、電話咨詢、E-Mail咨詢等心理咨詢方式,采用游戲、音樂、心理劇、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個人咨詢分為兩類,即發(fā)展性的咨詢和補救性的咨詢。團體咨詢以發(fā)展性咨詢?yōu)橹?,通過輔導促進學生成長。如香港大學的PAC課程、香港浸會大學的個人蛻變計劃、朋輩輔導訓練等做法都值得借鑒[4]。
(4)培訓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和外請專家定期對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骨干進行業(yè)務培訓,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心理教師也要定期接受培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
(5)科研工作
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中存在的理論和應用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南廣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制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還在于可以向校級管理層提出合理化建議,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6)指導學生心理協(xié)會
大學生心理協(xié)會是由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同學形成的學生團體,可以在大學生心理協(xié)會中培養(yǎng)一批學生骨干作為朋輩心理顧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7)宣傳工作
充分發(fā)揮學院廣播、電視、???、校報、櫥窗、板報以及校園網絡的作用,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不同層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2系級網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通過系級網絡落實,沒有系級網絡的有效執(zhí)行,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無法實現(xiàn)。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作為考核系級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評估輔導員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
3班級網絡
在每個班級中設置心理健康委員,對其定期培訓,成為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窗口。心理健康委員以助手的身份協(xié)助老師開展工作,在同學當中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和指導作用。
(二)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網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網絡包括:
醫(yī)療機構的專業(yè)人員。通過聘用顧問等方式與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建立醫(yī)校聯(lián)動機制,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講課、坐診。轉介罹患心理疾病的學生到醫(yī)院接受專業(yè)治療。
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主要由大學生心理學專業(yè)教師組成。同時,也可以聘請兄弟高?;蛘呱鐣睦碜稍儥C構中的專業(yè)人員擔任學校的兼職心理咨詢教師。
經過培訓的輔導員和班主任。應當通過對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培訓,使他們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技能,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體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班級心理委員和心理協(xié)會成員組成的朋輩輔導隊伍。其主要任務是在同學中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同時擔任“心理氣象員”,報告可能有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也可以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擔任“朋輩心理顧問”。
任課教師。應當對全體任課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應通過各種渠道培養(yǎng)和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素養(yǎng)和水平,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心理,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并在必要時積極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專門工作人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救助。
家長。保持與家長的溝通,發(fā)揮家長對學生的心理支持作用。
宿舍管理人員。重視學生社區(qū)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宿舍作為心理健康教育陣地。
(三)四級心理保健網絡
大學生應當建立“四級心理保健網絡”。
第一級保健網絡對象為全體在校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大學生認識健康心理對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消除心理困惑,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第二級保健網絡對象為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主要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的工作開展,對有問題傾向的學生多加關愛,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提供直接、有效和有針對性的心理幫助??茖W運用心理檔案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
第三級保健網絡對象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三級保健網絡以心理咨詢中心專業(yè)老師為主,開展心理咨詢,對有較為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制定治療方案,并由心理咨詢師與學校、學務部和系三級主管領導之間建立起心理健康信息通道,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控制突發(fā)事件。
第四級保健網絡對象為可能和已經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學生。大學生應成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渡過心理難關,以預防為主、及時疏導,降低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率,快速控制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減少學生因心理危機帶來的生命損失,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以干預中心為樞紐,包括校內的學務部、校醫(yī)院、保衛(wèi)處、輔導員和班主任和個體社會支持系統(tǒng)(如家長、朋友、同學、室友等),校外的醫(yī)療機構、心理咨詢機構和公安部門,要積極尋求社會的理解、支持,克服消極因素的影響,加強與其他學校、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的合作,整合校內外資源,利用合力應對危機[5]。
參考文獻
[1]王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3]秦晨.談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日報(海外版)[N]. 2004-3-15.
[4]樊富珉,陳啟芳,何鏡煒.香港高校學生輔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段鑫星,程婧.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M].科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