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高考作文最忌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最欣賞“我手寫我心”。你要想在作文中“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就必須“秀”出那個活脫脫的“我”來。記敘類作文通用的寫作路徑是:以記人敘事來表現(xiàn)主旨。為此,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露“我的”魅力:
一、立意要有一點“我的”感悟。
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作文對立意的要求是逐步提升的,它們分別強調(diào)的是感知、感受和感悟。為此,高中生要寫出“我的”感悟,就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能“欠”。你的感悟不能出現(xiàn)“低幼化”的傾向,不要到18歲還停留在8歲的思想和情感層次上。停留在這一層次的文章寫得再好,也只有“看頭”,而沒有“嚼頭”。二是不能“過”。18歲的你不能“慣看秋月春風”,因為你的閱歷還不夠,火候還不到。
為此,作家王蒙告誡廣大考生:“我希望中學生寫得非常好,但是我不喜歡看那種年輕人作老年語、作未老先衰語的作品。我希望中學生仍然保持那種青年,甚至是青少年的單純和樸素?!薄拔摇钡母形驊?yīng)該散發(fā)著“我的”生活氣息,浸透著“我”對生活的思考。盡管“眼淚,歡笑,沉思,全是第一次”(王蒙《青春萬歲》序詩),但因為真誠、真摯、真切。故而能給人以“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馬妮娜的《爛香蕉的滋味》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母親每次到學??赐拔摇?,都要帶一大串香蕉為“我”加強營養(yǎng)。母親最后一次送香蕉時正值我復習迎考,“我”一頭扎進忙亂的考前復習中,早已把那串母親送來的香蕉置之腦后。待到考試結(jié)束,整理東西時,才發(fā)現(xiàn)母親送來的那串香蕉大多已經(jīng)爛了。
我掰開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還是甜的,于是我坐下來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覺得它和新鮮的香蕉一樣的香甜,甚至比新鮮的更好吃,因為它少了那股進口時的苦澀。我抬起淚眼,問母親:“媽媽,為什么爛香蕉卻這樣可口?”母親輕聲說道:“其實,爛了的滋味是一種成熟的滋味?!?/p>
在這篇文章中,“爛了的滋味是一種成熟的滋味”就是“我的”感悟,因為成熟的不僅僅是香蕉,還有“我”,“我”正是在一天天的成熟中,才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顆質(zhì)樸而又濃烈的愛子之心。這一感悟雖然平白如常,但因為烙上了“我的”印記,故而真摯、真切,讓人感同身受。
二、情節(jié)要有一點“我的”設(shè)計。
記敘文寫作情節(jié)的設(shè)計至關(guān)重要,一篇只有800字的記敘文,你要讓它尺水興波。就必須對情節(jié)進行別具匠心的設(shè)計。只有這樣,你才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一些精典的微型小說為什么耐看,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節(jié)經(jīng)過了“我的”設(shè)計。情節(jié)設(shè)計的常見技法有懸念、突轉(zhuǎn)、欲揚先抑、烘云托月,等等。雖說“技法”是常見的,但“匠心”必須是“獨運”的。電影大師希區(qū)柯克對懸念有一個經(jīng)典的詮釋:“我在影片中放置的‘炸彈,它一刻不爆炸,觀眾的心就一刻放不下來?!钡覀儽仨毲逍训乜吹?,希區(qū)柯克在影片中放置的東西每一部都絕不相同,這就是“我的”設(shè)計。
“烘云托月”是廣大考生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技法,而吳敬梓是這樣來設(shè)計自己的“云”的——他在《儒林外史》中敘寫文人杜慎卿不食人間煙火、超凡脫俗、一塵不染的情節(jié)之后。寫到杜慎卿和友人游金陵雨花臺時見到的情景:
坐了半日,日色已經(jīng)西斜,只見兩個挑糞桶的,挑了兩擔空桶,歇在山上。這一個拍那一個肩頭道:“兄弟,今日的貨已經(jīng)賣完了,我和你到永寧泉吃一壺水,回來再到雨花臺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一點也不差!”
的確,看一個時代真正的文化品位,不僅要看有多少“杜慎卿”在看落照,而且要看有多少“菜傭酒保”在想著看落照;也只有生活在“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的地方,杜慎卿這樣風雅的人物才能顯示出動人的風姿。這就是吳敬梓在情節(jié)設(shè)計上的匠心,既描寫出社會環(huán)境,又烘托了主要人物,更深化了本章主旨,真乃一石三鳥。如果少了“我的”設(shè)計。又焉能為之!
三、描寫要有一點“我的”細節(jié)。
情節(jié)勾畫的是人物的骨架,而細節(jié)鋪染的則是人物的血肉。同學們要想撥動閱卷老師的心弦,必須在情節(jié)的推進中鋪展開細節(jié),而且必須是“我的”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是唯一的,哪怕是孿生姐妹,也可以通過細節(jié)分辨出誰是姐姐,誰是妹妹。細節(jié)如果雷同甚至復制,則會讓人不忍卒讀。
2005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下輩子還做你女兒》正是憑一個“我的”細節(jié)來打動閱卷老師心弦的?!拔摇背錾谝粋€貧困的家庭,臨近高考,我惴惴地向媽媽提出想吃西瓜,第二天中午,媽媽為我準備了一桌比以前要豐富好多的菜。
我胡亂地吃了一些飯菜,伸手拿起一塊西瓜,幸福地吃了起來。我說:“媽,您也吃啊?!蹦f:“我從小就不喜歡吃這個,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間整理回學校要帶的東西,媽媽收拾了碗筷。后來,忽然想到告訴媽媽要體檢了,于是就去廚房找她??墒?,我分明看到,母親正背對著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曉得該和母親說些什么!慶幸媽媽沒有回頭,我沖回房中,捂著被子哭了好久。
文章在《揚子晚報》刊載后,記者采訪了此文作者。記者問:“你是怎么想到描寫媽媽啃西瓜皮這個細節(jié)的?”考生說:“我的媽媽是平凡的,但是她用不平凡的母愛充實了我的成長過程。但怎樣來表現(xiàn)這個‘不平凡呢?我不禁想到了考試前一天晚上在賓館電視上看到的滿文軍《懂你》MTV中的一個細節(jié):母親把粥全盛給了四個孩子,吃完后又讓他們帶上中午的飯上學了,而其中一個孩子回來取遺忘的東西時,卻看到母親在刷碗前一個一個地舔著孩子粥碗上殘存的粥湯。正是受到‘母親舔粥碗這一細節(jié)的震撼,我才聯(lián)想到‘媽媽啃西瓜皮這一細節(jié)的?!?/p>
讀了這篇滿分作文之后,邱凱同學在《幸福之道》中又描寫了陪護孩子讀書的母親這樣一個細節(jié):
我拿起西瓜就吃了起來,突然,我感到有點不大對勁!我想了一下,對了,這西瓜咋沒有種子呢?難道老媽買的是無子西瓜。哇!我借著臺燈的光,看了一下我手中的西瓜。頓時,我的心顫了一下。原來,那個西瓜并不是無子西瓜,而是老媽將子一個個挑了出來。我看著那些凹洞,心里頓時有了一股暖意。難道這不正是幸福嗎?
串聯(lián)起“舔粥碗”“啃西瓜皮”“挑西瓜子”這三個細節(ji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同是母愛,但每一個母親表現(xiàn)出的細節(jié)都是不一樣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物質(zhì)的豐富,母愛也從“省糧(生存之物)”“省瓜(享受之物)”發(fā)展到了“省時(體貼之極)”。母愛的主旨是基本一致的,但三位作者所描寫的細節(jié)卻是各不相同的,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