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輝
摘要:語文課本中不論是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還是喻理于事的寓言、童話,都是學生習作的優(yōu)秀范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除了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精彩片段,還應從課文的內(nèi)容選擇、材料組織、語言表達、篇章結(jié)構(gòu)等諸多方面著手,有側(cè)重點地從每一篇課文中挖掘出一個習作點,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習作點進行習作練習,能有效的減小作文的難度。在課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以課文為例進行選材,并為作文服務。
關(guān)鍵詞:課本素材 ; 學以致用
一提起作文,大多數(shù)學生就會有畏懼、厭煩的心理,于是我在班級中做了一番問卷調(diào)查,讓他們說說害怕作文的原因,結(jié)果顯示:大約70%的同學表示在寫作文時經(jīng)常寫了個開頭,接著就“筆塞”了,想半天也不知道寫什么;20%的同學說有構(gòu)思卻不知如何表達:10%的同學說能寫完篇,但其中有幾位同學說寫出來的內(nèi)容總是不夠充實,語言不夠優(yōu)美……筆者認真研讀了這份調(diào)查報告后,得出學生害怕寫作文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寫什么。確實如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況且有大部分學生尚未成為“巧婦”,因此讓學生“有什么”可寫是解決寫作文難的關(guān)鍵,那“有什么”從何而來,當然同學的生活體驗、閱讀感悟均可作為選擇的源頭,但由于初中生生活體驗不是太多,而且許多初中生更多的時間是在讀教科書,況且大部分同學的閱讀面尚不是很廣,而且在十多年的習作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許多語文教學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即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的時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學;而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又只字不提閱讀教學。大多數(shù)的語文老師都習慣將作文教學的陣地完全放到作文課上,往往忽略了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最多接觸的最寶貴的習作資源――教材中的“課文”。這樣導致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兩相分離,學生讀課文和學作文也完全是兩碼事。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將課文學習所得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時,也基本上不注重與所教課文的關(guān)聯(lián)。這種讀寫分離的教學方式,既浪費了有利的作文教學資源,又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因此筆者就建議同學嘗試著將課文中學習到的寫法、內(nèi)容加以提煉組織,巧妙地運用到作文中去,學以致用,將課文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
一、學課文的標題
中學語文所收篇目,其標題可謂各呈異彩?;蛐路f別致,耐人尋味,如《死海不死》,意境深遠,含蓄雋永;如《大自然的語言》,或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如《奇妙的克隆》,主旨突出,旗幟鮮明;如《愛蓮說》,托物言志,精練傳神;如《變色龍》……對這些頗具特色的標題,在導入新課釋題析題之時,我總是著意從內(nèi)容、范圍、文體、語法,修辭等方面啟發(fā)學生品味,比較,用心抓“題眼”,讓學生明確題目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懂得精心命題的妙處,學會擬題的方法。這樣篇篇滲透,天天“見面”,耳濡目染,使學生即掌握了命題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內(nèi)涵,學習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課上,自命題作文時,學生根據(jù)訓練要領(lǐng),刻意追求,擬出了許多言簡意豐,學習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課上,自命題作文時,學生根據(jù)訓練要領(lǐng),刻意追求,擬出了許多言簡意豐、新穎不則又頗具吸引力的題目。如《難忘那一片綠》、《秋日細語》、《愛的奉獻》、《民族魂-讀<鞋>有感》、《映日荷花別樣紅》等,都非常別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二、仿課文的開頭、結(jié)尾
中學語文堪稱“鳳頭”、“豹尾”的課文開頭、結(jié)尾,俯拾皆是。好的開頭,先聲奪人,引人手不釋卷,一口氣讀下去;好的結(jié)尾則以高屋建領(lǐng)之勢,畫龍點晴之效,令人“把作品讀完以后,把它的第一頁翻開來重新再讀一篇”(列夫.托爾斯泰語)。老舍《濟南的冬天》的開頭,用北平的風對濟南沒有風聲,用倫敦不見日光對濟南的響晴,有熱帶日光之毒對濟南的溫暖的空氣,一組排比,貼切自然,猶如信手拈來,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物點。朱自清的《背影》,開頭只有一句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遍_門見山,一下子點出了題目“背影”。魯迅《故鄉(xiāng)》結(jié)尾“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耐人尋味式,《羚羊木雕》結(jié)尾“這能全怪我嗎?”設下懸念,引人深思……像這樣的“鳳頭”、“豹尾”,我總是先發(fā)動學生自己主動地學以致用。
三、活用課文內(nèi)容
課文的內(nèi)容或感人或有哲性或引人深思,是一筆極寶貴的寫作素材,筆者建議同學嘗試著將課文中學習到的內(nèi)容加以提煉組織,巧妙地運用到作文中去,學以致用,將課文內(nèi)容運用到寫作中去,于是筆者以此為契機,上了一堂公開課——“善讀”之學以致用,指導學生將課文中的內(nèi)容活用到作文中來,而大部分的課文是同學與老師一同學習過、研讀過的,故許多同學對課文亦理解得較深刻,運用起來也較熟練。因此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與指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文時,選材障礙少了,內(nèi)容也充實了不少。
筆者這樣指導學生來活用課本中的素材:1、若是一些名句可直接摘引,如“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摘引后可稍加議論。2、可從主題思想出發(fā)寫感悟。3、可從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出發(fā)寫感悟。筆者經(jīng)常展示一些同學活用課本內(nèi)容的優(yōu)秀片斷,讓學生從學生實際的練筆中學會更好地活用。
展示李美蘭同學活用《背影》的作文片斷——父愛如山!“偉岸的高山”永遠只有寡言的肅穆,于是臨行送別也只剩寥寥數(shù)語的叮嚀。他的愛是語言所不能表達的,于是他穿過鐵道爬上目臺為兒買橘的艱難才不曾令他卻步。有人說,他的背影實在不怎么雅觀,但我說,他的背影是只得動容的美,因為那是高山般深沉的愛,情深意長的款款慈愛是一個20歲的大男孩晶瑩淚光中唯美的幸福!
展示鄭碧蘭同學在考場得高分的考場作文的精彩片斷——
是什么使蘇軾仕途受挫卻仍期待“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是什么使愚公面對巍巍高山卻仍堅守移山的決心,縱然遭智叟挖苦嘲笑也毫不動搖?
夸父逐日卻消失在紫色的暮靄中卻仍無怨無悔,只讓龐大的身軀在倒下的時候,丟棄的杖化為那一片桃林,昭示著如太陽般不滅的精神,又是為何?
是信念,是縱使風雨兼程也仍執(zhí)著堅守的信念,是縱使荊棘叢生也要披荊斬棘的信念。
或許人生總是充滿了無可避免的重重風雨,但不會變的是信念,只要信念在,便可在風雨中仍自信吶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仍守望用心中的凌云壯志去闖出一片天空。
教學生作文,關(guān)鍵要解決“怎么寫?寫什么?”的問題。從課文中挖掘?qū)懽饔柧汓c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敝挥凶x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結(jié)合中,學生的習作能力才會逐漸提高。讓我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讀寫相結(jié)合,為學生鋪設一條平坦的寫作之路吧!
參考文獻:
[1]《廈門市初中新課程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2]《中學作文教學法》安徽師范大學 黃建成袁立癢主編。
[3]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王鵬偉著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 《新課程標準方案解讀》 、《教學方法的變革》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馬巷中學 36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