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蘭
關鍵詞 新生兒 沐浴 護理
沐浴是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的一個簡單、方便、有效的方法,能清潔皮膚、維護皮膚的健康;溫水能溶解皮脂、松馳皮膚、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代謝產(chǎn)物的排出,胎兒在宮腔里就有習水性的特點、新生兒皮膚嬌嫩,抵抗力低下,加上各種剌激如大小便、汗液、嘔吐物等,極易造成感染。沐浴可以清除身上的病菌,提高新生兒的健康水平,而且還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生長發(fā)育,因此新生兒的皮膚護理非常重要。
心理護理
與家屬的溝通:有的產(chǎn)婦及家屬對新生兒沐浴認識不夠,擔心孩子受冷著涼、燙傷、抱錯等及出現(xiàn)其他狀況.為此,要耐心講解沐浴的必要性及目的。了解沐浴室的環(huán)境及條件。有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對新生兒沐浴及其護理的全過程操作并對其講解指導,嚴格執(zhí)行新生兒沐浴室工作制度及新生兒沐浴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讓產(chǎn)婦及家屬對沐浴有一個初步認識,取得家屬的理解與支持。
沐浴前的準備
操作者:接觸新生兒要衣帽整潔。帶好口罩,系好圍裙。修剪指甲,手指及手腕不帶飾品,洗手。
用物的準備:每個嬰兒準備一個沐浴用品,且用后消毒浸泡;同時備有磅稱,沐浴裝置,室內溫度計,護理籃等規(guī)范放置。禁用剌激性肥皂。
預防交叉感染:房間內備有洗手設備或放有消毒溶液,醫(yī)護人員或探視者接觸新生兒時可洗手或消毒雙手用。工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定期體檢。
安全措施:沐浴前1小時禁喂奶或喂奶1小時后進行,以防嘔吐和溢奶引起窒息。
環(huán)境:調節(jié)室溫26~28℃,水溫38~42℃,關好門窗。但采光要好,以便對新生兒觀察。浴臺合理舒適。
調試水溫:將水溫調至所需溫度,用再用熱水淋熱浴臺床墊,操作者用手腕及肘部試水溫適宜。以免受涼或燙傷。
觀察新生兒:觀察皮膚顏色。體溫,呼吸,肌張力。查看手腕上的手腕帶、母親姓名、出生時間、床號、性別、體重和包被。住院號等,以免錯抱。觀察精神反應和呼吸情況,皮膚色澤等。體溫不穩(wěn)定,一般情況差不能沐浴。如果嬰兒生活能力差或早產(chǎn)兒,雙胎兒,根據(jù)情況可酌情推遲沐浴時間;小樣兒應推遲沐浴時間至少到出生后的第2天。
沐浴時的注意事項
防止損傷:動作輕而捷,沐浴過程中一只手始終接觸和保護并抬高嬰兒頭部,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窒息。防止水進入口,眼及外耳道,以免引起不適。
皮膚的護理:洗凈皮膚皺褶處,若胎脂較多不要用力洗去和擦拭,因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感染和保暖的功能,否則易誘發(fā)感染。
臍部的護理:保持臍部清潔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的酒精清毒臍帶殘端及臍輪周圍,然后用無菌紗布包扎若臍帶脫落處;如有紅色肉芽組織增生,可用25%硝酸銀溶液燒灼,再用生理鹽水棉簽擦洗局部;臍部分泌物若有臭味要立即通知醫(yī)生并可用酒精消毒后涂1%的甲紫使其干燥。使用和抽取尿布時注意勿超過臍部,不要用力過大,要輕放輕取,以免傷及臍部。在臍帶沒有脫落前不宜盆浴。
臀部的護理:嬰兒的臀部易受尿漬,糞便的侵害,肛門周圍皺褶較多,不要用堿性肥皂等,特別是女嬰外陰部會有白色分泌物,如果不是太多,周圍皮膚沒有紅腫,不要過度清潔以免造成黏膜損傷引起感染,皺褶處可涂爽身粉或痱子粉。
沐浴結束時,及時擦干皮膚,墊上尿布,穿上衣服,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以防發(fā)生硬腫癥.用干棉簽清潔耳鼻。寶寶不要裹得太緊,應放松手腳,自由活動,這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以促進生長發(fā)育。檢查手腕帶,核對床號抱入病房,母嬰同室,產(chǎn)婦及家屬確認無誤。
評 估
安置嬰兒,母嬰同室,整理用物,消毒,操作達到預期目的,新生兒安全并得到保暖,皮膚清潔,舒適,安靜。
參考文獻
1 鄭修霞.婦產(chǎn)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