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馳
今春,湖州市博物館入藏23件明清古典家具。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專家稱,像這樣出自名家收藏、傳承有緒的文物實屬罕見,堪稱省內(nèi)博物館最具分量的受捐贈之一。作為最主要的參與者,湖州文化學者徐重慶先生已經(jīng)20多年默默無聞地付出—
趙紫宸趙蘿蕤父女紀念館:16年修成正果
近日,趙紫宸趙蘿蕤趙景德家族紀念館正在湖州市博物館緊張布展,其中有趙景心先生無償捐贈的珍貴的明清古典家具17套23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8件。這些古典家具印記著歷史、文化、科技價值,散發(f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為配合展覽,市博物館還在編輯《湖州市博物館藏明清家具—趙景心、黃哲捐贈趙紫宸、陳夢家趙蘿蕤夫婦舊藏》畫冊。作為牽線人的徐重慶先生應邀為該畫冊撰寫了《珍寶歸來記》一文。在燈下,徐重慶感慨萬千,想不到當年為引進趙紫宸趙蘿蕤父女紀念館,竟經(jīng)歷16年的努力和等待,而此次牽線趙紫宸趙蘿蕤趙景德家族紀念館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
趙紫宸,湖州德清人,著名的中國基督教神學專家。他的女兒趙蘿蕤是翻譯家、比較文學學者。上世紀80年代,從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徐重慶和趙蘿蕤有通訊往來。趙蘿蕤視徐重慶為忘年知音,非常信賴。徐重慶曾向趙蘿蕤提出用故鄉(xiāng)故居建立趙紫宸紀念館的設想。趙蘿蕤從小在古鎮(zhèn)新市生活,對故鄉(xiāng)情意滿滿,她在散文中不僅對新市,而且對善璉、菱湖、德清等地也有深刻記憶。1992年,趙蘿蕤偕弟弟、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副教授趙景心一起到湖州和徐重慶會面商量,自籌資金落實紀念館事宜,可惜當時引進名人資源的環(huán)境氣候還未形成。1998年,趙蘿蕤在京逝世,趙景心打電話給徐重慶,不改初衷,只是要求在家鄉(xiāng)建造紀念館時要加上姐姐。徐重慶古道熱腸,繼續(xù)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多方聯(lián)系,最后得到湖州師范學院的接納。經(jīng)過16年的努力,2006年春天,趙紫宸趙蘿蕤父女紀念館終于在湖師院的紅樓開館,趙景心無償捐贈了家庭的大量文物。開館之時,趙景心和許多國內(nèi)外學者聚集參加。
沈行楹聯(lián)藝術館:滴水匯入母親河
徐重慶在近半個世紀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道路上,與茅盾、趙景深、孫席珍、黃源以及郁達夫的妻子王映霞等名人交往甚密。不少名人的家屬子女至今還與徐重慶保持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徐重慶通過交往的文化名人和學者,無意中認識了更多的湖州籍名人,其中已故的沈左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在湖師院內(nèi)的沈行楹聯(lián)藝術館是徐重慶牽線引進的第二個館。沈先生名左堯,別署沈行,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研究員。沈左堯生前曾告訴筆者,他出生在海寧,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湖州人。上世紀90年代,中央電視臺拍攝《百家姓》,他才知道自己的沈姓來自湖州,就萌生回故里湖州尋根的念頭,但是苦于湖州沒有親朋。巧的是沈左堯在江西的朋友、時任新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熊世俊和徐重慶是多年的筆友。熊世俊便將徐重慶介紹給沈左堯,于是沈、徐二人有了通訊往來。2004年,徐重慶安排沈左堯到湖州尋根。接觸之中,徐重慶得知沈左堯多才多藝,不僅精于繪畫、書法,而且篆刻更受到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等書畫名家的贊揚,郭沫若、黃苗子、豐子愷、吳作人、陳之佛等不少文化界名人都樂于使用沈左堯治的??;同時,他也善于楹聯(lián)、詩詞、文章。沈左堯收藏有徐悲鴻、傅抱石、吳作人等人的美術作品及其他青銅器等文物,藏品數(shù)量達1000余件,年逾八旬的沈先生正在選擇捐獻地,要將畢生藏品捐給社會。在沈左堯故鄉(xiāng)尋根后,徐重慶多次勸說沈左堯?qū)⒉仄肪杞o湖州,同時將沈左堯的心愿傳遞給湖師院。經(jīng)過3年磨合,沈左堯無償捐獻藏品之事終于圓夢。2007年春天,以“沈行”為名、以“楹聯(lián)”為冠的藝術館在湖師院開館,沈左堯高興地親臨開館現(xiàn)場,他說,我是苕溪里的一滴水,終于匯入了母親河。是年秋天,沈左堯在京病逝。遵照其遺囑,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湖州南郊的楓樹嶺。
