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本文搜集整理了前人對影響閱讀能力因素的分析,提高閱讀能力方法的探索,結合第二語言學習中閱讀的特殊性,對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閱讀能力簡單分析,以期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利用。
關鍵詞:詞塊理論;圖式理論;情緒;元認知策略
作者簡介:李寒冰(1987-),女,河北,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漢語國際推廣方向。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01
文字的產生,對于人類的文明的保存、發(fā)展和傳播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使信息的交流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是表音文字還是表意文字,其理解總離不開閱讀能力。
一、閱讀能力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
我們把從文字系統(tǒng)中提取信息這一過程叫做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人的認知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的情感、興趣、愛好等也都積極參與閱讀過程。閱讀的目的在于理解材料的意義和內容。閱讀,離不開閱讀動機,對閱讀的感知,以及頭腦中存儲的知識經驗。閱讀時會積極主動地接受、理解信息,過程相對高級而復雜。
相對于第一語言的學習,第二語言學習缺乏語言環(huán)境,僅僅課堂上對目的語環(huán)境的模仿遠遠不夠。所以,通過閱讀來理解和學習目的語,是一種重要的補充。提高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
二、閱讀過程的五個層次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閱讀能力如此重要,如果找到造成個體閱讀差異產生的原因,也就為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線索。心理學家們?yōu)榇俗隽舜罅康膶嶒炑芯?,詳盡分析了閱讀過程并進行了劃分:1.物理學層次:即閱讀的文字材料。2.生理學層次:讀者通過視覺將文字轉換成神經沖動。3.心理學初級層次:語言是該神經沖動可能的存在形式。4.語言學層次:對語言形式進行字面意思的分析,包括文字、句法、語義等。5.心理學高級層次:理解材料的意義。
圍繞這五個層次,如何在實踐中,尤其是第二語言教學及學習中利用已有成果,提高閱讀能力呢?
2.1詞塊理論
詞塊是現(xiàn)實語境中使用頻率高、接受程度也很高的短語,其中包含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多種內涵,語法結構、搭配意義和使用環(huán)境都相對穩(wěn)定。學習者一旦掌握該詞塊,再需要組織句子時就可以直接從存儲中提取。詞塊占據(jù)了外語學習者言語表述中很大部分,對語言的熟練性和地道性均產生重要影響。人們在目的語國家學習語言更快更好,原因就在于長期處于目的語語言環(huán)境中,有利于將詞語整塊儲存、隨時運用。
詞塊理論在漢語閱讀訓練中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理想的記憶模式。著名語言教育專家?guī)炜私淌谥赋觯喝藗儗κ挛镉洃浀暮脡闹饕Q于大腦對信息處理的深度。對孤立的詞重復是一種淺層處理,記憶效果差;將詞與所在語法結構結合起來則是一種較深層的處理,記憶效果較好。
一些對外漢語教學者將詞塊理論引入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主張把學生注意力引向構成語言的詞匯性短語、固定搭配、成語、固定或半固定短語、句型框架等詞塊的學習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增強對詞塊的敏感性,讓學生能夠自己選擇有價值的詞塊加以記憶。
2.2圖式理論
巴特利特認為,人們對語篇的理解與記憶并非直接復制,而是構建性的。這個構建過程除了語篇信息外,還需要人們具有與語篇信息相關的過去經歷。這些過去經歷以數(shù)據(jù)結構的形式分門別類地存放在大腦里,就像圖書館存放的書籍一樣,隨時待用。巴特利特把這些數(shù)據(jù)結構稱為“圖式”。閱讀過程一方面處理文字信息,另一方面調動和運用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理解。讀者擁有越多的相關圖式,理解起文章來就越容易和迅速。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我們需要考慮母語對第二語言閱讀的影響。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大量研究表明:學習第二語言時,學習者往往會依賴母語的思維。我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英語閱讀時,也會不自覺地使用漢語作為思考、分析、比較的工具,它為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搭建了一座橋梁,在閱讀中有著不可忽視的正遷移作用,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內外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母語的積極作用。相反,心理學家對于背景知識在閱讀中的重要性已經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目的語背景知識的缺乏則會影響對目的語閱讀理解的能力,教師通過將背景知識較好的應用到閱讀材料中,并對閱讀所得的知識進行較好的組織,可以改善學生的閱讀能力。
2.3情緒的影響
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情緒對認知、行為、社交、發(fā)展等的重要激發(fā)組織作用為人們所重視,除了對知覺、注意、記憶的影響外,其對閱讀的影響也不可小覷。主要體現(xiàn)在對閱讀過程和閱讀能力發(fā)展兩方面。
因此,利用情緒提高第二語言學習的閱讀能力,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所體現(xiàn)的情緒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擇上,善于調動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使其與閱讀材料相一致,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效率。愉快、積極是較常見、適用情境較廣的情緒狀態(tài),但是當一些細致、嚴謹?shù)恼J知任務,更需要適度焦慮的情緒。
2.4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閱讀者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進行計劃、監(jiān)控、調節(jié)、評估等策略。適合學習者在課外進行自主閱讀學習,開始階段,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性格、現(xiàn)有水平等情況,指導學生做出適合的計劃,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引導學生自學獲得信息。
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閱讀,區(qū)別于一般閱讀,尤其在于初中級的語言學習者,其閱讀的材料首先是語言學習的材料,有關文章詞匯、語法、字面意思先于信息的獲得,并受到母語干擾。傾向于有意識的語言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閱讀材料,有目的地擴大第二語言背景文化知識,是提高第二語言的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竇曼玲,楊卉紫.詞塊理論在漢語閱讀訓練中的作用及教學對策[J].語言與翻譯(漢文),2010(3).
2、蔣華應,劉春智.圖式理論對成人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J].專業(yè)教學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0(15).
3、劉雪晴.淺析母語思維對中國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31(9).
4、任小鳳.二語習得中文化差異對于閱讀的影響[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0(7).
5、范寧.影響閱讀能力的非認知因素——情緒[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3,12(1).
6、單楠.英語閱讀教學的心理語言模式及學習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9.