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禁弢
提起美麗中國,環(huán)保板塊便發(fā)力上攻;禁酒令一出,白酒板塊即應聲大跌。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宏觀政策的反應歷來靈敏異常。隨著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政府換屆工作也將于本次“兩會”中完成。5年一次的人事調整,勢必會對中國股市帶來深刻影響。
盤點1993年以來,每5年一次的政府換屆前后的中國股市,資本市場呈現的都是怎樣的表情?
1993年:波動最劇烈
1993年全國“兩會”召開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張營業(yè)不足3年。1歲多的上證綜指跌跌撞撞地竟在當年“兩會”召開前一個月摸到了1558點的新高度。當年初,全國的上市公司不過183家。
如此迅速的非理性膨脹令資本市場感到隱隱不安,到“兩會”召開時已從最高點回落了20%。1992年中國的GDP為2.69萬億元,高達14.2%的經濟增速在改革開放后并不多見。股市熱、房地產熱等一系列經濟過熱的現象突顯。
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各地各部門都要支持和服從國家的宏觀調控,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發(fā)展。在控制經濟過熱的宏觀政策調控下,上證綜指掉頭向下,雖在“兩會”結束后的一個月內有過短暫的上漲,但股指再度站上1500點卻是6年以后了。1993年“兩會”前后的中國股市波動劇烈為迄今之最。
1998年:行業(yè)炒作初現
盡管外有亞洲金融危機的興風作浪,但依靠中國人民銀行自1997年10月開始的降息等有力的宏觀政策,中國股市并沒有大幅跳水。相比1993年,1998年的中國股市在“兩會”前后的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式的波動。滬指不僅在會議期間收平,會議閉幕后一個月內,股市還穩(wěn)步上漲9%。
支撐股市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8萬億元,同比增速達9.3%,提前實現了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 年翻兩番的目標。
隨著上市公司的增多,投資者開始關注“兩會”對于行業(yè)個股的潛在影響。與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行業(yè)尤其受資金青睞。當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作《政府工作報告》讀到“加強農業(yè)發(fā)展”時,永安林業(yè)(000663.SZ)、亞盛集團(600108.SH)等農業(yè)龍頭股已比一個月前上漲20%了。
2003年:資本市場發(fā)展引關注
2002年底,中國金融高層提前完成監(jiān)管換帥。周小川調任央行行長,尚福林則開始了他9年的證監(jiān)會主席生涯。
當時,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還未上市。業(yè)內擔憂銀行監(jiān)管加強,僅有的4家上市銀行股價均步入下跌行情,拖累滬指在“兩會”期間持續(xù)下跌。但這一行情并沒有妨礙設立銀監(jiān)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當年“兩會”上通過。
隨著多位證券界人士的參會,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成為當年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籌資能力和資本配置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呼吁國家能夠出臺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全國政協(xié)委員、時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朱從玖建議,國家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一份《關于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與穩(wěn)定發(fā)展的決定》,擇機對外發(fā)布,以增強市場信心。當時上證綜指已經在2000點下方逡巡兩年時間。“兩會”閉幕一個月內,滬指就創(chuàng)下年內最高點1649點。
2008年:擔憂中跌跌不休
2008年伊始,中國南方遭遇大雪。1月16日,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股市收跌2.63%。經歷了2007年的狂熱,又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寒風勁吹,2008年的A股面臨較大壓力。
200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防過熱、防通脹成為2008年中國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防通脹和轉變增長方式成為2008年全國“兩會”熱議的話題。
受此影響,當年“兩會”期間,房地產、基礎建設等板塊表現較差,而農業(yè)、醫(yī)藥等板塊表現較好。上證綜指在會議期間跌15%,會議閉幕后一個月內仍然大跌17%。
政策市?
統(tǒng)計可見,4次政府換屆之年的“兩會”期間,A股交易額逐年增大,顯示投資者愈發(fā)關注可能出臺的政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因此,新的管理層可能實施的新政,對投資者的信心影響甚大。
除了2008年以外,其余3年的“兩會”閉幕后,A股都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市場人士分析道,政府換屆本身并不會影響市場行情,但新政府所出臺的各項政策卻會影響市場資金的流動,從而改變個股行情。比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就會提振設備制造、建材建筑板塊。
另外,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形勢與全球經濟表現密切相關。在2008年全球經濟風險加大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也難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