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寧
摘要:語言不僅是一種結(jié)構(gòu)形式和自主體系,它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發(fā)揮著交際的功能。語言表達的是意義,通過使用才起到傳遞信息,從而完成交際作用,意義不能夠等同于信息,因為聽話者在理解語言信號的意義后要經(jīng)過結(jié)合語境進行推理才能真正領(lǐng)會對方的用意,即接受信息。本文從語體學(xué)角度分析了語言體系中的意義如何轉(zhuǎn)變成語言使用中所傳遞的信息,從而體現(xiàn)交際功能。
關(guān)鍵詞:言語行為;間接言語行動;語體功能;語體特征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2
人類的語言活動要涉及語言的體系和語言的使用兩個方面.由于語言的使用因人而異,難以概括,因此語言研究一直都集中于體系方面,首先提出語言使用問題,并且認真進行研究的是英國哲學(xué)家J.S.Austin.他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認為說話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語言學(xué)研究的對象不應(yīng)是詞和句子,而應(yīng)是通過詞和句子所完成的行為.
我們說每一句話時要同時完成三種言語行動:話語行動(locutionary act);語現(xiàn)行動(illocutionary act)和語導(dǎo)行動(perlocutionary act).話語行動是說話本身(an act of saying something);語現(xiàn)行動是用說話來體現(xiàn)的行動(an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語導(dǎo)行動是說話所導(dǎo)致的行動(an act performed by or as a result of saying something). Austin 舉的例子是:有人對我說了shoot her!這樣一句話,他就同時完成了:1話語行動,因為這個句子既有意義(shoot),又有所指(her).通俗說來,話語行動就是說了句話.2語現(xiàn)行動,因為說這句話本身就體現(xiàn)了一個動作:他促使(告誡或命令……)我做shoot her這件事.3語導(dǎo)行動,他說了這話就可能使我向她開槍.但是語導(dǎo)行動的結(jié)果也可能違背說話人的意圖:聽到他說shoot her!后,我可能不僅不開槍,而且還可能更愛護她了.因此可以看出語導(dǎo)行動是通過說話所導(dǎo)致的行動,它本身不是語言行動,而是一種復(fù)雜的心理作用或心理過程。
一、“話語行動”的語體功能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何理解語言使用中的句子的意義至關(guān)重要?!霸捳Z行動”涉及的僅是語言信號所傳遞的語言意義,還不是信息,聽話人接到語言信號后,在信號所允許的范圍內(nèi),進行理解和推理兩個過程,所以“話語行動”所涉及的兩個方面是說話人傳達出具有一定意義的語言信號,聽話人加以接受?!霸捳Z行動”中如何調(diào)動語法、詞匯、音系等語言成分,由各層次的語言結(jié)構(gòu)規(guī)則來決定,因此“話語行動”嚴格屬于語言體系的范疇,根據(jù)音義結(jié)合原則,這是用語言符號來表達意義,或通過語言符號理解意義?!耙饬x是語法、詞匯和超話語信息的混合物,而話語行動的作用就在于把這意義從說話人傳至聽話人?!?
二、“語現(xiàn)行動”的語體功能
語現(xiàn)行動所涉及的兩個方面是說話人按照語言使用習(xí)慣,把可能想要表達的超出意義的含義和目的蘊藏在語言信號中,聽話人通過推理,掌握說話人的真意,從而知道他說這話是“要做什么事”,目的何在,正確地接受他的信息.在理解“話語行動”所傳來的信號后,聽話人要進一步進行推理,才能得到對方的“信息”。2如他干嗎要說:Tom will get here in two hours from now這句話?首先這是一個對將來事實的陳述.然而也可能是間接的提示(要求或命令)我:要多準備一客晚飯?或者甚至是一種警示或威脅,說Tom來后事情就不好辦了?
