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保孜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訪要求,留下“整周”“隱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國國務(wù)卿基辛格再次訪華,這是他短短兩年多時間里第六次訪華,也是他就任美國國務(wù)卿后第一次訪華。周恩來抱病接見了他和他的隨行人員,與基辛格舉行了多次會談。
在基辛格訪華前,中美兩國政府已經(jīng)相互設(shè)立了辦事處,兩國的國旗首次在對方首都的上空升起。周恩來就基辛格來華可能觸及的敏感問題和毛澤東交換了意見,并統(tǒng)一了看法。
基辛格到北京的第三天即12日下午,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書房會見了基辛格。這次會談給毛澤東心里留下了不快,這個不快一部分刊登在6月25日外交部的《新情況》153期上:美蘇會談的“欺騙性更大”,“美蘇主宰世界的氣氛更濃”。在毛澤東的心中,中國形勢一片大好,在國際大家庭中,中國是站在援助者的立場上支援世界革命的,怎么能讓美蘇兩個大國搶占了風(fēng)頭呢?
會談時,基辛格說:“我已經(jīng)公開對你們總理和大使講過,我認為他們(指蘇聯(lián))特別要摧毀你們的核能力?!薄拔覀円呀?jīng)決定不允許中國的安全遭到破壞?!卑疵珴蓶|的理解,基辛格這番話的意思是,如果蘇聯(lián)要進攻中國,美國愿意給中國以幫助,而不是美國深感蘇聯(lián)對它的壓力,需要求助于中國。這也使毛澤東感到不快。求助于人與被人求助,是不一樣的。毛澤東要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而中國一旦同意求助美國,就意味著中國納入美國核保護傘之下,那么已經(jīng)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的臺灣也勢必在內(nèi)。因為當時兩國建交的核心矛盾仍集中在臺灣問題上?;粮裨谶@次會談中說:“我們是要同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的。我們的困難在于,不能立即斷絕同臺灣的外交關(guān)系。”美國政府既想和中國建交,又不想丟掉臺灣。美方的曖昧態(tài)度,使毛澤東感到不快。
11月14日凌晨,周恩來、葉劍英同基辛格舉行了第4次正式會談,商定了會談公報的措辭。結(jié)束會談前,基辛格試探性地問道:如果蘇聯(lián)準備對中國的核設(shè)施進行“外科手術(shù)”加以摧毀的行動,中國希望美國做些什么?周恩來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極其慎重地說:“我們還要考慮”,“要報告毛主席,一切由毛主席決定”。
因為周恩來在陪同基辛格與毛澤東會見時,深感毛澤東對基辛格暗示美國可以幫助中國對抗蘇聯(lián)的不快。
基辛格見在周恩來這里打不開缺口,就不再多說了。至此,會談結(jié)束。14日,中美公報發(fā)表,基本確定了建交的日期。15日上午基辛格將離華回國。
按理,基辛格此次訪問基本塵埃落定,不會再有什么大的舉動了??墒腔粮駞s想在臺灣問題上最后努力一把,就在他離開中國前幾個小時,突然提出要拜謁周恩來。得到消息,周恩來覺得事關(guān)重大,馬上打電話到毛澤東的住處,電話那邊告知:“主席才睡,服了幾次安眠藥才睡著的,現(xiàn)在說什么也不能叫醒主席?!?/p>
毛澤東誤聽讒言,“整周”風(fēng)波驟起
睡眠對于晚年身患重病的毛澤東來說,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每次睡覺時猶如面臨大敵,要經(jīng)過一番痛苦折磨,才能入睡。入睡后決不能被叫醒,否則連續(xù)幾晝夜無法入眠。
周恩來反背雙手,來回踱步,感到左右為難。此時,基辛格再次求見。周恩來沉思良久,權(quán)衡再三后,決定和葉劍英等人一起會見基辛格。
會見時,基辛格再次提出上述那個問題。周恩來則按照原定的會談口徑回答:此事需要進一步考慮,等以后再說,并強調(diào)一切需請示毛主席再作決定。
周恩來的上述回答在《基辛格秘錄》一書中也得到了印證。書中的“會談備忘錄”一節(jié)寫道:“周總理:而且因為這是一個十分具體和十分復(fù)雜的問題,在同你方協(xié)商之前,我們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基辛格的最后努力沒有收到成效,只能帶著遺憾也帶著中國總理和元帥的“謝謝”外交辭令離開了中國。