包畹蓉京劇服飾藝術館:為校園栽種文化奇葩
由徐重慶引進的第三個館是落戶在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包畹蓉京劇服飾藝術館,2012年秋天開館。浙江京劇團的表演藝術家們應邀觀看后這樣評價:這樣的京劇服飾藝術館在全省唯一,在全國的大學中也是唯一。
今年86歲的包畹蓉出生于湖州衣裳街包家弄,3歲隨父母移居上海。他是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入室弟子,上世紀50年代自己創(chuàng)辦京劇團。出于對京劇服飾文化的癡迷,他變賣家產(chǎn),收藏了梅蘭芳、荀慧生、俞振飛、黃桂秋等名家的戲服,還和夫人馬麗一起研制京劇服飾30多年,收藏和制作京劇服飾近千件。他是上海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京劇服飾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曾獲得“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年度貢獻獎”等榮譽。10多年前,上海市奉賢區(qū)在海灣風景區(qū)建起有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之稱的包畹蓉京劇服飾藝術館。而該館的展品只是他藏品的一部分,留存的精品還能裝備一個展館。當時有日本等國家的大學、機構和個人都要高價購買包畹蓉的藏品,但是他都拒絕了。他的夙愿是希望在家鄉(xiāng)建一個京劇服飾藝術館。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陳夢熊和徐重慶是筆友,陳夢熊從自己的學生、也是包畹蓉的粉絲吳崢嶸那里得知了包畹蓉的愿望,便寫信告訴了徐重慶。此后包畹蓉和徐重慶多次電話和通信往來,2006年秋天,足不出門的徐重慶陪同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同志,一起到奉賢看望包畹蓉夫婦。在徐重慶的幫助下,2012年9月湖州舉行國際湖筆文化節(jié)期間,包畹蓉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館中,展出了300余件京劇服飾,其中有荀慧生的梅紅襖、俞振飛的粉大靠、黃桂秋的粉紅宮裝與大紅旗袍等;還有包畹蓉花巨資歷時3年制作的全金蟒袍、包家祖?zhèn)鞯摹鞍俜痿卖摹钡龋S多藏品均為稀世珍寶。如今,該館不僅是湖職院學生學習專業(yè)的實驗區(qū),也是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品牌項目。
趙紫宸趙蘿蕤趙景德家族紀念館:40多張快遞單
如今,趙紫宸、趙蘿蕤和陳夢家、趙景德、趙景心,包畹蓉,沈左堯共7位名人資源,在徐重慶的幫助下先后回歸故里,為湖州增添了4個館,但無人知曉,徐重慶所付出的辛勞!
在徐重慶的寫字臺抽屜里有40多張“順豐”速遞公司的單子,這是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中旬徐重慶寄給趙景心的,平均每個月8張,每三至四天1張。講起這些快遞單子,要從趙景心捐贈的23件明清古典家具說起。
趙景心捐贈的珍貴家具是父親趙紫宸和姐姐趙蘿蕤、姐夫陳夢家生前的收藏。陳夢家是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和收藏家,早在上世紀40年代開始就收藏了一批“開門見山”的標準器。1985年王世襄著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中有38幅彩圖,就是陳夢家和趙蘿蕤的收藏。趙紫宸、陳夢家和趙蘿蕤相繼過世后,趙景心除將其中的部分藏品捐給了上海市博物館,還留存20多件。從2012年10月開始,他頻繁打電話和徐重慶商量。趙景心耳背,徐重慶說話他聽不到,為此每次接到趙景心的電話后,徐重慶總是耐心聽完,然后立即伏案寫下自己要對趙景心說的話,由快遞公司寄出。這就是這些快遞單子的來歷。
徐重慶在這些快件中不厭其煩地為趙景心分析藏品各種可能去向的利弊,建議捐給湖州市人民政府入藏湖州市博物館是最好的歸宿—有利對文物的整體保護和傳承趙氏一門情系桑梓的情懷。趙景心和夫人黃哲商量后十分贊同,決定以23件明清古典家具為主體,建立趙氏家族紀念館;館中人物除趙紫宸、趙蘿蕤外,增添趙景心已經(jīng)去世的弟弟、美籍華人科學家趙景德。2013年1月7日和21日,從未去過北京的徐重慶兩次和市文廣新局的同志上北京,與趙景心辦理了捐贈移交手續(xù)。在場的“北京趙紫宸趙蘿蕤公益基金會”的副理事長張所和秘書長黃宗英,目睹了全過程,樂意以見證人的身份,在移交清單上簽字。
40多張快遞單子,只是徐重慶為4個館的引進所付出的一個側面,他還付出大量辛勞和時間。許多朋友都勸徐重慶“犯不著”,但他貼錢辦事,不求名利,從不張揚,只是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