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本質(zhì),點擊要害
——高考作文深刻之“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
良 仔
【考點闡釋】
關(guān)于“深刻”,《考試大綱》有三個評分點: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guān)系;觀點具有啟發(fā)性。其中的“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要求考生透過現(xiàn)象的迷霧進行深入的思考,對現(xiàn)象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加工,發(fā)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質(zhì)來。寫記敘文,就應(yīng)著眼于人物思想品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發(fā)掘;寫議論文,就要在紛紜復(fù)雜的事物表象中,剝?nèi)ガF(xiàn)象的外殼,抓住問題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確立自己的觀點。
【寫作指導】
把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lián)系是認識的開始,但是,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表象上。要想把認識導向深入,還需要進一步探求事物的內(nèi)在特征、本質(zhì)屬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此,動筆寫作前須仔細審度,深入探究,不可貿(mào)然作出判斷。具體應(yīng)做到:
一、獨具慧眼,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
對閱歷尚淺的高中生來說,觀察時不能放過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凡人小事。如果能放遠眼光,開動腦筋,透過“芝麻綠豆”的小問題發(fā)現(xiàn)其中蘊涵的深刻含義,同樣可以得到“尋常中顯本質(zhì),微塵中見大千”的立意。
二、掌握必要的“理論武器”
事物的現(xiàn)象是錯綜復(fù)雜的,往往真假交織、魚龍混雜、不易分辨,同時事物的本質(zhì)往往有一個逐步顯露、逐漸展開的過程,因而,對事物本質(zhì)的認識并非易事。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加強積累,政治課本里的一些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論書籍和文章里的精彩分析,也得時時留意。這樣,帶一些“理論武器”進考場,根據(jù)需要適當?shù)?、妥帖地加以運用,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握一些“深入本質(zhì)”的方法
要善于運用理性的思維,對觀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葉以尋根,觀瀾而溯源”的工夫。作文時,應(yīng)注意用好比較的方法,對事物的現(xiàn)象進行概括,從而“上升”“飛躍”,形成對事物理性化的認識
四、文體不同,“深入本質(zhì)”的方法有別
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現(xiàn)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通過議論與抒情來體現(xiàn)“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雖然篇幅有限,但在體現(xiàn)“深入本質(zhì)”上有其獨特的作用。通過議論與抒情,可以深化敘事的內(nèi)容,可以讓情感得以升華。無論是飽含哲理的抒情,還是賦予議論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都能透過所敘述的內(nèi)容,揭示其本質(zhì)意義。
議論文是訴諸理性的文體,內(nèi)容最好富有深刻的哲理,當然更得做到“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因此,文中不僅要有正確、科學的理,而且這個理還要盡量講得深入、切實;說理,還要有周密的論辯性,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現(xiàn),要明理、闡理和揚理,就要論辯、闡發(fā)和證明,通過周密的論辯,道理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才能被發(fā)掘出來;說理,還要有強烈的說服力,這是“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的根本目標,以理服人、以理取勝、循循善誘,讓讀者真正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質(zhì)”。
五、事物“本質(zhì)”的核心是“人心”
說到底,事物“本質(zhì)”的核心是人們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窮根究底,最后都能追究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會現(xiàn)象,追根溯源,都能追究到“公心”上。比如環(huán)境問題,似乎與“私心”沒什么聯(lián)系,是人類的共性的問題,但如果刨根問底地問幾個“為什么”,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所在?!安菰瓰槭裁磿ネ耍俊薄笆且驗檫^度放牧。”“人們?yōu)槭裁匆^度放牧?”“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牛奶、羊毛等越來越大的需求,是為了多賺錢。”所以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人們越來越大的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貪婪的欲望。所以,每個人對環(huán)境的破壞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類把本屬于這個地球所有生命的環(huán)境,當成了只供自己消費的資源。如能分析到這一點,就是找到了問題的本質(zhì),文章也就深刻了。