會談結(jié)束后,周恩來馬上來到毛澤東住地,將會談內(nèi)容報告給已經(jīng)起床的毛澤東。毛澤東靜靜聽完匯報后,沒有提出什么不妥,他收下了書面報告,和以往一樣起身目送周恩來走出書房的大門。
可是第二天,周恩來就得到消息,外交部有人在毛澤東處說他對外談話說錯了話,接著江青一伙將問題進一步上綱上線,說周恩來擅自做主接待基辛格,這不符合外交原則,再說接待計劃中也沒有基辛格回拜周恩來這一項活動,而且他們還對基辛格說“謝謝”之類投降性的軟骨頭話。
毛澤東本來對基辛格的“求助”提議就不快,聽到周恩來“私見”基辛格等讒言后,更加不快,于是大發(fā)雷霆:這次中美會談公報并不怎么樣,有人要借給我們一把傘,我們就是不要這把傘,這是一把核保護傘。
經(jīng)過外交部的兩位女翻譯和江青反復(fù)匯報,毛澤東點頭“誰要搞修正主義,那就要批!”。于是11月17日,基辛格離開中國的第三天,周恩來和外交部負責(zé)人及其他有關(guān)人員應(yīng)召到毛澤東住處開會。會上,毛澤東對這次中美會談提出批評意見。他說:“對美國要注意,搞斗爭的時候容易‘左,搞聯(lián)合的時候容易右?!彼嶙h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他的意見,批判周恩來在外交路線上的“右傾投降主義”以及葉劍英在同美國軍方人員會談后說了一聲“謝謝”的“右傾軟弱”。
當天晚上,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達毛澤東對于這次中美會談的批評意見,并介紹了同基辛格會談的情況。
會上,江青自以為“倒周”時機已到,攻擊周恩來是“右傾投降主義”。姚文元也從旁幫腔。周恩來忍無可忍,當場予以駁斥。
第二天,江青將對周恩來的火發(fā)泄在了對外友協(xié)關(guān)于邀請土耳其兩位音樂家于12月上中旬來華作訪問演出的報告上,此報告之前周恩來已經(jīng)批復(fù)“同意”要外交部具體辦理此事了。
可是江青見該件后批道:“建議今后少接待或不接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文藝團體,其后果是嚴重的!”
江青此舉是想給周恩來一個下馬威——我不同意你的“同意”。
19日,周恩來看見江青的批示后,他又批:“今后應(yīng)盡可能地少接待,或有選擇地接待,完全不接待不甚可能。但我事先可調(diào)查清楚,避免請來我無法接受或不了解其內(nèi)情的文藝團體?!?/p>
江青見周恩來不服,還說“完全不接待不甚可能”,于是發(fā)動同伙一齊上陣。從19日開始,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繼續(xù)指責(zé)對外友協(xié)的報告是宣揚“無標題音樂、無社會內(nèi)容”,并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發(fā)起“批判資產(chǎn)階級無標題音樂泛濫”活動,攻擊此邀請演出是“開門揖盜”,號召“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斗爭”。在江青等人干擾下,原定土兩位音樂家訪華計劃最終未能實現(xiàn)。
而周恩來也從18日之后,進入挨批寫檢查階段。
周恩來向毛澤東書面報告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情況,他再次忍辱負重違心檢查自己在這次中美會談中“做得不夠”。
“做得不夠”不是江青等人想要的結(jié)果,他們繼續(xù)在毛澤東跟前“讒言”。于是毛澤東進一步指示:由王洪文主持,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批評周恩來、葉劍英的“右傾錯誤”。除了政治局委員(當時與會的在京委員有王洪文、江青、張春橋、姚文元、李德生、李先念、韋國清、紀登奎、吳德、華國鋒、陳永貴、吳桂賢、倪志福等人)外,毛澤東還指定了其他參加的人員有:剛剛(當年3月)復(fù)出、還不是政治局委員的鄧小平;外交部部長姬鵬飛、副部長喬冠華和仲曦東,黃鎮(zhèn)(時任駐美國聯(lián)絡(luò)處主任);以及有關(guān)的翻譯人員羅旭、章含之。
中央政治局會議很快也升格為有外交部、中聯(lián)部等外事單位領(lǐng)導(dǎo)參加的擴大會議。
會議地點跨出中南海,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
