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馮 董建寅 劉桂琴 劉貴芳
“來到中海灘,捧起一灘海水,就是捧起了一掬浪漫;下了一次大海,身上就多了一份瀟灑?!边@是秦皇島市每一位導(dǎo)游員都能倒背如流的句子,與其說是導(dǎo)游詞,還不如說是詩,中海灘如詩如畫的景觀怎樣描述都不會讓人覺得夸張。
中海灘位于北戴河中心地帶,北依聯(lián)峰山,海岸線東西展布,中間是中海灘,兩側(cè)分別是東海灘和西海灘。中海灘開發(fā)的時間較早,距今已有100多年,是久負(fù)盛名的海水浴場。早在1913年,北洋女子師范學(xué)校創(chuàng)辦人、南社成員呂碧城就把北戴河比喻成“細(xì)腰捷足”“長裙飄飄”“瀟灑出塵”的西方美人,那時的北戴河是時髦、前衛(wèi)的代名詞,刊登在《益世報》上的北戴河海濱身著泳衣、打洋傘的浴女圖可說是大開風(fēng)氣之先。呂碧城在北戴河游記中專門描寫了她觀看西人游泳時的情形:“多人浴于海,而容于中流,乍沉乍起,為鳧鷗之游泳。水邊麗人尚絡(luò)繹而來……”最后發(fā)出感嘆:“吾國人當(dāng)炎夏之際喘于市井之間,國有勝境不知辟而游之?!?/p>
光陰似箭,時代變遷,昔日達官貴人的游樂之所,如今成了尋常百姓的避暑樂園。尤其近年來環(huán)境惡化,沙塵暴頻發(fā),使清新的空氣,湛藍(lán)的大海更具魅力。據(jù)說北京某旅行社打出的廣告詞是“避沙洗肺北戴河”,聽著嚇人,但感召力一定很強,因為它把環(huán)境與人的生命連在了一起。
每到夏季,來自四方八面的游人云集這里,身著五顏六色的泳衣,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是否會游泳,全部跳進這片蔚藍(lán)的海域,有的奮臂擊水,直奔防鯊網(wǎng);有的“隨波逐流”,躺在游泳圈里曬太陽;有的干脆躺在沙灘上,把自己埋在滾燙的沙子里,只露著鼻孔和眼睛……望著藍(lán)天白云,撫摸著緞子一樣波動的海面,身心無比自由。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全都被這海水洗了去,剩下的只是愉悅和滿足。這時的中海灘,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極了康定斯基筆下色彩鮮艷的抽象畫,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是活的,隨著波濤起伏,色彩不停的在流動,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都會是一幅嶄新的圖畫。
大海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歷來把大海當(dāng)做自己的母親,跳進大海,就像跳進了母親的懷抱,搏擊風(fēng)浪,鍛煉意志,追逐浪花,享受溫馨?!安还茱L(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聽,伙伴們在呼喚,連沙灘上那對石頭塑成的母子也按捺不住,擺出了奔向大海的姿勢,可惜他們永遠(yuǎn)也到達不了目的地,因為他們是凝固的風(fēng)景。
中海灘附近,有工藝品市場和海鮮餐廳,市場里各種工藝品琳瑯滿目,海鮮店門前擺著一排排的紅盆,里面養(yǎng)著各種生猛海鮮,別看它們個個面目猙獰,只要你付賬,都會成為你的腹中美味。
老虎石
來到中海灘,就看到了老虎石。一片巨石延伸入海,形成群虎盤踞之姿,故稱老虎石。有一塊遠(yuǎn)離石群的礁石更為酷似,被描畫了眉眼,做回首長嘯狀,上面刻著“老虎石”3個字,在幾棵大松樹的掩映下,似乎還存留著一些山林之王的雄風(fēng)。
傳說2000年前,秦始皇東臨碣石,來到渤海邊,忽遇高山擋路,秦始皇十分惱怒,取出趕山神鞭猛抽三鞭,霎時山峰飛起,讓出大道,碎石騰空,飛向東北。秦始皇窮追不舍,一直追到此處,見碎石化作一群老虎在沙灘上求饒。秦始皇看到此景,即命它們化作礁石,供人休憩游覽?;⒛松街兄?,秦始皇乃真命天子,龍伏虎也。俗話說,虎落平川被犬欺,如今是,虎落沙灘被浪擊,不聽松濤聽海濤。
