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生
【摘要】伴隨著語文課改和新課標大討論的浪潮,語文教學越來越流于形式化,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地位被放大,我們鼓勵學生自由地思考問題,創(chuàng)新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新課標; 人性; 訓練; 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語文課改和新課標大討論的浪潮,語文教學越來越流于形式化,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地位被放大,我們鼓勵學生自由的思考問題,創(chuàng)新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教師退出舞臺,從主體作用做到主導,教師的形式化教學少了,但是難度卻增加了。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不再是過去的教與被教,而是合作學習,學習伙伴。
一、引言
當前,新課標雖然提出了很多的教育理論,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我們都聽過示范課,在大多數的示范課教學中,由于所選的教學內容不乏經典之作,為了出新意,老師可謂絞盡腦汁,從引體,導課,都精心包裝,各種方法出奇制勝,演講、競賽、辯論,整堂課下來,熱鬧非凡,結果是一致好評,大家的反應也是,內容新,教法新,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高效的語文課堂??墒巧钏贾螅覀儾浑y發(fā)現,我們所謂的高效課堂,是學生的學習自主,我們所說的語文的人性化,以人為本,并不是代表語文可能解決所有的關于人的發(fā)展問題,很多老師在教學中不重視這一點,或者做的形式主義,所以一堂語文課熱鬧非凡,天文地理無所不用,唯獨缺少了語文味,脫離了語文的教學,所謂的以人為本,也就是一句空話。
還有的語文課,我們提倡的以人為本,整堂課以學生為主,學生質疑,答疑,合作學習,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效果不理想,討論的問題形式比較單一,時間也不好掌握,有的問題耗用了不少時間,討論的結果還停留在表面上;有的問題在枝節(jié)上爭論不休,流于膚淺還有的片面追求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定內容,不定規(guī)范,學生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結果,課堂是熱鬧了,討論不到實質,抓不到點子上,更體現不出課堂的高效性。針對教學中的情況,我們迫切需要發(fā)展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二、提高語文課堂高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主體與主導并重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質疑,學生回答,學生的思路跟著老師走。如同唱“卡拉OK”,老師作詞、作曲、原唱,學生只要努力唱得像,不走樣。這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新課標的理念出發(fā),以人為本,提高語文課堂的人文性,這是一個重大的飛躍。學生的主體作用,核心地位不會改變,但是絕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主導作用很重要,我們不夸大,也不能抹殺,學生的主體是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的,讓學生有秩序地討論和學習,教師的導引就是指導,在課堂的作用是支架,是主要構造,起支撐作用,忘記了自己的職責,課堂就會出現失控。教師引導學生感悟,鑒賞學習,親身參與和體驗,體會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從不會到會的思維過程,才會更好地把握住重難點,才會有目的地引導,更理性地找出哪些是合作的,才能將學生導入正軌,引向深入。放任學生在課堂上漫無目的、淺嘗輒止地學習,就是老師的瀆職。有人說教師是課堂的主持人,也不完全正確,主持人是在這45分鐘里面,不出現任何紕漏。教師在課堂不光是完美,還要深入,引導學生掌握技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個性與共性兼顧
近年來,語文教學的人文理念得到全面貫徹,不少人一提到以人為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發(fā)展個性為主,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需要,張揚學生個體的生命價值等等。相對于過去我們片面強調了學生的社會公共性,抹殺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而言,確實是一大進步。但是我們不能從一個片面走向另一個片面,要知道,真理多進一步就成了謬誤。學生的個性當然要尊重,但講究個性決不等同于對傳統(tǒng)教學的全盤否定,對教學規(guī)范的徹底拋棄。尊重個性,允許并鼓勵學生敢于反叛傳統(tǒng),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靠標新立異、嘩眾取寵來體現與眾不同,還美其名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人性化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前提下的循序漸進、和諧發(fā)展的過程。
(三)情感與雙基共贏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技能,學會了什么,應用得怎樣?,F在的社會,更注重學生的情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這些都是語文課要教會學生的最基本的語言技能,所以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感情觀和價值取向。好的語文,不光是培養(yǎng)了一個人的技能,還培養(yǎng)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和人格。所以語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
現在,大力倡導要給學生減負,減什么呢?哪些是學生的負擔,我們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每個學科都有它自己的特點,都有他的知識體系,基本功的訓練是減不下去的,最基本的技能掌握不了,就沒法談發(fā)展能力。最本質的都丟了,結果是學生字不會寫了,句不會造了,寫一篇作文錯別字俯拾皆是,通篇病句。難道這就是語文教育的以人為本嗎?其實我們所要的高效課堂不是這個樣子的,很多教師打著高效的旗號,淡化了訓練,忽視了應有的技能,結果造成的是能力的倒退,更談不上高效了。例如,在文言文教學中一些詞、句的訓練,都是很枯燥無味的知識,就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我們用傳統(tǒng)的方法,效果最好。在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后,才能讀通課文,理解語言環(huán)境,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境。
人性化語文教學的原則就是:只有更適合的,而沒有都適合的。語文教學對象不是面向全體學生,而是面向每一個學生。讓語文課堂充滿神韻和靈性,讓人性的光輝照亮語文的每一個角落。
(責任編輯: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