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艷英
摘 要: 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在培養(yǎng)小教英語師資的過程中應增設一定的藝術課程,以滿足小學英語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小學英語教師無論在培養(yǎng)過程中還是在教學實踐中都不能偏向任何一方,或是說唱跳畫,或是枯燥的灌輸,二者應有機結合,達到小學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 小教英語師資 培養(yǎng)現狀 增設藝術課程
一
在中國,小學從一年級或三年級開設英語課,更有些家長迫不及待,在幼兒園就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英語培訓學習。為什么學習英語如此受重視,如此重要呢?答案是:因為它是這個世界上用來交流的唯一的最為重要的語言。英語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用途。英語經常被描述為第一世界通用語,因為它是用于科學、航空、信息處理、外交和旅游等領域的語言。它被45個國家列為官方語言或并列的官方語言,在英語未被列入官方語言的國家也得到廣泛使用。目前,一半的商業(yè)交易是用英語進行的;三分之二的科學論文是用英語撰寫的;超過70%的郵件和地址是用英文書寫的。對于年輕人來說,英語還是理解美國流行文化及激動人心的好萊塢電影的工具。因此,英語這門語言的重要性永遠不會言過其實。
我國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已經全面展開,小學英語課程是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是提高學生英語素質水平的奠基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智力開發(fā)、學習習慣,以及進一步學習打基礎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校與家長都極其關心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對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教師要有大量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采用聽、說、做、唱、玩、演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做、唱、演的能力;或通過唱歌曲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或以卡通簡筆畫演示,同時穿插答疑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類種種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一是扎實的英語基本功;二是有一定的藝術功底。
二
然而我們以往所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師并沒有學習一些藝術類課程,或許有的老師能畫會唱,在教學中略加創(chuàng)新就能使其教學錦上添花;而對于那些不愛唱歌,或五音不全,或不會繪畫的老師來說,教學活躍起來有些困難。既然有這種需要,為什么不在培養(yǎng)小學英語教師的過程中加設一些藝術類課程呢?讓小學英語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我個人認為小教英語專業(yè)開設的藝術課程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無需太專業(yè)化,學生只要略通一二便可,英語基本功的學習與訓練不能因藝術類課程的學習而被沖淡。
從提高藝術功底的層面來講,面前已經有一些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唱英語歌曲、學英語兒歌、跳舞等,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跳跳唱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只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英語。如果在英語教學中為了唱歌而學唱歌,為了表演而學表演,就違背了學習英語、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初衷了。
有些研究者已經注意到,在一些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強調跳跳唱唱,把唱歌跳舞當成了主要的英語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是英語歌曲,課后的作業(yè)也是歌曲。這樣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也不符合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因此,一名好的英語教師應該合理地將說唱繪畫的技能與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目標出發(fā),使得藝術功底為英語教學服務,讓學生在興趣中走進英語學習的大門,努力使學生避免那種因枯燥無味或艱澀難懂而挫傷學習英語積極性的現象,使得英語教學有成效,有意義。
從英語學習的層面來講,學生學習成果受到較多因素的制約,如學生生源地、英語基礎、英語學習心理、英語學習習慣與興趣、學校小教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等。
在學生生源地及英語基礎方面,學生英語的基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生源地的影響。有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差,主要表現為:語音語調地方口音重,單詞拼讀、拼寫能力差,口頭表達能力僅限于幾個句型,語法概念淡薄,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缺乏,正確理解和運用能力差,對英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缺乏信心,喪失興趣。
在心理方面,絕大部分學生都曾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是學習過程中所受挫折使得他們“一日曝,十日寒”,當面對學習上的困難,當短期的努力沒有自身期盼的效果出現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放棄努力或者用一些借口搪塞自己,比如,我對英語不感興趣啊,我從小就學不好英語,等等,結果就是快畢業(yè)了,英語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水平。
在習慣方面,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懶散倦怠,課前不預習,不能做到聽課時有目標地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課后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更不會積極地探索知識、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課程設置方面,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往往以所學專業(yè)課為主,文化基礎課很少受到重視,較之于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課的優(yōu)美性,英語課越發(fā)顯得枯燥無味,學生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專業(yè)課上,他們更愿意用大量的時間去練聲、習舞、習畫。
三
針對這種狀況,學生需要克服心理障礙,養(yǎng)成健康的學習習慣,更需要在專業(yè)學習方面做出努力,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指導。開展豐富的課內外活動,搭建學生展示英語風采的平臺,以成效促進步,形成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是新課改的關鍵。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英語課內外活動是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養(yǎng)成運用英語的習慣,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提高聽說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本校外語組常用的課內外活動有:
1.用英語做自我介紹。介紹的范圍可以根據個人能力可大可小確定,比如介紹自己姓名、年齡、愛好、家庭、朋友、所在學校等等。
2.積極參加英語角,擴大交談對象,討論熟知的或不熟知的話題,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增加詞匯量,擴大知識面。
3.每日小演講。每次英語課前由一位學生用大約三分鐘的時間做一次小演講,可以講故事,報新聞,匯報班級狀況,等等,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可以限定一些必用的詞匯,句型或新學語法,等等,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
4.英語單詞默寫比賽。賽前發(fā)給學生一定量的單詞,可以是近半年所學新單詞,然后學生自愿報名參加比賽,一段時間的準備后參賽者可以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內集中參加比賽,還可以選出周冠軍,月冠軍,并以展板的形式公布,實踐證明學生參賽積極性很高。
5.英語演講或英語講故事比賽。參賽者自愿報名,活動面向全校各專業(yè)學生,由學校外語組和教務處等聯合舉辦,增強比賽的正規(guī)性,讓學生意識到學校重視此類活動,比賽結果分設一、二、三等獎,發(fā)學校蓋章獎狀。學生對這種能展示個人能力的活動也很歡迎。
6.增加chants在英語教學中的比重。經典chants是英語語言國家在長期的語言學習過程中總結、歸納、流傳下來的,朗朗上口,容易模仿,語言信息含量大,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彰顯學習效果的極好選擇,下面是一則經典的chants:
Shoes and Socks
What do you wear on your head?
A hat.
What do you wear on your hand?
Gloves.
What do you wear on your feat?
Socks.
Shoes and socks.
Shoes and socks.
還有很多的英語活動,比如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電影對白賽,英語劇比賽,等等。大量的英語課內外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了他們的英語水平。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英語重在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小教英語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甚或對初高中英語學習產生影響,所以改善與提高小教英語師資水平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