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陽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由法國每年主辦一次。去年,2012年,第十七屆展會在巴黎舉行,中國有15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及其52件瓷器和海派旗袍的作品參與,主辦方為之頒發(fā)了展會榮譽證書。
展會上,來自浙江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正聰設計制作的兩件龍泉青瓷作品《碎玉》《珍珠梅瓶》特別吸引人,老外紛紛豎起大拇指,操著半生不熟的中國話,連聲夸道:“OK,中國雪拉同(西方人稱青瓷為雪拉同)……”
情有獨鐘雪拉同
龍泉青瓷是中國制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以瓷質細膩勻柔、色澤青翠晶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著稱于世,人們稱它為“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之花”。
龍泉青瓷有哥窯、弟窯之分。哥窯厚胎厚釉,色青灰淡雅,釉面呈現紋片“紫口鐵足”;弟窯薄胎厚釉,釉面豐潤,釉色青翠,光澤柔和,有“綠如青波停不瀉”的美譽。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作為中國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之一,于2009年在世界陶瓷界首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的代表性人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毛正聰。
生長在山溝里的毛正聰,少年時因為害怕蛇和螞蟥,所以不太敢下地干農活。終于有一天,他背著母親,偷偷跑到附近一家青花瓷作坊去做了一名小伙計,從此,他與龍泉青瓷結下了不解之緣。一代青瓷藝術大師踏上了成長之旅。
1955年,毛正聰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學徒招進龍泉瓷廠。50余年陶瓷生涯,毛正聰經歷了從藝道路上的艱難坎坷,也體驗了探索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歡欣喜悅。他練就了一手釉水配方、設計成型、原料加工、窯爐燒成等本領。在技藝與日精進的發(fā)展提升過程中,毛正聰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藝術風格,取得了公認的藝術成就,成為龍泉青瓷事業(yè)發(fā)展中產生重要推動作用的代表性人物。
毛正聰在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藝術道路上能夠逐步達到一種高、新、美的境界,是他不變的藝術情結和不懈的科學探求的結果,是他作為工藝名家的靈性感悟與實踐者的勤奮執(zhí)著融合的結晶。
超凡脫俗正聰瓷
中國陶瓷行業(yè)協會會長楊自鵬,在《毛正聰青瓷藝術》一書中評價道:毛正聰的青瓷作品,造型簡潔,器形端莊大度,線條流暢明快,釉質細膩瑩潤如玉,色澤凝重和諧,每一件都彰顯著青瓷藝術的美形美色,透射出美的神韻,不禁使人有千峰秀色收眼底、萬盞溫潤傳胸間之感,物質的享受和精神的升華都在其中。
毛正聰在繼承仿古的基礎上,經過30余年潛心研制,成功燒制了“龍泉哥窯掛盤系列”。他大膽地在掛盤釉面紋片裝飾中,應用雕刻手法,使開片與雕刻的圖案裝飾相結合,別具風韻。他采用陰刻,以明快流暢的線條勾畫兩尾鯉魚,燒成后陰線釉厚,似碧玉雕塑,鯉魚活現在紋片中。他還在釉面上裝飾形態(tài)各異的人體舞蹈、飛禽走獸、花木植物等抽象型新紋片。
龍泉哥窯掛盤系列共有8個品種,直徑最大的70厘米,最小的為17厘米,其中,61厘米掛盤是哥窯史上最精致的作品,獲得全國陶瓷創(chuàng)作評比一等獎。評比時,陶瓷專家張宇智稱贊這一作品說:“造型設計美觀大方,是龍泉青瓷的首創(chuàng),顯示出中華民族的氣魄,具有國際水平?!碑嫾翼n美林在評語中寫道:“61厘米大掛盤是我國陶瓷史上最有分量的作品?!?/p>
龍泉哥窯掛盤系列參加過香港舉辦的世界珍品展覽。當時展出以50萬美元標價,訂單紛至沓來。陶瓷行家稱這系列掛盤為“龍泉青瓷又一絕”。
如今,全世界不少知名博物館都珍藏有毛正聰的青瓷精品,眾多收藏家高價收藏他的作品。人們對毛正聰的青瓷藝術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古瓷添彩紫光閣
1988年,中南海紫光閣總理接見廳陳設出一盤一瓶兩件青瓷精品,造型渾厚大方,釉色珠光玉潤,既古色古香,又有現代氣派,被陶瓷專家一致稱為當代國寶。這是毛正聰的作品,為當代青瓷首次選入紫光閣收藏陳列;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藝術顧問楊亞人鑒賞之后,連聲稱好,并即興賦詩:“千年古瓷添新彩,紫光閣中增輝色?!?/p>
國務院禮賓司一位同志告訴毛正聰,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時,在紫光閣總理接見廳觀賞了《紫光瓶》《紫光盤》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2001年,毛正聰《千峰翠》《奇紋貫》等16件青瓷作品,再次選入紫光閣收藏陳列。
