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愿動詞是留學生學習漢語以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也是漢語本體研究中相對薄弱的一環(huán)。因此,為了使留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能愿動詞,提高對外漢語教學中能愿動詞的教學效率,我們試從偏誤角度來分析研究留學生漢語能愿動詞的習得情況。根據(jù)偏誤語料對能愿動詞的偏誤進行歸納,留學生在習得漢語能愿動詞時常見的偏誤現(xiàn)象有:遺漏、誤加、誤代、位置不當、否定、重疊。
關鍵詞:能愿動詞 留學生 對外漢語教學 偏誤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經(jīng)常會看到或聽到留學生使用這樣的句子:
(1)*已經(jīng)十點了,你可以來嗎?
(2)*我生病了,不可能去上學了。
(3)*你身體不好,經(jīng)常運動得。
(4)*吃飯以后,你應該作業(yè)。
這些偏誤句都與漢語能愿動詞有關,它們在語法、語義或者語用方面沒有滿足能愿動詞的使用條件。在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使用能愿動詞的出錯率很高,這使我們感到有必要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能愿動詞的偏誤情況作進一步的研究。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是一種對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中所犯的錯誤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了解第二語言學習過程的方法。我們根據(jù)偏誤語料結合能愿動詞偏誤的具體情況,將偏誤類型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遺漏和誤加能愿動詞
(一)遺漏能愿動詞
(5)*(田中沒有學過漢語,)所以他不可能說漢語。
如果僅看“所以他不可能說漢語”,這句話本身并沒有句法或語義錯誤,但是結合語境,就發(fā)現(xiàn)要表達的意思中缺少表示能力的能愿動詞,屬于隱性偏誤。句意要表達“他”會不會說漢語,而不是“他”不可能說漢語,所以應改為“所以他不可能會說漢語”。
(6)*我用你的字典嗎?
這是征求對方意見的句子,句中缺少了表示許可、允許的詞,應在動詞前加上“能”或“可以”。
(7)*我們不僅應該好好學習,還好好孝順父母。
在漢語中,后一分句中的能愿動詞不能承前省略,所以后一分句應加上“應該”。
漢語能愿動詞用在動詞或動詞性成分之前,表示動作或性狀的一些特點。多數(shù)使用能愿動詞的句子抽去能愿動詞后仍然成立。如:
(8)a.我會說幾句漢語。 b.我說幾句漢語。
這種現(xiàn)象給學生一個錯覺,認為能愿動詞在句子中的作用不像一般動詞那么重要,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當然,確實有的句子用與不用能愿動詞,語義變化不明顯。所以,該用而未用能愿動詞的情況就時常出現(xiàn)。如:
(9)a.明天我要去北京。 b.明天我去北京。
例(9)a表示“明天我去北京”的意志或意愿,否定時通常說“不想”或“不愿意”。例(9)b則表示明天我做什么,是種既定的事。
實際上,句子中用與不用能愿動詞是大不一樣的。如:例(8)a表示漢語學得不很好,只會說幾句,而例(8)b的意思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不多說,僅說幾句??梢姡蟛糠志渥釉撚枚从媚茉竸釉~,句子就會不通順,甚至不成句子。
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留學生即使了解了能愿動詞的基本特點、句子成分的安排法則以及語義搭配的內(nèi)在規(guī)定后,仍常常造出在漢語中站不住腳的句子。如:
(10)他鍛煉身體。
這個句子合乎語法,語義搭配上也沒問題,但是如果不是用在答語或特定的場合中,給人的感覺是這個句子不完整。如果加上能愿動詞,變成:“他應該鍛煉身體?!边@樣就是很自然的句子了。由此可見,能愿動詞在語言表達中有成句的作用,在言語活動中,根據(jù)表達的需要,該用時一定要用。
(二)誤加能愿動詞
能愿動詞具有成句的作用,該用時一定要用,但是不該用時若用上能愿動詞,會造成偏誤。如:
(11)*李華邀請我們能去她家吃飯。
“能”表示有能力或有條件做某事,而這個句子中不含這層意思,所以應刪掉“能”。
(12)*球員們激動地可能把球衣拋向空中。
“球員們把球衣拋向空中”可以是“可能”,但前面有狀語“激動”修飾時,就不是“可能”,而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所以不能再用“可能”。
(13)*研討會上,王教授應該向我們做了報告。
例(13)中的“應該”和“了”發(fā)生了矛盾,“了”表示已然,“做”這個動作已經(jīng)發(fā)生;而“應該做”表示未然,是事實或情理上的需要,實際上王教授并沒有做,即應該為“做報告”。
二、能愿動詞之間的誤代以及用能愿動詞誤代他詞
(一)能愿動詞之間的誤代
(14)*會去孔子學院當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我很高興。
“能”與“會”都可以表示具備某種能力,但在表示客觀上具備某種條件或表示某種可能時,應該用“能”。
(15)*請把你的詞典借我用用,能嗎?
