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勝
在很多人心目中,高血壓是用藥物進行治療的,老陳原本也是這樣想的,結果藥吃了不少,血壓非但沒有控制住反而蹭蹭往上躥。老陳今年65歲,查出高血壓已經有5年了。癥狀非常明顯,反復出現(xiàn)頭昏、頭暈,血壓最高時驚人地達260/120毫米汞柱。讓老陳苦惱的是,藥物吃了不少,都不見效果,而且查來查去,就是查不出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吃了多年降壓藥。
不久前,老陳輾轉來到浙江省人民醫(yī)院,經過腎臟血管B超檢查提示:左側腎動脈嚴重狹窄,左側腎臟萎縮。原來,這才是血壓升高的真正原因!該院血管外科蔣勁松主任醫(yī)師告訴他,這種病藥物治療無效,需要手術治療。
醫(yī)生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在老陳腎動脈狹窄處植入安放一個支架。果然,術后不久,老陳的血壓恢復了正常,頭昏、頭暈癥狀消失了,也可以不用再吃降壓藥。老陳開玩笑說,以后就不是“藥罐子”了。
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
引起高血壓的病因很多,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藥物對血壓的控制大多有較好的療效。然而有一種類型的高血壓藥物治療無效,手術治療卻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它就是腎血管性高血壓,也稱作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
在我國,除先天性原因(如先天性腎動脈畸形)以外,引起腎動脈狹窄的常見原因可分為兩類:一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生所引起,二是由大動脈炎所引起。前者多見于老年人,后者多發(fā)于年輕人。老陳就是屬于前者。
為什么腎動脈狹窄會引起高血壓,而且這種高血壓藥物治療效果差,病情非常頑固呢?原來,腎動脈狹窄可造成腎臟缺血,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導致腎素合成和分泌增多,進而增高血中血管緊張素含量,使血壓升高。由于這種狹窄持續(xù)存在,藥物治療無法解除,因此血壓難以控制,形成頑固性高血壓。近年來,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有增多趨勢。
腎血管性高血壓特點
由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頑固性高血壓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高血壓患者,常提示有腎血管性高血壓的可能性:①突然發(fā)生的高血壓,并迅速發(fā)展為急進性高血壓者;②由良性高血壓突然變?yōu)榧边M性高血壓者;③年齡在30歲以下發(fā)生高血壓而原因未明者;④腹部、腰部受傷后,或原因未明的腹痛后發(fā)生的高血壓;⑤舒張壓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視力下降;⑥經常性頭昏、頭暈,原因未明者。另外,腹部查體如在上腹部、臍周、肋脊角處聽到血管雜音,就要考慮腎血管狹窄存在的可能性。
如果懷疑此病可行以下檢查:靜脈腎盂造影(IVP)、放射性同位素(ECT)、腎素活性測定、雙腎彩超、螺旋CT、磁共振動脈成像(MRA)以及DS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下腹主動脈———雙腎動脈的造影術。其中血管外科的腹主動脈———雙腎動脈造影術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檢查,它不但可以觀察腹主動脈、雙腎動脈及其分支和腎實質內的顯影情況,而且可以明確狹窄的位置、范圍及程度,為制定微創(chuàng)的支架手術提供依據(jù)。
一旦診斷明確,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在狹窄的腎動脈處放入支架,能緩解腎缺血的狀況,腎臟細胞由于能夠“吃飽”便不會再分泌過多的腎素,血壓也就隨之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