【考場佳作】
找回童年
江西一考生
曾經(jīng),童年藏在“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爭妍繁花中,躲在“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幸福笑靨下。
后來,鮮花被紙花代替,蘊含生機的紙鳶變成了飛機模型?,F(xiàn)代人們馬不停蹄地向前跑去,卻把自己的童年甩在了后面。
童年是為社會積蓄動力的時光,即使社會跑得再快,也需要找回童年,童年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是社會的生命力。
找回童年,最重要的是找回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美國有一本名叫《邦尼小兔》的幼兒暢銷書,里面的動物很多都配有真實的皮革,幼童通過觸摸那些毛茸茸的動物軟皮,可以真切地感受自然的味道。雖然高科技與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與自然更為親密的接觸,但科技也能從另一途徑來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火花。
對于童年,于丹曾說:“幼時也不用懂太多、學太多,多親近自然與山水就好了?!钡鞘械臄U張卻在侵吞自然山水的肌體,也逐漸地影響孩子的童年樂趣。
找回童年,只有我們的社會營造出更加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只有我們的城市能夠更融洽地與自然相處,才能找回童年的快樂與幸福。
中國當代最杰出的建筑設(shè)計師貝聿銘,在蘇州的烏篷雨巷、小橋流水中度過童年時光。拙政園的曲徑通幽,留園的花香鳥語給他的童年增添了一抹新麗的色彩。雖然設(shè)計了盧浮宮前的水晶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這樣的名作,但他卻在退休12年后以85歲高齡重新出山,于是蘇州博物館新館在眾多園林中悄然誕生?!帮L移影動,珊珊可愛”,貝老引用《項脊軒志》中的話贊嘆道。他希望可以讓蘇州的孩子們在現(xiàn)代建筑中找到自然的氣息。
童年若是被科技的發(fā)展丟在了身后,我們可以用自然之手牽引,把這個迷路的“小孩”帶回社會母親的身邊。但最好的方式便是把科技與自然融合,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找回童年。
找回童年,便是找回童年的意趣,而并非談“高科技”色變。有美國母親以幼兒園老師過早教會女兒認識字母而剝奪女兒的想象力投訴獲勝,也有8歲男童被任命為英國一家博物館高管而備受好評。找回童年,并不意味著整日游山玩水,高科技只要符合孩子們的口味,也一樣能從中找回童年。
找回童年,首先還是要相信社會,相信科技,只有當我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時,孩子們才能更加相信自己,這樣的童年才會更加天真無邪。正如諾基亞首席執(zhí)行官所言:“諾基亞生產(chǎn)兒童手機并不是為了剝奪孩子們的想象力,而是體現(xiàn)一種愛與信任?!?/p>
雖然混凝土的高樓不像樹木那樣郁郁青青,雖然汽車不像奔馬那樣無拘無束,但人性化的高樓仍可以找回童年的天真爛漫,新穎造型的汽車仍可以駛向找尋童年的路!
【點評】
立意新奇是本文最大的亮點。作者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shù)與天真爛漫、自由不羈的童年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在作者看來,“最好的方式便是把科技與自然融合,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找回童年”——這是全文的核心思想;文章側(cè)重強調(diào)的,是“雖然高科技與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與自然更為親密的接觸,但科技也能從另一途徑來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火花”、“高科技只要符合孩子們的口味,也一樣能從中找回童年”。其眼界之高遠,角度之巧妙,論述之客觀,表現(xiàn)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思想水平和思維能力。
此外,作者文化視野開闊,文化底蘊深厚,又能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精當?shù)囊?,使文章說理充分,令人信服。清新流暢的語言,也為全文增色不少。
【新題演練】
健康,是人們的追求。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愛好……
請以“健康”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提示】
這是一道寫作思路比較靈活的發(fā)散式的作文題。正如題目提示的,“健康”是個大概念,包括身體健康、思想健康、心理健康,等等。寫作時如果只是把“健康”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概念,那么很難從多個角度新穎立意。所以得學會“化大為小”“化虛為實”,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選取自己最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以此作為主攻目標,其余的可以不寫或一帶而過,決不可貪多致濫。
【參考擬題】
1.樂觀——健康的伙伴,2.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向鍛煉要健康,4.健康是最大的財富,5.克服心理壓力,6.遠離精神毒品,7.不要透支健康,8.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