有關“許可”或“請求許可”這一外在施為功能,在疑問句中用“能”或“可以”皆可,但如果在附加句和單獨回答問題時只能用“可以”。
(16)*以后我們一定應該生產(chǎn)更多的機器。
“應該”和“要”在表示義務的外在施為功能時,“要”是有標記形式(前面需加“一定”),“應該”是無標記形式,因此留學生選擇“應該”這一無標記形式的可能性大,這句話中“應該”和表示強調(diào)的“一定”搭配不當。
出現(xiàn)以上問題,主要是因為漢語能愿動詞之間有的在某一義項上可以通用,而在其他方面存在分歧,其使用情況比較復雜。如果學生沒有弄清它們在詞義上的區(qū)別和使用上的特點,往往出現(xiàn)相混的情況。我們只有幫助留學生在弄清能愿動詞詞義范圍的同時,進一步了解能愿動詞在詞義重合部分的細微差別,才能使他們在使用時有所選擇,從而表達得更加準確。
(二)能愿動詞誤代他詞
(17)*瑪麗會漢字寫信。
“會”表示有能力做某事,而不能代替表示方式的介詞?!坝脻h字”表示“寫信”的方式,所以介詞“用”不可缺少。
(18)*這是你應的獎勵。
句中能愿動詞后沒有相應的動詞,因此句子不成立。根據(jù)句意可加上動詞“得”。
(19)*我們沒有找到那家書店,應該回來了。
“應該回來了”這一分句本身,沒有錯誤,“應該”表示估計情況必然如此。若結合前一句話,則不合適,改為副詞“只好”則符合句意,因為“只好”表示“沒有別的選擇,不得不”的意思,與句意一致。
漢語能愿動詞的語法功能與一般動詞和副詞都有某些相同之處,它們之間的界限及用法,留學生不容易分清,因而出現(xiàn)這種偏誤。
三、能愿動詞的位置不當
如前所述,能愿動詞在句中的位置一般是:主語+能愿動詞+謂詞性成分+賓語。
(20)*我休息想一個小時。
句中有動詞“休息”和能愿動詞“想”,“想”表示一種意愿,應放在動詞“休息”的前邊。
(21)*沒想到這么會順利。
指示代詞“這么”指示的是程度,后面的動詞一般限于表示心理活動的,因此它修飾的是“順利”而不是“會”。所以“會”應該放在“這么”的前邊,表示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可能。
(22)*我們比較容易地可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可以”表示事情的可能,是對“比較容易地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的可能,所以應放在其前面,主語的后面。
一般情況下,能愿動詞要用在動詞或動詞性成分之前,但不一定緊挨著主要動詞。在能愿動詞與主要動詞之間,還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由此組成一個擴展的能愿動詞詞組。例如“你怎么能把我的信箱打開呢?”特別是“把”字結構和“被”字結構等介詞結構一定不能用在能愿動詞之前。如:
(23)a.*他把自行車能修好。b.*我被他會認出來的。
四、能愿動詞的否定用法以及否定詞位置的偏誤
(一)能愿動詞否定用法的偏誤
能愿動詞大多都不止一個義項,不同的義項與否定詞的搭配能力不一定相同:有的用“不”否定,有的用“沒(有)”否定;有的可以直接加上“不”或“沒”進行否定,有的則不能;還有的(如“得”)沒有否定形式。當留學生不清楚每個能愿動詞不同義項的否定用法時,就會出現(xiàn)偏誤。如:
(24)*我覺得他沒可能已經(jīng)回家了。
否定意愿或可能性時,用“不”來否定,一般不用“沒(有)”。
(25)*如果你沒有錢,不可以結婚。
如果表示條件或情理方面的許可時,在肯定句中用“能”或“可以”皆可,但在否定句中只能用“不能”。例如:
(26)*禮堂里人太多,我們不能進去。
“不能進去”表示“不應該”“不準許”,而本句要表達的意思是指客觀條件上的不容許,所以應改為“我們進不去”,即改為可能補語的用法。
(27)*你得不多喝點兒水。/*你不得多喝點兒水。
“得”表示情理上、事實上或意志上的需要,它本身沒有否定形式,其前后均不可用否定詞。表示意義上的否定時用“不用、甭”,且否定后要去掉“點兒”。
在各種偏誤中,能愿動詞否定用法方面的偏誤出現(xiàn)頻率最高。就能愿動詞本身來講,一方面與其肯定與否定形式的不對稱有關,另一方面也和能愿動詞復雜的義項有關。留學生很難完全掌握其義項和用法,出現(xiàn)這樣的偏誤在所難免。
(二)能愿動詞否定詞位置的偏誤
(28)*你應該不走得那么快。
英語中,否定詞應放在情態(tài)助動詞后面,如“You shouldn't walk so fast.”漢語中這樣的偏誤可能是套用了英語的語序,受英語影響而產(chǎn)生的。
