笥山 曾帆
開國少將何能彬是湖南平江人。1945年12月,中央軍委根據(jù)當時的斗爭形勢需要決定組建騎兵師,開始叫朱德騎兵師,后授騎兵第五師。并調(diào)時任熱北軍分區(qū)司令員何能彬擔任騎兵師長,轄3個團,共4000多人,騾馬3000多匹。騎兵師組建后,參加大小戰(zhàn)斗近百次,在此僅記其中幾例。
參加遼西戰(zhàn)斗
1947年秋,冀察遼軍區(qū)以圍城打援,包圍了占領我承德的國民黨軍第十軍石覺部隊,準備殲滅由遼西朝陽西進增援的國民黨第九十二軍侯鏡如部隊。并派騎兵師進到朝陽西南山區(qū)李家溝附近,準備在敵東退時予以迎頭阻擊,全殲敵人。
何能彬率領騎兵師連夜趕到指定地點,立即布署,以二團向東阻擊朝陽可能出擊之敵,以一、三團埋伏大陵河南邊山村里。當天夜里,我步兵部隊與敵激戰(zhàn)于九宮舌門一線,炮火徹夜不停。第二天天剛亮,由沈陽飛來數(shù)架飛機掩護敵人東撤。何能彬命令一、三團以連為單位波浪式向敵沖擊,攔腰斬斷了敵人。就在此時,我八、九縱隊的主力追了上來,將敵分割包圍,基本上達到了全殲敵九十二軍的預定計劃。
第二天,何能彬接到軍區(qū)電話,說由義縣向錦州有一部較強之敵南撤,要求騎兵師在余家屯車站將敵膠著,另有步兵部隊配合將敵聚殲。當夜何能彬指揮以三團為前衛(wèi),師部和一、二團隨后跟進,沿山間小道向余家屯車站前進。三團于拂曉進到余家屯以西山區(qū)待命。
這時,發(fā)現(xiàn)余家屯附近村莊晨煙四起,似有敵征候。何能彬立即命令發(fā)起猛烈沖擊,敵人毫無準備,恐慌萬狀,成連成營跪地繳械求饒,僅一個多小時就結束戰(zhàn)斗,共俘敵3000余人。
當時,延安新華社向全國廣播:我東北鐵騎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乘馬戰(zhàn)術全殲敵暫編一七四師于錦州以北余家屯車站附近,我騎兵部隊只輕傷幾人,開創(chuàng)了我軍騎兵戰(zhàn)史上的奇跡。
參加魏峰山戰(zhàn)斗
1948年秋,遼沈戰(zhàn)役即將開始,中央決定先打錦州。為阻止敵六十二軍林偉等部隊由津、唐增援錦州,上級命令何能彬率騎兵師在一周內(nèi)徹底破壞山海關至唐山的鐵路橋梁。
何能彬率騎兵師當即在昌黎以西,沿北寧線北側以魏峰山為依托占領陣地,居高臨下,打徒步阻擊戰(zhàn)。在一周時間里,曾8次擊退敵人在重炮掩護下的進攻。騎兵師以二團從魏峰山右側猛襲敵人,終于將敵阻于灤河鐵橋以西,使國民黨第六十二軍增援錦州的計劃徹底破滅。
這次魏峰山戰(zhàn)斗,還阻擊了天津、唐山增援遼沈之敵,有力配合了友軍,完成了灤縣至昌黎、山海關100多公里鐵路的徹底破壞,使鐵路完全中斷,阻止了平津之敵向東北的增援,從此,我冀東廣闊地區(qū)通行無阻,廣大群眾稱騎兵師為“英雄的鐵騎”。
參加牛欄山戰(zhàn)斗
1948年10月,何能彬被命令配合友軍步兵部隊攻打密云,以掃清北京外圍之敵。牛欄山是密云與北京之間的一個重要據(jù)點,此處有敵人一個營的兵力。
10月的一天晚上,何能彬率領騎兵師急行軍趕到離牛欄山七八里的一個村子里,敵人從北平方向的通州、順義運來了3列火車的軍用彈藥物資,火車上有押運的敵人3個連,以增援密云之敵。何能彬立即指揮一團在前,二團、師部在中間,三團為后衛(wèi)。過了潮白河后,我先頭部隊就把敵人火車打了回去。第二天何能彬指揮3個團同時發(fā)起攻擊,打死敵人100多人,俘敵50余人。打開牛欄山,一團隨即占領順義縣城,上級命令何能彬率騎兵師向張家口方向行動。
1949年2月3日,軍委命令何能彬率騎兵師參加進駐北平入城儀式。何能彬騎著鐵騎,身挎大刀,威武雄壯,率師從永定門入城,繞城一周,受到軍委領導和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