王洪文得到了主持批判周恩來會議的大權(quán)。毛澤東的聯(lián)絡(luò)員王海容和唐聞生負責(zé)在會上傳達毛澤東的指示。
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四人幫”斗智斗勇
政治局擴大會議從11月21日開始,到12月初,持續(xù)開了十幾天。會議就根據(jù)王海容和唐聞生傳達的指示,對周恩來再次進行批評。第一次沒有“過關(guān)”,第二次、第三次……也沒有過關(guān),當時到會的許多領(lǐng)導(dǎo)人都不知道周恩來作檢查的內(nèi)幕,但這次會議氣氛異常緊張,政治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與會人員都不得不發(fā)言表態(tài)。于是大家按照毛澤東指示,違心地或非違心地,發(fā)言批評周恩來。
這十幾天里,周恩來除遭受精神上的重創(chuàng)外,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因為此時他正患有膀胱癌。一到晚上,周恩來就將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見客,不開會,不化療,一向注意儀表的他,第一次拒絕刮胡子。他一臉苦戚,一腔憤慨,日夜趴在桌子上,長書萬言,寫了撕,撕了又寫,熬紅了眼睛,熬酸了筋骨。因為老是低著頭,他的眼腫了,接著臉腫了,坐多了腿也腫了,最后全身都腫了。但他全然不顧,還是不斷寫,不斷撕。
鄧穎超一開始也不知道周恩來在辦公室里干什么,又不能進去說服他注意休息,著急地在門外來回踱步。身邊工作人員知道一點內(nèi)情,可這是中央內(nèi)部的事情,他們也不能多嘴??伤麄兛匆娭芏鱽磉@樣不顧惜身體,沒日沒夜地寫東西,心里又是著急又是難過,更多的是痛惜!
大家無奈著急又幫不上忙。為此,衛(wèi)士長張樹迎哭了好幾回,他恨自己文化不高,不能幫助總理代筆寫一些東西。要說最著急的是負責(zé)治療的醫(yī)生們,自從總理把自己關(guān)起來寫材料起,就拒絕進行化療。
后來周恩來在大會堂作關(guān)于黨內(nèi)十一次路線斗爭講話時,身邊的工作人員才明白總理為什么拒絕治療,原來姚文元攻擊他說,這次中美會談是“喪權(quán)辱國”,“投降主義”,是“第十一次路線斗爭”,周恩來就開始寫歷來黨內(nèi)斗爭是怎么一回事。他是在為保護比生命還重要的政治生命奮筆疾書,也為保護安定團結(jié)的大局面不惜委屈自己。正在忍受心靈的煎熬的他,怎么有心情去治療呢?
保健醫(yī)生張佐良在周恩來去世20年時,出版了《周恩來的最后十年》。他在書中描寫了這一段艱難時光:“這哪里是什么幫助總理?。克麄兠髅魇钦偫?!他們是想要打倒總理??!說話的是人民大會堂的服務(wù)員。剛剛從大廳里端著托盤出來,將盤子往桌上一放,就邊說邊用衣袖擦眼淚,起先只是唏噓聲,一會兒抽泣起來了?!薄拔液萌菀装堰@個抽泣的給勸住了,又來了更厲害的丫頭小趙。她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也是一面哭一面氣憤地說:這個老太婆成天不工作,看電影,游山逛景??偫硪惶斓酵砻χ鵀槿嗣?。張大夫,你還不知道呢,他們白天睡覺,晚上來開會整總理。他們開完會回去,一起喝紅葡萄酒慶賀干杯呢!”“周恩來挨批期間,卻由王洪文主持會議。周恩來在家等候通知去參加會議,不必再提前到會場去。散會時,他亦‘知趣地即刻離開大會堂回家,因為有人留在那里商量下一步對付周恩來的辦法。”
江青此番批斗周恩來,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是想借此撈一把政治資本。她一邊誣蔑周恩來是“錯誤路線的頭子”,要“迫不及待”地取代毛澤東,一邊要求政治局會議增補她和姚文元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提出報毛澤東。
力薦鄧小平回政治局,終是東風(fēng)壓倒西風(fēng)
這時,毛澤東突然意識到江青一伙要 “倒周”的真正用心。因為江青等提出所謂“十一次路線斗爭”讓他覺得有些不對頭了。照實說,這就是一個非同小可的政治陰謀——要把周恩來打入王明、張國燾、林彪等人的另冊。這顯然不是毛澤東的本意,他對周恩來的方針是:“批評一下可以,打倒不行”。他既不能容忍周恩來持續(xù)批極左,也不容許江青一伙“倒周”。周恩來如果再不回到總理的崗位上來,全國就要亂了套,就像下亂陣腳的棋步,再不調(diào)整,將帥難保。
毛澤東得知江青和姚文元要當政治局常委的要求后,明確指出:“增補常委,不要!