(29)*他學習漢語時間不長,能不說得快。
“能不說得快”不合語法,不能成立。結合句意,我們應該改為“不能說快”或用補語形式“說不快”來表示。
(30)*你這樣做不很應該。
能愿動詞本身可以有修飾語,但一般限于副詞。既有程度副詞又有否定副詞時,應根據(jù)句意需要調(diào)整為:“你這樣做很不應該。”
五、能愿動詞的重疊以及正反式的偏誤
(一)能愿動詞重疊的偏誤
漢語中有一些動詞可以重疊使用,但能愿動詞不能重疊。
(31)*你應該應該幫助我。
用于動詞前的能愿動詞不能重疊。根據(jù)句子的需要只能重疊后面的動詞“幫助”,即:“你應該幫助幫助我。”
(32)*我想想去參觀北京大學。
在連動短語作賓語的句子中,往往重疊第二個動詞,不能重疊能愿動詞。本句可改為:“我想去參觀參觀北京大學?!?/p>
(二)能愿動詞正反式的偏誤
(33)*你的朋友給你會不會打電話?
和單個能愿動詞的用法一樣,能愿動詞的正反式也應該放在介詞短語的前面,即改為:“你的朋友會不會給你打電話?”
(34)*她會擔心不擔心?
正反式的動詞謂語句中,動詞前有能愿動詞時,應并列能愿動詞或采用“能愿動詞+動詞或動詞性成分”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即“她會不會擔心?/她會擔心不會?”
(35)*你要買不買那本詞典?
當句中有賓語時,一般并列能愿動詞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如“你要不要買那本詞典?”
用正反式表示疑問時,句后一定不能再加表示疑問語氣的“嗎”,如“你能不能去參觀嗎?”因為肯定否定并列的方式已經(jīng)表示疑問。但可以用語氣詞“呢”,如“她會不會去呢?”
六、其他偏誤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情況外,還有個別現(xiàn)象。如:
(36)*——你愿意去旅行嗎? ——去旅行。
回答問題時,可以單獨用能愿動詞,也可以用“能愿動詞+動詞或動詞性成分”,但不能只用動詞部分,因為表達意愿、可能等意義是能愿動詞句的主要意義。所以,可以說“愿意”或“愿意去旅行”。
(37)*你應該要講完你剛講的那個故事。
能愿動詞“應該”和“要”都表示需要,但“應該”表示情理上的需要;“要”表示客觀事實上的需要,不能同時用在一個動詞前。
(38)a.你能明天去嗎? b.你明天能去嗎?
有些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同。如例(38)a包含不希望“你今天或其他某一天去”而是希望“明天去”的意思;例(38)b主要問“明天”是否具備“去”的條件。當留學生不了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時,容易出現(xiàn)偏誤。盡管句法上沒問題,但不合語意。
從以上各類留學生能愿動詞的偏誤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是母語為漢語者習焉不察的。若不是留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偏誤,我們很難想到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引起了我們進一步的思考:留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偏誤呢?這需要我們更進一步的研究,并探討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盧福波.對外漢語教學實用語法[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2]周小兵,朱其智.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3]李大忠.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
[4]葉盼云,吳中偉.外國人學漢語難點釋疑[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5]呂兆格.關于能愿動詞否定用法的偏誤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0,(6).
(孫冬惠 遼寧大連 大連外國語大學文化傳播學院 1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