語言學(xué)家J.searle,概括性地總結(jié)了語現(xiàn)話語的種類,一類由施事動詞引導(dǎo),語現(xiàn)力量的性質(zhì)(所傳遞信息的性質(zhì))由施事動詞明確表明,稱為明晰的語現(xiàn)行動(explicit illocutionary act)如:I warn you there is a wolf in the yard.(警告) /I beg you not to be late.(央求)/I promise I will go tonight.(允諾).與之相對應(yīng)的不用施事動詞引導(dǎo),稱為初級語現(xiàn)行動(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如:There is a wolf in the yard./Dont be late./I will go tonight.
在使用方面,初級形式用得比明晰形式更廣.這是因為:1有些習(xí)語一般用初級形式,少用明晰式,例如:Leave me alone?。ㄉ儆肐 call you leave me alone.) You are win.(少用I here by announce: You are win.) 2還有一些語現(xiàn)力量根本沒有明晰式,只有初級式.例如英語中沒有“I insult you that…”的形式,而只能體現(xiàn)一句侮辱人的話“You are a liar!”
除了使用范圍更廣之外,初級式的另一特點是語現(xiàn)力量不明確,即所傳遞出的信息的性質(zhì)不明確.如:There is a wolf in the yard.這句話可以是陳述,也可以是警告,也就是說除了陳述之外,還有一種或幾種語現(xiàn)力量.如果改成明晰式,這種模棱兩可性就沒有了:I warn you that there is a wolf in the yard.
三、間接言語行動的語體功能
除了明晰語現(xiàn)行動和初級語現(xiàn)行動,Searle還提出了“間接言語行動”(indirect speech act)指的是從其他類別的語現(xiàn)行動轉(zhuǎn)化為指令行動的情況,因此嚴格講應(yīng)稱為“間接語現(xiàn)行動”,它實際上是從言語行動的角度來考察推理的一種過程。
一些具有其他語現(xiàn)力量的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間接的指令, Searle參考實施言語行為的恰當條件對間接指令進行分類。對實施間接指令的各種方式即“指令”這一行為所涉及的幾個因素出發(fā)考慮:說話人(發(fā)出指令者)、聽話人(指令對象)和說話人想要聽話人去做的動作。如在餐桌上請別人遞一下鹽瓶,可以有以下各種間接的形式。
以說話人為出發(fā)點:
a)陳述愿望 I would like you to pass me the salt.
b)詢問愿望 Would I like you to pass me the salt?
聽話人為出發(fā)點:
a)陳述能力 You can pass me the salt.
b)詢問能力 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以動作為出發(fā)點:
a)陳述理由 The soup is not salty enough.
b)詢問理由 Wouldn't it be a good idea if we add some salt to the soup?
四、三種語現(xiàn)行動的具有不同的語體特征
特定的形式與特定的語體特征呈現(xiàn)規(guī)律性的對稱關(guān)系,每一種形式有規(guī)律地體現(xiàn)其本身的語體色彩.初級式是最常用的形式,它是中性的語體特征,如:
I will try again.
Congratulations!
初級式一般都有一個對應(yīng)的明晰式,明晰式的特點是它所從事的行動的性質(zhì)是明白點出的,因此它有明確、正式、慎重的語體色彩.
I promise I will try again.
I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successful performance.
間接語現(xiàn)行為,因為要經(jīng)過一個推理過程,所以普遍具有溫和、含蓄、委婉曲折的意味,適用文雅而有節(jié)制的話語.以上幾句話在英語中同樣也可以下列形式出現(xiàn),實質(zhì)上傳遞的是同樣的信息.
Do you mind if I make another try?
I am really glad you did so well.
利用其溫和、婉轉(zhuǎn)以達到強烈表達的目的,這在語言使用中是常見的情況,這些都是基本的語體實質(zhì)在一定使用條件下所獲得的間接語體色彩.它們是派生的,追求的目的是表達的力量和鮮明性.
參考文獻:
1、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J.O. Urmson, New York, OUP, 1962.
2、Berg,J. The Relevant Relevance, 16,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1.
3、何自然,“推理和關(guān)聯(lián)”,載《外語教學(xué)》,1997(4)。
4、程雨民,《英語語體學(xué)》,現(xiàn)代語言從書,1986。
5、Searle, J. R. Speech Acts, Cambridge, Cambridge VP,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