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晶
在全國推廣。作為一種顛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新的教學方法,在推廣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質(zhì)疑甚至反對的聲音很多。如何看待這一教學方式呢?我認為,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出現(xiàn)時,既不要盲目崇拜,又不要一竿子打死。盲目崇拜容易造成“拿來主義”,盲目反對容易成為“關門主義”。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要不得的。我認為,盲目崇拜和盲目反對,都是在墨守某種模式,而教學是沒有模式的,就像沒有可以包治百病的藥一樣,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可以稱之為能“包治百病”的“神藥”。很多人認為應用了某種教學方法的課堂就可以稱之為高效課堂。我認為這是對高效課堂的一種誤解、曲解。下面我對高效課堂談談認識。
一、什么是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之所以稱為高效課堂,重在“效”字。這個“效”,一是指教師教學的高效率,二是指學生學習的高效益,三是指課堂改革帶動教育改革所生發(fā)的高效能。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得輕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得輕松,獲得良好的效益,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單純提高了教學成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
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一)備課要“實”。
“實”包含兩個含義,一是扎實。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對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nèi)容往往單一、片面,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梢詫⑾嚓P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教學中,使現(xiàn)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nèi)容,大膽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二是要實實在在,不?;?。教學設計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實用,要摒棄華而不實的東西。比如有些教師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設計了課件,這樣看起來好看,但容易造成教學過程被束縛,思路僵化,完全按既定模式走。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當然,也不能過于強調(diào)現(xiàn)場生成教學,否則,可能造成課堂秩序混亂。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通過預設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目標。
(二)課堂要“活”。
1.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jù)學生特征選擇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jù)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jù)時間標準選擇教學方法。
2.活躍的教學狀態(tài)。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獲得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就是一節(jié)高效、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學習目標由教師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nèi)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科學的學法指導。“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人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chǎn)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給學生質(zhì)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zhì)疑,會質(zhì)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zhì)疑,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三、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高效課堂的構建,使課堂煥發(fā)了勃勃生機。
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高效課堂采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fā)言,談感想、談收獲。新理念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xiàn)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二)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高效課堂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各項能力:自主學習、設疑探究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堂達標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是潛移默化的。
四、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有更強的駕馭能力,教師一旦駕馭不好課堂,就會造成教學無序化,原本要求的“活”便變成了“亂”,學生在課堂上興高采烈,下課了一無所知,不知道這節(jié)課學了些什么。同時,還要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習層面的學生都動起來,否則,容易造成課堂成了一部分學生的表演舞臺,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觀眾。
總之,高效課堂的提出,對于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但還需要在改革中不斷探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從一種極端走向另一種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