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娜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另一個層面上,語文和情感教育、德育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使用語言、與人溝通、交流感情,都要涉及語文學科的知識,而語文也是表達美、展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基本方式之一,可見,它對于人們的日常交往意義重大。小學語文重在打基礎,學習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而初中語文則從實用拔高到應用的操作層面,對于學生成長期語文功底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把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實現(xiàn)宜德達情的目標,教師除了要具備知識淵博、德才兼?zhèn)涞乃刭|外,還要掌握一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我看來,初中語文應該立足文本,讓學生迥異的個性在閱讀中展現(xiàn),在書海中徜徉。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語文課堂上,閱讀教學的實踐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質量。閱讀作為語文最重要的基本功,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消化、理解語文及其他學科的知識,也能全方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一、培養(yǎng)興趣,積極引導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俗話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閱讀直接和文學相關,在教學上,不應僅限于課本內容,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和文學經(jīng)典,激發(fā)學生愛好文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對閱讀的渴望,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一個愛好甚至是生活習慣。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知識、內涵和魅力影響學生,同時立足于課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積極思考,品味文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帶領學生邁進文學殿堂。
二、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和教授,在預設的學習情境中,在生活實際中展開閱讀,學會自主閱讀。教師應該立足課本,轉變教學方式,從傳統(tǒng)的“教”變?yōu)閹熒邮浇虒W,并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 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可以嘗試“先學后講”,即學生首先在主動學習和小組探究中形成對課文的初步感受和理解,師生之間雙向互動、共同參與,教師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在誦讀中感受美文的美好和情感,更能培養(yǎng)語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通過略讀、速讀、精讀、默讀等多種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們多角度理解文章,對字句進行品讀和推敲,進行更深層次的鑒賞和研究。
三、講究方法,行之有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督促和指導學生閱讀,還要把閱讀的有效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才能高效閱讀,吸收和汲取文章中的精華和營養(yǎng)。
(1)閱讀的基礎是積累。積累是學會閱讀的基本方法。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通過大量的經(jīng)典閱讀,學生才能在閱讀中積攢語文功底,培養(yǎng)語感,做到頭腦中有文章,讓語文真正融入生活。同時,在閱讀的精讀階段,教師要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摘抄的習慣,摘抄自己欣賞、需要、喜歡的段落。摘抄不僅能加強對文章詞句的印象,而且能養(yǎng)成學生的文學思維。學生在博覽群書之余,要綜合精讀、略讀兩種方式,試著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呈現(xiàn)的情趣,在積累經(jīng)典、品讀經(jīng)典時,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充實自己的交際資源。
當然,這是一個動態(tài)而持續(xù)的過程,為后面的拔高階段做鋪墊。學生應在語言材料(包括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基本句型結構、文章思想感情等方面做相應的積累。通過大量閱讀經(jīng)典課文和課外的文學作品,嘗試理解和消化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深層內涵,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提升閱讀靠實踐。閱讀是一個在實踐中得到提升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的世界時應扮演導演的角色,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如閱讀茶話會、讀書演講比賽、故事會、舞臺劇表演等,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的寬闊舞臺,讓學生在講述、比賽、交流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陷,提升自我的閱讀水平,也能在學生中形成閱讀的良好氛圍。進而納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優(yōu)秀者促動后進生,形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班級氣氛。
(3)閱讀拔高在評點。在經(jīng)過一定的閱讀積累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適當拔高,對閱讀的好文章進行點評,也就是常說的“書評”。當然,開始時可以鼓勵學生多寫讀后感,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從感想再形成升級到一定的觀點、看法,對具體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某一觀點作評價,一點點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評鑒能力。也可以經(jīng)常組織課堂討論,先進行文章欣賞,再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閱讀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技巧,它是傳遞美的渠道,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閱讀中,我們品味著人情冷暖、人間百態(tài),感受著愛與美好,也體味著生活的喜怒哀愁。通過閱讀,我們讀到的不僅是文字,還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幅幅真實的社會圖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通過教學使學生樂于閱讀、愛上閱讀,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捷徑之一。立足文本,讓學生的心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吧,感受閱讀的樂趣,才能真正學好語文這門課,提高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