看來這場“批周”風(fēng)波已經(jīng)到了應(yīng)該結(jié)束的時候了。12月9日,毛澤東會見來訪的外賓之后對周恩來說:“總理啊,你挨整了,聽說他們整得不亦樂乎?。 ?/p>
對這出帶有病態(tài)的鬧劇,周恩來心里有數(shù),但他不想追究更多,他第一個想到的是趁毛澤東有憐惜與悔悟之意,趕緊說出自己最為迫切的愿望,那就是讓鄧小平盡快回到政治局,借此改變政治局里“文革”派與老干部的比例,增強正義力量。
毛澤東沒有當場表態(tài),但他明顯在給自己找臺階,好讓這出鬧劇盡快收場。
毛澤東也在當天找會議主持人王洪文談話,指出:“有人講錯了兩句話,一個是講‘十一次路線斗爭,不應(yīng)該那么講,實際上也不是;一個是講總理‘迫不及待,不是總理迫不及待,江青自己才是迫不及待!”
很明顯,毛澤東明確告訴江青等人此事到此為止。
幾天后,毛澤東終于下了決心,接受了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的建議,同意鄧小平回政治局,并任命他為軍委委員。12月12日,毛澤東在他的書房兼會客室召集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先指揮大家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接著說:“步調(diào)一致才能得勝利。林彪步調(diào)不一致,所以不能勝利。什么大艦隊,小艦隊?!彼敱娦迹骸艾F(xiàn)在,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fā)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xué),東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個秘書長吧。你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吧?!?/p>
毛澤東吸了一口煙,繼續(xù)說:“有些人怕他,但他辦事比較果斷,你們的老上司,我請回來了,政治局請回來了,不是我一個請回來的?!?/p>
毛澤東對鄧小平說:“你呢,人家有點怕你,我送你兩句話:柔中寓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nèi)部是鋼鐵公司。過去的缺點,慢慢地改一改吧。不做工作,就不會犯錯誤。一做工作,總要犯錯誤的。不做工作本身也是一個錯誤?!?這次會議,算是對這次“批周”的小結(jié)。毛澤東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也給周恩來一個精神安慰。
倒是江青一伙面面相覷,這個決定出乎他們意料,一時有些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應(yīng)對。
這個戲劇化的轉(zhuǎn)折,卻在周恩來意料之中,他凝神地微笑著。他用自己血肉之軀忍辱負重收獲了一個重要果實:鄧小平請回政治局。
隨后,周恩來親自草擬了中共中央關(guān)于鄧小平任職決定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各大軍區(qū)、省軍區(qū)、各野戰(zhàn)軍黨委,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黨委,中央、國家機關(guān)各部委領(lǐng)導(dǎo)小組或黨的核心小組:
遵照毛主席的提議,中央決定:鄧小平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參加中央領(lǐng)導(dǎo)工作,待十屆二中全會開會時請予追認;鄧小平同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軍委領(lǐng)導(dǎo)工作。
特此通知
中共中央
1973年12月22日
一個多月后,毛澤東指示銷毀一切有關(guān)這件事情的材料。至今中央檔案部門也沒有這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完整記錄。
(壓題照片:1974年5月30日,周恩來和毛澤東在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