多年來,毛正聰有《鐵胎爐》《池?!返?3件作品分別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騰龍盤》為鄧小平收藏。毛正聰還先后為李鵬、朱镕基、溫家寶三任總理,精心制作外交專用禮品瓷1600余件。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毛正聰被邀請在世博會中國元素活動區(qū)瓷坊“秀”龍泉青瓷技藝絕活。他現場表演拉坯、刻花、修坯、跳刀等傳統(tǒng)制瓷技藝,向海內外游客展示世界首項陶瓷非遺的獨特魅力,讓千年瓷韻成為一段可以觸摸的歷史。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作了直播報道。
毛正聰又為上海世博會特制了龍泉弟窯“梅子青”作品《三牛喜慶》,并被永久收藏。
薄胎哥窯文武開片是龍泉青瓷很多年來尋求突破的難點。毛正聰充分利用當地天然原料,找遍了龍泉所有的礦點,采用宋代藝人生產青瓷的原礦山,進行原料配制。他潛心鉆研20余年,經過上百次反復試驗,終于研制出30厘米哥窯金絲線色和金黃色與黑色相間的文武開片掛盤各一只,取得了配方、燒成著色等大量工藝技術數據,突破了龍泉青瓷1000余年厚釉、清一色狀況。
登峰造極粉青釉
據史書記載:南宋中期以后,青瓷出現了質的飛躍,成功燒制出了薄胎厚釉,溫潤如玉的“梅子青”“粉青”釉弟窯青瓷,成為歷史名窯龍泉風格的代表。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贊美的詩句,如“圓似月魂墜,輕如云魄起”、“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雨過天青云破處,梅子流酸泛青時”。
釉的配方組分,釉的色澤呈現,釉的燒成效果,釉在各種條件下的神奇變化,都要憑科學精神,藝術眼光和大家獨具的內心感悟,進行反復的比較、辨別、判定和升華,以至在科學與神秘的融匯中求出精絕。
毛正聰一生致力于青瓷粉青釉的研究,他是在釉的辨別、判定上力求精絕的一個代表。
2003年,在杭州舉辦的首屆“百名國家級藝術大師精品拍賣會”上,毛正聰選送的青瓷弟窯“粉青”皇后壺,粉青釉色寧靜剔透,如同玉琢,釉上的手繪風景,水天一色,意境迷離。經過多輪競拍,最后以39萬元拍走,獨占拍賣會鰲頭,成為當年現代青瓷作品最高價。
當今國外一些著名博物館收藏毛正聰作品,都以他的青瓷弟窯粉青釉精品為第一追求。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位著名陶瓷鑒定專家,在觀賞毛正聰青瓷弟窯粉青釉作品后,評價道:“淡雅柔和如美玉,釉色水平已達到歷史高峰?!?/p>
迄今為止,毛正聰是唯一一位入選世界非遺名錄的青瓷“粉青”釉國家級傳承人。
青瓷文化傳四海
國際知名陶瓷專家、日本貿易陶瓷研究會會長三上次男博士,在他的《陶瓷之路》一書中寫道:“中國經過五代以至宋朝(公元960-1270年)社會安定下來了。于是,就迎來了陶瓷生產在量和質方面都飛躍發(fā)展時期。世界上生產的陶瓷之中,就出現了品質最佳和最美的產品。具體地說,進入這個時期,生產青瓷的中心就轉移到了浙江省的龍泉地方,這種瓷器的青色,其清澈猶如秋高氣爽的天空,也如寧靜的深海,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龍泉青瓷。大量青瓷通過海運銷往亞、非、歐三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故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美譽?!?/p>
毛正聰的青瓷作品,從上世紀末至今,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巡回展出,他自己也到多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把青瓷文化傳播到五大洲,向世人展示這“東方明珠”獨有的藝術魅力。
1988年,毛正聰作為龍泉青瓷行業(yè)第一人,到日本東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日本是個對中國陶瓷、尤其對龍泉青瓷有較深研究的國家。此次展覽,毛正聰結識了許多專家和文化人士,與他們交流陶瓷文化,探討青瓷藝術。至今,他還與不少人保持書信來往,進行學術交流。
之后,毛正聰又兩次東渡,舉辦個人青瓷作品展覽及學術講座。日本有位叫西尾康之的企業(yè)家,從雜志上看到報道后,千里迢迢,專程從日本到龍泉尋找毛正聰。見到毛正聰,他非常激動:“毛大師,錯過在日本與您相見的機會,我對中國陶瓷文化最感興趣,也愛好收藏,我有很多陶瓷界的朋友,他們很懂龍泉青瓷,也很希望看到龍泉青瓷?!睆拇耍斉c西尾康之結交。西尾康之每年都來龍泉一趟,每年收藏一件毛正聰青瓷作品。
東南亞國家愛好中國青瓷的人特別多。1994年,毛正聰在新加坡舉辦過展覽,政府總理、各界名流、普通百姓,觀看者絡繹不絕。有一件事情使毛正聰終身難忘:在展會的7天里,有一位先生每天一開門進來,圍著陳設柜看得入神,到了關門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到了閉館那天,毛正聰問他:“你每天來看龍泉青瓷有何感想?”“龍泉青瓷太美了,我一輩子都沒有看到過這么好的東西。我買不起這么貴重的青瓷,只好每天來看看。”回答讓人感動,毛正聰當即挑選了一件小作品贈送給他。
一次偶然的機會,毛正聰結識了“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女士。經陳香梅女士推薦,毛正聰精心設計制作了4件弟窯粉青作品送往美國展出,參加“中美建交30周年”文化活動,讓大洋彼岸的人們一睹龍泉青瓷的風采。
2007年,貝多芬逝世180周年之際,受文化部委托,毛正聰與漫畫家毛銘三合作,燒制哥窯掛盤,由毛銘三在盤面畫上貝多芬頭像。人物畫像結合開片裂紋,燒制工藝難度很大,毛正聰經過4個多月的反復試驗,共燒了57只8寸盤,終于燒制成功一只。這只掛盤參加紀念活動的展覽后,被法國貝多芬博物館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