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紅
他流淚了:山里的孩子想念書
2009年11月22日,周玉陽在網上瀏覽新聞,屏幕下方一條滾動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香港慈福慈善機構招募志愿者,為貴州省赫章縣石板村捐助圖書及文具用品。周玉陽心里一動,他一直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個機會。
11月25日,周玉陽請假,帶著新買的文具來到貴州省赫章縣石板村,寄住在村民陳勇家,陳勇的大女兒陳榮玲14歲,讀完小學四年級后就輟學在家;小兒子陳榮濤12歲,在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里念書。
周玉陽由陳榮玲帶著去看村里的小學:一座破舊不堪的灰瓦房,二十幾張破舊的桌椅,透過沒有玻璃的窗戶,十幾個孩子正趴在桌子上寫字,黑板是一塊被漆成黑色的三合板。
“今天是上四年級的數學課,這是一組的學生,等他們上完,再換二組的學生上課。”陳榮玲向周玉陽解釋,“因為教室太小,坐不下所有的學生,要輪著來?!?/p>
后又通過與代課老師攀談,周玉陽了解到,這所小學由于位置偏僻,村子又窮,根本沒有正式教師愿意來,所以老師都是本村在縣里讀過初中的村民,簡單地教孩子認字和算術,小學只有一到四年級,讀完四年級之后,這些孩子就輟學了。
第二天周玉陽起個大早,下午才回來。原來,他來回走6小時山路,從縣城買回許多圖書和字典分給孩子們,孩子們高興不已圍著他叔叔長叔叔短地叫。見孩子們那么喜歡他,代課村民索性讓周玉陽客串一天代課老師。
面對幾十雙純真的眼睛,從來沒有當過老師的周玉陽站在講臺上,心中升起一種責任感。第三天,周玉陽要走了,代課老師塞給他一個用訂書機訂起來的小本子,是孩子們送給他的。
飛機上,周玉陽打開小本子,只見第一頁紙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周老師,您送給我們的書我們會好好看的,等我們畢業(yè)了,就留給其他同學看……”
周玉陽的心顫抖了,那一刻,他很想流淚,回家的腳步變得似千斤重。
舉家遷來:放不下孩子們的未來
2010年大年初一,翻看著孩子們的留言,周玉陽心疼了,他打定主意。同年8月10日,周玉陽向公司遞交辭呈,然后告訴妻子,他要去石板村支教。
妻子劉晚風瞪大眼睛很不理解:“你去支教,我怎么辦?孩子怎么辦?”
“我現在做的事可能會改變幾十個孩子的未來,至少,我要讓他們讀完小學!你不同意也沒辦法,我工作都辭了?!敝苡耜柺钩觥皻⑹诛怠?。
劉晚風氣得轉身進房間,那一晚,她一夜未眠,從生氣到平和,再到冷靜。第二天一早,劉晚風妥協了。8月20日,周玉陽帶著新買的課本和書籍回到石板村,孩子們開心地圍著他又跳又唱。
周玉陽在小學里開辦五年級和六年級,他想讓孩子們可以念完小學,班上有17個學生。白天,他給孩子們上課,晚上,就在教室里備課和批改作業(yè),常常忙到深夜。一個人帶幾十個學生,還要身兼數職,周玉陽分身乏術,怎么辦呢?他想到了妻子。
2010年12月的一天,周玉陽在電話里力邀妻子到石板村探望自己。分別幾個月了,劉晚風也很想他,第二天,劉晚鳳就坐飛機到貴州。石板村村民聽說周老師的妻子來了,紛紛拉著他們去家里吃飯。
第二天一早,劉晚風到小學觀看丈夫給孩子們上課。課問,一個抱著孩子的女孩給一個女學生送板凳,那女孩只有十七八歲的樣子,一張小臉蠟黃蠟黃的,一雙手上都是老繭。
“這是前兩年嫁到鄰村的小云,今年才17歲,孩子都一歲了?!倍詡鱽碚煞蚩酀脑捳Z。
什么?劉晚風心里猛然一震,17歲是一個女孩子最美好的年華,可……
小云跑過來和周玉陽打招呼:“周老師,你要讓我妹妹好好念書,不要像我一樣……”說著說著,兩行清淚順著臉頰滑落,懷里的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小云急忙抱著孩子一路小跑走了,看著小云離去的背影,劉晚鳳久久不語。
晚上,劉晚風看丈夫批改作業(yè)實在辛苦,便幫著一起批改。
燈光下,周玉陽沉沉地吐出一句話:“這些孩子還那么小,正是最美好的年齡,卻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太可惜了。”
“是啊,才十幾歲的孩子,就因為沒書讀……”想到這里,劉晚風也一陣心痛,停了一會,又說,“干脆我留下來幫你吧!我們一起幫助這些孩子!明天就回去辭職,然后回來和你一起支教!”
看著妻子如此決定,周玉陽萬分高興。第二天,劉晚風就回深圳辭職,并為兒子辦了轉學手續(xù),一家人舉家遷往貴州。
有了妻子的幫助,周玉陽更是一心撲在教學上。轉眼兩年過去了,周玉陽的第一批學生即將畢業(yè),可以念初中了,而他的支教生涯也可以結束。就在這時,一件事讓他改變了計劃。
2012年6月5日晚上,周玉陽和劉晚風正在批改作業(yè),突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劉晚鳳打開門,來人一下子撲進她懷里哭起來:“劉老師,周老師,我不想嫁人……”
周玉陽定睛一看,是學生趙小惠。原來,她爸媽給她說了一門親事,畢業(yè)以后就嫁過去,可是她想去讀初中。趙小惠抽泣著說:“他們說我念書費錢,讀完小學已經夠了?!?/p>
“怎么會這樣?”以為讓孩子們讀完小學就可以讀中學,命運就會改變??粗矍翱奁膶W生,面對無力改變的現狀,劉晚風心如刀絞。
一個星期之后,趙小惠還是出嫁了。那天,聽著喜慶的爆竹聲,夫妻倆相顧無言。
帶學生回老家:為孩子的人生點一盞明燈
看著自己的學生又踏上失學的老路,夫婦倆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經過幾天思考,他們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把學生帶出大山,回到自己的老家去讀書。
可孩子們愿意嗎?家長能接受嗎?周玉陽決定先試探一下家長的反應。他起草一份托管協議,寫明家長自愿將孩子交給他們代為照顧,所有支出由周玉陽夫婦承擔,為期6年。
第二天放學后,周玉陽給班里的孩子每人發(fā)一張協議書,讓孩子們帶回家和家長商量。當晚,周玉陽就收到8份協議,第二天、第三天,陸續(xù)有協議交上來,最后,周玉陽總共收到15份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