站在老虎石上,傾聽大海呼吸,欣賞驚濤拍浪,風(fēng)平浪靜時,石前波光瀲滟,鷗鳥飛翔,澄碧空明,海天一色;趕上落潮,老虎石被海水浸泡的部分露出海面,上面布滿了黑色的貝殼、綠色的苔蘚。罅隙處,海水如小溪般清清流淌,有小蟹穿梭,??鹞?。偶有勤勞的漁婦,拿著小錘來砸海蠣子,興之所至,剝開一顆生食,表情非常愜意,海對她們來說是可以耕種并能收獲的土地。對于文人來說,還更有深層的意義: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說;而冰心曾坦言,如果選擇死法,她選擇跳海,而不是跳懸崖;《青春之歌》中林道靜企圖跳下去的那塊礁石,不知是不是這其中的某一塊;而楊朔筆下的“老泰山”,一定從這里走過,并說:“這是被浪花咬的”?!袄咸┥健钡脑腿胃M先?,是北戴河崔各莊人,與楊朔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1978年,85歲的老人家聞聽楊朔去世已經(jīng)10年的噩耗,也溘然而逝。
老虎石上多處刻有“北戴河”3個字,似乎來到老虎石才算到了北戴河。許多游人或倚或坐,倚著北戴河三字石刻,照張相,留個影,做為永遠(yuǎn)的紀(jì)念。而那些沉默的老虎,離開了山林,只好把虎魂禁錮,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著,有一天天翻地覆,海岸抬升成高山,便抖開鬢毛,張開利爪,發(fā)出石破天驚的咆哮。
小碼頭、望龜亭
中海灘西側(cè),與老虎石遙遙相對的是小碼頭,總長200米,其中引堤長150米,寬4米,是小型游艇、游船停泊處。每年盛夏,游人絡(luò)繹不絕,紛紛到這里垂釣、乘涼、漫游、觀海。別看這小碼頭不起眼,來頭可不小,1975年由朱德委員長特批興建,20世紀(jì)60年代,賀龍元帥曾多次來此釣魚,故也被稱為“賀龍釣魚處”。
離開小碼頭西行,即可看到一座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的亭子,名望龜亭。秦皇島地區(qū)每天一次漲潮,一次落潮,潮落之時近海處有一塊礁石突出海面,形似烏龜,被海浪涌動,時隱時現(xiàn),似在游動。小亭與烏龜石脈脈相望,潮漲分別,潮落相逢,站在亭子上向那石龜招一招手,不知它何時能游到岸邊。曹操的《龜雖壽》里有這樣的句子: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想必它也有所感悟,向往人生的短暫與快樂吧。
站在望龜亭,還可以望見小碼頭下停泊的漁船以及摘網(wǎng)的漁夫漁婦,與他們交談,你可以感受到北戴河淳樸的民風(fēng)。
碣石公園
碣石公園北依聯(lián)峰山,南臨大海,由聽濤亭花園和碣石公園兩處構(gòu)成,乘22路公共汽車即到。
聽濤亭花園的門很別致,藤制拱門,共三道。門兩邊翠柏為墻,芙蓉為襯,每當(dāng)6月芙蓉花開,綠樹紅花絢麗多彩。聽濤亭為一長方形仿古涼亭,聽濤亭三字為著名畫家吳作人所題。坐在亭上,海風(fēng)拂面,濤聲不絕于耳,遂名聽濤亭,園以此亭為名。聽濤亭對面是芙蓉池,池內(nèi)生長著荷花與睡蓮,每到夏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池內(nèi)有噴泉,形如跳水青蛙,給小小荷塘增加了許多情趣。聽濤亭東百米有兩座紅漆拱橋,橋下流水潺潺,兩岸楊柳依依。園西有望波亭。站在望波亭上翹首南望,可見波濤洶涌,如練如銀,遂名望波亭,與聽濤亭為姊妹亭,相映成趣。數(shù)十座大小不同的花壇,簇?fù)碇@二亭、二橋,爭芳斗艷,香氣滿園。
路北為碣石園,遍植松柏、牡丹、芍藥等多種花木。如果說聽濤園是個美麗的姑娘,那么碣石園就是個陽剛的小伙。碣石園中央矗立著一塊礁石,高約2米,正面刻有“碣石”二字,背面刻有曹操《觀滄海》全文。1965年5月、1981年5月日本“友好之船”訪華團兩次來北戴河,栽種了白果松“友誼樹”等。日本客人贈送的山毛櫸也栽于此園,并立碑為念;1984年3月全國青少年夏令營在北戴河開營時,各省市代表在園東北種植了30株檜柏,目前,這30株檜柏與那天南地北來此觀光的孩子們一起茁壯地成長著。
碣石花園南面立有高爾基塑像,蔚藍(lán)的大海邊,綠色的草地上零零散散的放著一些碩大的貝殼,宛如童話世界。高爾基,這位聞名世界的文學(xué)巨人站在海邊,望一眼碣石花園,再望一眼碧藍(lán)的大海,想必一定無比陶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