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艷 易操
一、傳統(tǒng)評價的弊端
傳統(tǒng)教學評價習慣以考卷為評價工具,以教師提供的“正確答案”為評價標準,鼓勵學生記憶知識,評價結果只是片面的反應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忽略了綜合職業(yè)能力的評價和反饋,不能如實的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而今,建筑市場對高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與職業(yè)態(tài)度的表現不滿意。用人單位普遍希望高職畢業(yè)生能夠懂得知識的有機整合,能夠及時掌握專業(yè)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懂得職業(yè)誠信,懂得與人溝通合作,懂得如何在實際環(huán)境中將任務付諸實現。
二、課程綜合能力評價的改革
高等職業(yè)教育區(qū)別于其它教育,它是以“技能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那么,其能力評價方式也應與其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學生能力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的體系,它是學校教學的杠桿,在課程體系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我們怎么評價,學生就怎么學習;我們怎么評價,老師就怎么教。所以說,學生能力評價的問題是學校教學改革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所在。
以《建筑施工組織》課程為例來探討一下課程綜合能力評價的改革。本課程首先確定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然后把綜合能力分解成專項能力和單項能力;再根據職業(yè)崗位的要求,確定各能力所占的權重、劃分評價階段、制定評價標準,從各方面對學生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確定評價等級,從而真實的反映學生的能力。
1、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的分解(表1)
2、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評價階段的劃分(表2)
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的評價一般有兩個階段,一是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和課程實訓周階段;二是綜合實訓階段(一共14周的綜合實訓,其中6周進行建筑施工組織實訓)。
3、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的評價點(表3)
三、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評價的特點
1、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結合
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評價以就業(yè)需求為導向,以教學全過程評價為基礎,以職業(yè)能力測試為重點,將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突出過程評價,注重平時工作過程表現,強調成果評價,認真評閱學生成果。注重考核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及職業(yè)能力已成為符合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新評價標準。
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工作過程進行的評價;采用過程評價,不能等同于學生的平時考勤記錄。教師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收集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資料,包括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況,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收集情況,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學生的觀察和評價等。著重評價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加大過程評價的力度,記錄學生的每一點成長,可使學生能看到自己學習的進步,不斷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成果評價是在工作任務結束時,對學生工作成果情況的評價,包含成果的完整性、成果的正確性,是否能適用于實際工程等,是對學生工作結果的一個肯定。
單一的評價,不可能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只有將“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 兩種形式有機的結合使用。
2、綜合評價的結果是確定“評定等級”
建筑施工組織綜合能力的評定沒有必要給出一個確定的分數,采用評定等級的形式。評定等級一般采用等級制。即將學生成績分為四級。四級制分別為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每一個等級都有相應的評價標準。
如今,我們的教育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能力,還包括了學習態(tài)度,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這些體現學生情況的數據,很難用數字精確地表示出來,可用不同等級形式表達,應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果等方面的表現,評價等級一定要充分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其不斷進步。
總之,學生能力的評價要重視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既要關注評價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關注評價的教與學的過程,注重學生意識和情感、道德修養(yǎng)、技術常識和操作技能的全面評價。評價的體系和標準只有從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現狀出發(fā),才能對我們的教與學起到更大的激勵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